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三年级数学组教材解读(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由我代表三年级数学组解读教材。本学期教材内容安排如下:有八个单元。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实践这三个板块。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单元整体介绍、单元编排特点、重点课节介绍。第一板块:数与代数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本单元三节课的编排体例基本相同,都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重点问题一:本单元“混合运算”是如何做到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的?本单元第一节课的问题一体现了一题多解;问题二体现“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问题三着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运算顺序。书上两个练习题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借助试一试中的两个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理解每个算式意义和运算顺序。重点问题二:教科书为什么重视画图策略,在本单元是如何体现的?本套教科书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将相对抽象的思考对象“图形化”,并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尽量把概念、运算意义、解决问题的理解过程变得直观,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本单元中可以把画直观图直接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或手段,也可以把画图作为描述数学问题,理解数量关系的工具或手段。课标解读中指出:教学时,能画图时尽量画。在教学中,运用画直观图策略注意以下四点:充足的时间、画图不要求统一、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会画会表达即可。重点问题三:本单元多次出现了形如:“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目的何在?主要是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本套教材设计了“寻找生活中原型”活动,鼓励学生根据算式说现实中的“数学故事”,不仅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从哪里来”,还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到哪里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促进数学理解,增强应用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找原型的形式也不断丰富。本单元在前几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内容,创设了形如:①给出算式,到指定的情境中找原型。②给出两个例子引导学生继续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这样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不失时机地重复出现。本单元三个“试一试”中最后一个问题都安排了这个活动,每个练一练也有相应的练习,以此来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根据课程标准,在引导学生寻找生活原型、“讲数学故事”的过程中,要在认真倾听,切忌用统一的方式评价学生,课标要求评价学生方式多元化,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算式的含义表述的完整清晰就可以。第三单元:加与减本单元主要讲解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其应用。重点讲解《里程表》(一)和(二)重点问题四:《里程表》(一)、(二)中,其数据的计算、数量关系都不是新的知识,为什么用两个课时来学习?针对这一状况,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方式呈现图中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理解题意,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该课中有三个重要问题,引领学生在画图中展开探究,掌握方法,发展思维,逐步会读图、会画图、会用图。第四单元:乘与除第四单元主要内容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重点问题五:问题五:乘除法中增加了点子图等直观模型,作用是什么?如何更好地使用?点子图(点阵)是一种计算模型,是乘法的原型,相对于情境中的实物模型来说,形式直观简单,简洁的反映学生不同的算法,有利于拆分和理解算理,方便学生动手操作,可通过圈一圈、画一画完成学习任务,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时是一个有价值的模型。本套教材从二年开始引导学生使用点子图理解乘法意义,帮助学生编制和记忆乘法口诀。在二年级,教师利用点子图帮助学生编制乘法口诀表,理解、记忆、巩固乘法口诀。在本册教科书的两个单元中,点子图再次出现,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竖式计算的道理,利用点子图使学生探索并理解用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在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是否看懂点子图和表格的主要标志,并且应该理解:这两种形式不同的算法可以相互转化。同时教学时应注意:(1)要给学生在点子图中圈一圈、画一画的机会。(2)只要圈画的合理就应该给予鼓励。(3)不要求学生对所有的圈画方法都掌握。如果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班级,当学生看懂、会圈画点子图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点子图来表示表格的算法。第六单元:乘法第六单元主要内容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乘法,以及用乘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第一课通过三个问题给出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在教学时注意:(一)要引导学生对每种圈法做合理的解释,如果没出现书中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看书理解。(二)重点理解第三种圈算方法,有利于理解乘法竖式的算理。(三)对应直观点子图,引导学生明确竖式每一步计算含义。(四)要三式对应,让学生回顾表格计算的方法,说一说竖式计算的每一步,在表格和点子图中分别表示是哪个计算过程。第二板块:图形与几何这部分由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和第五单元周长构成。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从相对的位置观察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第一学段是实物观察,活动任务是观察与辨认。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初步学习了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物体的基础上,拓展到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以及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二学段分为了两条线索:(1)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物体;(2)感受观察的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活动任务除了观察与辨认,还包括画出观察到的形状的草图和根据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与发展需要时间,需要具有一定的经验;需要不断的观察、想象、描述、再现;拼摆、测量、画图;操作、分析、推理。本册教科书在“观察物体”编排中:(1)创设了丰富的情境(2)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通过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等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发展空间观念。看一看(二)的问题一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观察,模拟验证等活动方式,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关系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问题二主要是体会两个物体相互遮挡的关系。在问题三中是从窗外观察室内的情景,窗外小朋友的位置与学生恰好相反,有一定挑战性,学生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借助推理才能判断。问题四安排了模拟活动,先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情境观察想象,尝试做出判断,再实际模拟观察,把实际看到的和想象的景象比较,得出正确结论。有助于学生积累想象的经验,提高对物体之间关系进行把握的能力,逐步发展空间观念。通过以上问题,结合想象判断、观察验证、思考交流来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给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一单元,主要是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1)结合生活实例,建立周长概念。(2)重视实际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测量各种图形周长的活动经验。在“什么是周长”一课中,安排了测量树叶周长和数学书封面周长的活动。在实际测量中,学生需要思考,用什么工具测量,怎样测量等问题,其中,树叶是不规则的曲线图形,测量它的周长对学生比较有挑战性。在教科书中只提示了“圈一圈”的方法,学生还可以灵活选择将树叶放在直尺上滚动等其他方法进行测量。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教科书在练习中有意识的安排了估计作业本封面、可桌面、鞋底的周长等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估测方法,同时注重将估测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逐步提高估测能力。第三板块:综合与实践在这一板块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第一部分校园中的测量里,教科书分为五个部分呈现活动的具体过程,启发和引导学生实际开展测量活动,体现如何发展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测量对象,如何做好准备,如何展开测量活动,如何呈现活动成果以及评价整个活动过程等。在搭配中的学问这个部分中,探索如何按一定顺序思考,并用简洁的方式表示。教科书创设了“马戏团的小丑搭配演出服装”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搭配问题的学习和探索。以上就是我们组对本学期教材的理解,只有不断走进,才能不断发现。愿大家,能够真正的走进教材,领会精髓,像蒲公英一样,在更多的培训(教学)中传播理念,播种希望,收获成长。感谢各位的聆听。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35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