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墨江特色文化墨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原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两种文化的碰撞,既容纳了中原文化的先进思想,又保留了完整的哈尼文化体系,墨江哈尼文化主要表现在迁徙文化、梯田文化、茶马文化、文学艺术及建筑、服饰、饮食、民风民俗等方面。哀牢山养育着墨江县的各族儿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哈尼文化和独特的北回归线文化、双胞胎文化,从而诞生了墨江每年一届的“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通过节庆活动宣传营销,墨江的文化旅游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回归之城、哈尼之乡、双胞之家”的美称已享誉省内外,“回归之城、哈尼之乡、双胞之家”成为了墨江三张最靓丽的名片。穿城而过的北回归线在带给了墨江独特的气候和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在这片土地上蕴育了博大精深的北回归线文化,折射出迷人的光芒。为了诠释这种文化现象,墨江人民以独特的视觉和理念,兴建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和融哈尼文化为一体的太阳广场,表达了墨江人民对自然、生命、阳光的理解和热爱,反映了墨江人民团结奋进,勇于开拓的精神以及对太阳光芒的渴望与崇拜……生活在北回归线上的哈尼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千年的迁徙史,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民族,他们在漫长的迁徙和劳动耕作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哈尼文化,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神话传说,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如著名的《扭鼓舞》、《阿迷车》、《竹筒舞》等哈尼歌舞和传唱了数百年的哈尼族长篇叙事史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广泛流传于哈尼山乡,成为哈尼人久演不衰,久唱不绝的民族文化精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墨江是太阳转身的地方。这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物种多样,森林茂盛,气候宜人,是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具有发展多种经济作物的地理、气候条件。境内有忠爱桥、普西铁索桥、双龙桥、碧溪古镇、癸能哈尼山寨等旅游景点。有被称为朱罗纪时代生物活化石的万亩桫椤林等自然景观。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墨江文庙建筑群和被誉为“小翠湖”的普益公园。这里有九峰串联入平坝的九叠联珠。清道光年间有诗人写下了“九叠珠联三宝地,双环玉抱小西天”的诗句。城内建有设计独特的太阳广场和集餐饮、娱乐、居住为一体的民俗商贸街。县城西部山梁上建有融天文、地理、科普、旅游为一体的规模宏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县城郊外,还有天然而成的青烟古洞、双峰插云、笔架连峰、龙泉滚珠等景观,使人留连忘返。云南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天文、地理、旅游、休闲、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北回归线标志性建筑。整个建筑实体以县城西部登高架梁子依势而建,以北回归线为中轴,由回归之门、超越、石环等景点组成。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生命、阳光的理解和对自然科学的探索与认识。太阳广场:建于2003年,位于墨江县城新区中部。是墨江县城的标志性建筑,广场占地27亩,由人体太阳钟、无影手等景点组成。立竿不见影奇观:北回归线穿城而过,把墨江县城和县境一分为二,一半留在了亚热带,一半留在了北温带。每年的阳历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的直射点移至北回归线。这时,在北回归线上,会产生立竿不见影的天文奇观。“万燕之城”:不论是朝霞满天的清晨,还是暮色苍茫的黄昏,墨江县城上空,都有万燕纷飞,燕声绕梁的情景,故有“万燕之城”的美誉。双胞现象:墨江哈尼人习惯将北回归线称为“神秘的阴阳线”。据统计,处于北回归线上的墨江县城及附近村寨就生活着600余对双胞胎。因此,墨江又被称为“双胞之家”。墨江县城附近的河西村有一口双胞井,据说只要喝了双胞井的水,就能神奇地怀上双胞胎,致使河西村因此而声名远播。癸能山寨:坐落在县城东部13公里处,距国道213线800米,坐东朝西,依山而建,是哈尼族(豪尼支系)最具特色的土木结构的土掌房民居,古朴庄重,座座相连,层层相接,从相连的房顶你可以从东家走到西家,亦可从南面窜到北面。这种土掌房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据说团结的哈尼祖先曾用它来抵御外敌入侵。目前,最古老的土掌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癸能山寨居住着190户,861人,其中哈尼族就有840人,占97.5%。山寨远处青山绿水,近处梯田环绕,寨中紫稻飘香,炊烟袅袅,人们其乐融融。每到节日,身着传统服饰的男女老少欢快地唱起“萨罗”歌,跳起“色尼”舞,用自己独特的哈尼方式来庆祝节日,浓郁的哈尼风情将使你忘返。碧溪古镇:原名碧朔,属滇西南茶马古道上的一个文化古镇。距县城9公里,元磨高速公路和楚江公路互通穿过该镇,交通便捷。古镇区位优越、人杰地灵,革命历史源远流长。墨江县第一个农村信用社1954年诞生于此,古镇在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商客云集,南来北往。古镇的房屋构造、规划堪称一绝,在古代指导防水、防旱、防盗的科学理念设计其中。古镇民居均由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三房一照壁、跑马转角楼以及一颗印等不同文化建筑艺术精髓所酿就而成,建筑艺术特色鲜明,叹为观止。从屋脊、檐口、石雕、墙体、门窗、台基、柱础、围栏、木雕、砖雕、水墨素绘、石色彩绘,各类艺术汇聚期间,美伦美奂。古镇现存的古建筑以土木结构的四合庭院为主,建筑整体严谨,屋脊,横成排,竖成列,“花大门”斗拱层层!院内雕楼画刻,造型庄重优美,一切都充满了古文化的蕴味。古镇里条条街道相通,条条巷子相连,如遇火灾,可以从北边水池内把水引到各家各户以应急需,也可以作为农田的灌溉。古镇的四周由城墙包围,按方位分成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门上设有炮位和枪眼。晚上,厚重的城门上,俨然一个戒备森严的城堡。其次,街道两旁的房屋建筑大门一律向街开,体现了碧溪先人的经商意识。虽然百年风霜雪雨的侵蚀和文革的洗劫,使碧溪古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是,通过目前尚存的座座古宅,仍可依稀领略碧溪古镇往日的喧嚣和繁荣。为促使茶马古道文化成为墨江旅游业发展的亮点,切实推动古镇保护工作,墨江县委、县政府于2004年9月27日正式启动古镇修复重建工作。通关茶马古道:通关位于墨江县城西南部,距县城44公里,213国道新老公路都从镇上通过,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通关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的主驿站之一、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思茅、普洱通往昆明的茶马古道,也是西南物资交流的重要商道,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古道起点为把边江渡口,经哨牌、曼干河、量天坡、芨蕨坝至通关茶埠古镇,其中,曼干河到芨蕨坝、通关弯街等路段及通关古街道、马店、商号、民居、文物保存较好。位于茶马古道和茶埠古镇旁的中科山,地势较高,山顶清爽平旷,四周青山环抱。站在山顶可以远跳连绵不断的哀牢群山、看日出、观雾海、鸟瞰通关小集镇和星罗棋布的村庄,昔日马铃声不断的“茶马古道”就从中科山脚下忽起忽落。墨江文庙:始建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是墨江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位于县城东北的山包上,依山而建,由大门、泮池、新楼、五经楼、崇文阁、魁星阁、棂星门、星宿门、乡贤祠、名宦祠、东、西厢房、天子台、大成殿、后殿等建筑群组成,采用了我国古代的垂檐和歇山等两大建筑样式,整个建筑气势雄伟、布局精巧,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益公园:在县城南门口,有一处人们休闲娱乐的向往之地,它就是被誉为墨江小翠湖的普益公园。普益公园由清代的“普益社”改建成花园而得名。整个公园占地1万平方米,面积不大,却小巧玲珑,园内有幅别具匠心的对联“金乌西坠矣打合依么,玉兔东升兮夺科腊司”这是段以德老诗人的杰作,他把汉语和哈尼语融合一起,让人读了仿佛如隔世重游,真是妙趣横生。万亩桫椤林:处于泗南江山之巅的西歧村公所附近,近万亩的古桫椤雨林如珍珠洒在群山中,桫椤那比椰子树美艳的羽状枝叶,若天仙迷人的长发一样披散下来,孤独笔直的树杆插入云霄。桫椤树,恐龙朝代便耸立于群山之中的活化石植物,多么神奇,多么潇洒地蓬勃于丛林中,从严寒中倔强地苏醒过来的那天,便以独有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其惊人的生命力。
本文标题:墨江特色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35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