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1页共19页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①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②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1.2有理数1.2.1有理数①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②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1.2.2数轴①具有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1.2.3相反数①只有符号不同的数叫相反数。②0的相反数是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1.2.4绝对值①绝对值|a|②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的它的相反数第2页共19页0的绝对值的01.2.5数的大小比较①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②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去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④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⑤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c)+b1.3.2有理数的减法①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的负,并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③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第3页共19页④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的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⑤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ab=ba⑥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c)b⑦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1.4.2有理数的除法①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②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③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1.5有理数的乘方1.5.1乘方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②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③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④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第4页共19页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1.5.2科学记数法①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1.5.3近似数①一个数只是接近实际人数,但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近似数。②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③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整式①单项式:表示数或字母积的式子②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③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④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⑤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第5页共19页⑥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2.2整式的加减①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的单项式。②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④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⑤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⑥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3.1.1一元一次方程①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②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③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⑤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第6页共19页3.1.2等式的性质①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②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①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①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一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①利用方程不仅能求具体数值,而且可以进行推理判断。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4.1.1几何图形①把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②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是立体图形。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④常常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⑤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第7页共19页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4.1.2点,线,面,体①几何体也简称体。②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有直线和曲线)④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无大小之分)⑤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⑥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⑦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就能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形成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⑧线段的比较:1.目测法2.叠合法3.度量法4.2直线,射线,线①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③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④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⑤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点叫做中点。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⑦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4.3角4.3.1角第8页共19页①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③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分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④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这和计量时间的时,分,秒是一样的。⑤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4.3.2角的比较与运算①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4.3.3余角和补角①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②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③等角的补角相等。④等角的余角相等。第9页共19页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概念定义及性质公理:1、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2、互为邻补角:(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且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2)性质:从位置看:互为邻角;从数量看:互为补角;3、互为对顶角:(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性质:对顶角相等4、垂直:(1)定义: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交点叫做垂足。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2)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3)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垂直。5、任何一个“定义”既可以做判定,又可以做性质。6、垂线是一条直线,垂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7、垂线段的性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8、区分: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点间的距离”的一种特殊情况。9、内错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两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10、同位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的同一方。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11、同旁内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12、截线与被截直线的定义:截线就是截断两条同一方向直线的直线,被截直线°第10页共19页就是被截线所截断的两条同一方向的直线。13、相交线的定义:在平面内有一个公共交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14、平行线:(1)定义:在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平行。(3)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个公理说明了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4)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6)性质1: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旁内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15、命题(1)定义:表示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2)分类:命题分为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假命题:错误的命题。(3)组成:命题是由条件(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4)定理:通过推理证实过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16、平移:(1)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变换,简称平移。(2)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第11页共19页性质2: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3)作图步骤:1、按照题目要求,确定平移方向和距离;2、找出所作图形的关键点,例如顶点;3、沿确定的方向和距离平移所有关键点;4、联结平移后的关键点并标出对应字母。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本章的主要知识点(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1、记作(a,b);2、注意:a、b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2、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用坐标表示平移。二、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三、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四、与坐标轴、原点对称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32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