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保险 > 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可编辑版
-1-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十四五”(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为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重要时期,也是地区打造应急管理事业、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地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十四五”时期专项规划所在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面临的机遇“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讲话,尤其是10月23日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了“提升城市灾害防御能力,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应急管理合作”的理念,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强化监管,狠抓责任落实,-2-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建设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和推进深莞惠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只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统筹协调好应急管理方方面面的工作,按照“高、统、快、防、实”的工作标准,以“三个严防”和“四不发生”的工作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灾害防御体系,在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上走在前列;争取三年内率先实现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三是随着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快提升,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四是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将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自然灾害预警能力提升,“科技强安”战略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五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以及全社会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为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动能。六是区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我们积极适应新体制新要求,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有力的举措奋力破解难题,努力逐步厘清应急管理横向及纵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下一步将逐步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职能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大应急”管理格局,实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局。(二)面临的挑战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导致地区这经济先行中心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面临建设国际化城区,安全生产应-3-急管理挑战巨大。作为深圳市行政大区、传统产业强区,地区企业云集、人口密集,城市建设规模大,公众聚集场所多,道路交通压力大,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基础薄弱。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监管体制与机制、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事故总量偏大,2017年,发生事故793起占全市,2018年发生事故530起占全市14.93。我区百万人口事故死亡率、亿元GDP死亡率均高于市平均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也有较大差距。二是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2015年6月3日,龙城街道一家“三小”场所爆燃事故造成3人死亡;2019年8月9日,布吉街道“8.9”较大火灾事故造成4人死亡。三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事故多发;经济下行造成企业安全保障条件欠缺,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追求效益最大化中,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得不够,安全基础工作不扎实、管理不到位。四是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救灾救助综合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减灾救灾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还需加强。五是应急管理能力仍然相对落后,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特征,与经济强区应急指挥能力相适应的现代应急指挥体系。六是随着经济社-4-会的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城市建设、轨道交通、油气输送管道、危旧房屋、玻璃幕墙、电梯设备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风险突出,城市安全管理难度增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也日益增多,使得我区在“十四五”时期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面临愈加严峻的挑战。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方面重要论述精神,以推进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隐患治理、执法监察、预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基础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减少一般事故,有效控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方面:到2025年,地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新安”效果明显,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市民安全素质显著提升,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全面下降,亿元GDP死亡率2018为0.0154;2019年截至12月23日为0.0158;“十四五”期间亿元GDP死亡率下降(降幅为2025年末较2020年末下降的幅度)。防灾减灾方面:到2025年,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预警、救助体系。应急救援方面:到2025年,全面形成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发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5-范区相匹配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将根据深圳市“十四五”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专项规划内容及我区下一步重点工作适当调整)三、“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一)工作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及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改革发展为动力,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为主线,以狠抓“作风强安、科技强安、合力强安”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统筹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灾害事故,为深圳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建设“先行示范区、强国城市范例”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1.以安全为支撑。以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文化等三大要素为支撑,努力打造自适应完整性安全城市,让城市自动适应各类风险及其变化,并使这些风险时刻处于受控状态,即使在突发事件冲击下,城市的各类功能始终处于完整状态。2.以防控为重点。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识转变,由原来的事故导向逐步向主动应急提前防范转变,区域性重点风险隐患问题利用科技手段做到提前准备,把“四预”落到实处,以安全风险-6-感知敏锐、预警正确、预测超前、预防及时有效作为目标,推行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对各类风险的源头进行精准识别和全面综合管理,力争做到标本兼治,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3.以科技为手段。持续提升重点行业领域自动化、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淘汰安全性能较低的落后产能,大力扶持高危行业领域技术革新与设备升级。不断深化工矿商贸企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深度推进各行业领域的风险监测预警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广重点行业领域实时监测预警和智能化监管新技术的应用。同时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技术攻关,加快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本质安全水平。4.以人才为依托。借助高校的优势资源,推动高校安全工程、应急管理等相关本科或研究生学科建设工作,着力为地方培育一批专业的应急管理生力军。同时,通过树立典型,培养一批安全标杆企业、应急管理优秀人才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行业自律、企业自治。(二)主要任务安全生产方面:深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依法治安能力水平;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攻坚治理,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科学技术引领,提升科技兴安发展水平;强化基础配套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宣教体系建设,提升全民整体安全素质。防灾减灾方面:完善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三防应急体系-7-建设;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平台,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减灾救灾,构建政府主导、多元联动、协同配合、有序参与的防灾减灾新格局,增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应急救援方面: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并强化应急演练,推进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应急实战能力;以地区智慧平台为依托,加快应急平台系统建设;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系统,推进应急物资建设和管理,加强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1.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系统梳理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一些尚无国家、行业标准的行业领域,充分利用特区优势,借助“先行示范区和强国城市范例”发展机遇,探索研究制定我区相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2.加强源头管控。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突出问题整改,强化监管执法力度,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加强对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3.强化改革创新。一是全面深化传统行业领域技术革新与设-8-备升级改造,特别是粉尘涉爆、涉氨制冷、锂电池、危化品、建筑施工、有限空间作业等传统高危行业,着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员”工程项目,积极推广可有效降低安全风险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二是全面推广重点行业领域风险监测预警科技手段,探讨组建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中心,探索运用光纤传感、智能雷达、视频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城市安全风险(如城市轨道交通、桥梁、隧道、边坡、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的自动识别、检测预警及报警处置一体化、智能化管理。三是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我区应急平台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5G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提升应急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4.深入宣传教育。一是提升各级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强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风险管理、安全技术、事故案例分析等相关内容学习。二是强化企业各级人员的培训,探索开发针对企业不同岗位员工的线上、线下多种培训课程,拓展安全知识获取渠道,着重关注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第一风险人的业务提升。三是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意识。通过“龙岗第一课”、公益宣传、“三微一端”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推动安全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5.加强应急管理。一是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环节责任和措施。实施精准治理,实现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9-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精准。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多举措加强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强化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与志愿者队伍的训练,发挥好各方面力量作用。要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加强队伍指挥机制建设,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三是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全面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6.推动学科建设。一是利用高校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相关学科建设工作,特别是研究生学科(目前广东地区安全工程相关专业匮乏,研究生学科更缺),积极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同时依托学科建设不断引进国际国内的先进应急管理经验,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是围绕龙岗应急管理发展需求,整合高校和应急管理研究机构相关资源,促进校企产、学、
本文标题: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可编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33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