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如何写好文稿的几点体会
关于如何写好文稿的几点体会——在相关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每一次参与起草领导讲话稿的经历,都是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方面觉得很汗颜,深深感到自己能力不足、钻研不够;另一方面又很庆幸,按照领导要求反复修改的过程,其实就是上了一堂高质量的文稿写作辅导课。结合具体实际,围绕什么样的材料是好材料,以及怎样才能写出好材料,汇报一点个人的思考和体会。关于什么样的材料是好材料。我觉得,好材料首先应该有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特别是重要会议主要领导的讲话稿,按照个人粗浅的理解,往往既是一次“宣传发动”,激励一个区域、一个部门积极履职尽责;又是一个“行动纲领”,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总的要求;同时,更应该是在实践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对所从事工作、所负责领域深度思考的集中表达和展示。因此,在行文中必然要作出一些新的判断,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推出一些新的措施。这一点,个人觉得评价一篇文稿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这些“新手”最欠缺的方面。好的讲话稿往往“金句”频出,这些“金句”外在语言上的风格是高度凝练,高度概括,内在实质是闪光的观点,闪光的思想。第二,好材料一定来源于实践,有启发性和指导性。好的讲话稿不是为了讲而讲,关键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层上,跳出语言本身,提工作要求,教工作方法,这样的讲话才值得反复学习,才能给人以启迪。第三,好材料应追求文字之美,更应追求逻辑之美。一份好的材料,当然应该追求语言的简洁、流畅、优美,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也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断努力。同时,在一些场合下,在语言的气势之外,还需要一种逻辑之美,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有理有据的讲话,有时能给人一种层层推进的严密论证带来的酣畅淋漓、豁然开朗的感觉,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第四,好材料往往是反复修改打磨出来的。这一点是大家的共识,各位领导更是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往往一段表述、一个词语、甚至是标点符号,都亲自反复推敲。想要补充的一个体会是,修改并不是盲目的,也不是局限于字句的调整润色,而是要想清楚为什么这样改,否则很可能越改越乱,越改越没有头绪。关于怎样才能写出好材料。前段时间看到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一句话,他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聪明人下笨功夫,这是治学的心得,我觉得对写材料同样很有启发。当然,这里说的“聪明人”,并不是指的悟性多好、水平多高,而是说要善于掌握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下笨功夫”,则是既要肯吃苦,又要能坚持,这是最大的捷径。具体的体会,有四点:一是乐于跨界。过去的一位文字工作的前辈说过,建议你们都去学一点声乐知识,音乐的节奏、韵律跟文字是相通的。当时还不是很能理解,现在再想想,这其实就是跨界的理念,有助于从不同的维度思考问题。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经典的观念和方法是可以相互启迪借鉴的。又如很多人都强调,学一点哲学,学好辩证法,可以提高思维的深度广度,对写材料很有帮助,这是同样的道理。二是有效输入。有一个表述很经典,说写文章慌不慌,关键看心里面有没有“数”,脑子里有没有“料”,肚子里有没有“货”。这说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平时虽然对此有一定的重视,但强度还不够,效率还不高,系统性还不强。虽然积累了一些素材,但大多是用到了才去查找,日常的梳理、总结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虽然也看了一些理论、政策、范文和评论,但是满足于看过了、有印象,真正消化吸收、灵活运用的不多。今后将要在这方面持续加强。三是刻意练习。这个概念最早出自美国一名心理学家,根据他的理论,刻意练习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有明确的目标;二是集中注意力;三是注重反馈;四是走出舒适区。个人理解,刻意练习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达到一定强度和难度,并且能够及时得到指导和纠正的重复练习。这对于提高文稿写作水平很有启发。一年下来参与撰写的文稿也有一定数量,但是不少材料满足于自己写了、领导改了,终于通过了,回过头来认真分析得失成败,思考今后类似的材料应该怎么写,还不够自觉。为此今后将正视不足,努力提高。四是克服惰性。俗话说知易行难,上面的发言,是个人的思考,同时也是个自我剖析,换句话说就是有时候其实道理都懂,关键是能不能扎扎实实做到位。今后我将时刻警醒自己,秉持勤勉认真的态度,不断与自身的惰性斗争,努力将文稿写好,将工作干好。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关于如何写好文稿的几点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31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