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三章课堂管理★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群体动力的概念和要素。(2)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3)课堂管理的策略。(4)问题行为的主要对策。★考纲链接1.课堂里的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2.群体的特征:(1)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2)具有共同意识的群体目标;(3)具有共同认同的群体规范;(4)相互交往,协调活动。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1)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2)群体凝聚力;(3)群体极化;(4)从众;(5)群体规范;(6)课堂气氛;(7)课堂里的人际关系。4.群体对个体的行为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程度;(2)个体在活动中的竞赛动机的激发;(3)个体对自己受到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5.群体动力的表现。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6.加强群体凝聚力的措施:(1)要了解已有凝聚力的强度情况;(2)要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3)要引导所有的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体,形成归属感;(4)促使学生在一些重大事件和原则性问题上达成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5)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7.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8.群体极化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冒险偏移,另一种是谨慎偏移。9.从众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家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10.从众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意义。11.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12.群体规范的形成阶段:(1)相互影响阶段;(2)优势意见阶段;(3)规范确立阶段。13.课堂气氛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号隋感的综合状态。14.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形式。15.教师对课堂气氛的影响:(1)教师的领导方式;(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3)教师的情绪状态;(4)教师的焦虑水平。16.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17.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18.课堂管理的目标:(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19.课堂上争取更多学习时间的策略:(1)增加参与;(2)保持动量;(3)保持教学的流畅性;(4)管理过渡;(5)讲课时集中学生的注意焦点;(6)课堂自习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20.帮助学生自我管理的策略:(1)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规则的制订;(2)用较多的时间要求学生反思需要某些规则的原因以及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3)给学生机会考虑他们将怎样计划、监视和调节自己的行为;(4)要求学生回顾课堂规则,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2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方式;(2)班集体规模;(3)班集体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22.课堂管理的策略:(1)明察秋毫;(2)一心多用;(3)整体关注;(4)变换管理。23.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施加的准则和控制。24.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25.课堂结构: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情境这三者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26.课堂情境结构包括:(1)班级规模的控制;(2)课堂常规的建立;(3)学生座位的分配。27.课堂教学结构包括:(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2)课程表的科学编制;(3)教学过程的合理规划。28.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29.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1)外向攻击型问题行为;(2)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30.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1)预防;(2)非言语暗示;(3)表扬;(4)言语提醒;(5)有意忽视;(6)转移注意。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C)。A.重要表现B.主要过程C.必要条件D.辅助条件2.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B)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A.民主型B.放任自流型C.仁慈专断型D.强硬专断型3.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B)。A.课堂约定B.课堂行为准则C.课堂纪律D.课堂行为4.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创设的是(A)。A.规定限制B.理解C.协助D.同情5.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称之为(A)。A.课堂结构B.教学结构C.学习结构D.班级结构6.学生在课堂上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提问时没有人发言等,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B)。A.积极的B.消极的C.对抗的D.不能确定7.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D)。A.群体气氛B.群体压力C.群体凝聚力D.群体规范8.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C)。A.纪律约束B.方向C.方向和范围D.范围9.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B)。A.一般群体B.正式群体C.非正式群体D.特殊群体10.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B)。A.感情关系B.心理距离C.友谊关系D.互助关系11.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D)。A.联合群体B.正式群体C.松散群体D.非正式群体1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D)。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13.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B)。A.冲动型问题行为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C.多动型问题行为D.自律障碍行为14.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A)。A.教学过程的规划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方法的实施D.教学方法的选择15.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D)。A.兴趣形成B.自发复习C.过度学习D.疲劳和厌烦16.教师对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B)。A.课堂管理B.课堂纪律C.课堂规范D.课堂控制17.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B)。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18.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A)。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B.养成竞争意识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D.促成团结协作19.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D)。A.教学风格B.教学方法C.教学氛围D.气氛区20.注重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的教师领导风格称为(C)。A.专制型领导B.监督式领导C.参与式领导D.放任型领导21.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B)。A.课堂规范B.课堂气氛C.课堂管理D.课堂纪律22.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B)。A.环境因素B.主要因素C.外部互动因素D.辅助因素23.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称之为(C)。A.违纪行为B.多动行为C.问题行为D.强迫行为24.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B)。A.科尔伯格B.勒温C.普雷斯顿D.苛勒25.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主要取决于交往双方(B)。A.身份与地位B.需要满足的程度C.交往方式与方法D.修养和处世方法26.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A)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A.教师、学生、课堂情境B.班风、纪律、学生C.教师、教学设备、学生D.教师、学生、纪律27.“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C)。A.积极型B.对抗型C.消极型D.失控型28.班级中能力强的学生常常聚集在一起,而能力差的则组成另一个群体,影响他们结为同伴群体的因素是(D)。A.接近性B.补偿性C.竞争性D.相似性29.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B)。A.群体压力B.群体动力C.群体凝聚力D.群体规范30.班级里小集团属于(D)。A.联合群体B.正式群体C.松散群体D.非正式群体31.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A)。A.专断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无法确定32.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D)。A.随机安排B.分类安排C.集中安排D.交错安排33.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B)。A.态度一致B.行动一致C.观点趋同D.相互理解与扶持34.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A)。A.连锁性感染B.互相监督C.互相帮助D.遵守纪律35.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D)。A.积极价值B.创造性功能C.真正目的D.内在价值和创造性36.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A)。A.课堂管理B.课堂纪律C.课堂规范D.课堂控制37.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C)。A.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C.集体D.正式群体38.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A)。A.必要条件B.辅助条件C.重要表现D.主要过程39.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D)。A.教室的布置B.教师的行为表现C.学生的学习方式D.学生座位的分配40.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A)。A.吸引的人际关系B.合作的人际关系C.沟通的人际关系D.平等的人际关系41.在班主任轮换时,有些老师通常感到很难接替一位优秀班主任的工作,却能顺利地接任一个新班,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A.对教师的定型期望B.学校领导的类型C.班干部的不同类型D.对同学和家长的态度42.“将心比心”运用了(A)这一心理机制。A.移情B.心胸豁达C.期望D.人际吸引43.某个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弄出响声以引起教师的注意,这时,采取(C)的处理方法最为适宜。A.言语提醒B.非言语暗示C.有意忽视D.暂时隔离44.课堂上有两个学生正在交头接耳,这时,教师可以采取(B)的处理方法最为适宜。A.言语提醒B.非言语暗示C.有意忽视D.暂时隔离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_传递信息_,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2.课堂管理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教学和评价具有促进和_维持_的功能。3.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分别为接受、_反馈_、输入、输出。4.课堂的三大要素包括学生、学习过程和_学习情境_。5.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_学生座位的分配_。6.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_非正式规范_。7.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归纳为_扰乱性_问题行为和心理问题行为。8.学生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称之为_合作_。9.我国学者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_行为不当_三种类型。10.教师的领导风格有参与式领导和_监督式领导_。11.学校里的群体可分为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正式群体和个体在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32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