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浮游海洋浮游生物:海洋浮游生物是指那些生活于海洋中,一般个体很小,缺乏发达的行动器官,运动能力微弱或没有运动能力,全受水水流支配,过着随波逐流的漂浮生活方式的海洋生物的总称。海洋浮游生物学:研究海洋浮游生物的生物学过程(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称为海洋浮游生物学。海洋浮游生物学本身就是海洋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海洋浮游生物学实质上是一门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浮游植物:是一类具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体,能吸收光能、把CO2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性的浮游生物,它们和底栖藻类一起,构成海洋中的初级生产者。浮游动物:异养性浮游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而必须依赖已有的有机物作为营养来源;属于海洋中的次级生产力。检索表:是分类鉴定生物标本的必要工具,它是将各种生物的性状分离分档,构成简短扼要的表格。赤潮:在海洋浮游生物中,许多单细胞微小生物,由于异常地急剧繁殖,并高密度集在一起,从而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称为“赤潮”(redtide)。1、海洋浮游生物的重要意义。1.是海洋的基础生产: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的有机碳,是海洋的主要有机物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被浮游动物所摄食,这样初级生产就转换成次级生产。海洋浮游生物是经济海产动物(包括须鲸类、鱼类、虾类等)的天然基础饵料,特别是经济鱼类的一切幼鱼和中、上层鱼类(如鲱鱼、鲐鱼、蓝圆鱼参、沙丁鱼、鲚鱼等)的主要摄食对象。因此,海洋浮游生物既是水域生产力的基础,又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环节。2.海洋捕捞对象:有些海洋浮游动物(如钵水母类的海蜇、甲壳类的毛虾、磷虾等)可作为人类食品。成为我国海洋渔业的捕捞对象。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渔业——海洋浮游生物渔业。3.可作为水团和海流的指标:由于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以及它的生存环境,在世界各海区者比较广泛地进行了指标种的研究,来判断一般用水温、盐度等理化因子不能完全识别的海流或水团,这有助于水文学的研究。4.可作为鱼群预报的依据:它的数量和分布可作为探索鱼群索饵洄游路线、寻找渔场的依据。5.成为海洋底泥的重要组成:硅藻、有孔虫、放射虫、翼足类等死亡后,外壳大量沉积在海底,成为海洋底泥的主要组成者,对研究海洋地质历史和古代海洋变迁以及古海洋环境十分重要,有孔虫外壳形成的有孔虫泥,有助于勘察海底石油资源,据说珠穆朗玛峰原来是海底。6.可作为水域污染的指标:有些海洋浮游生物具有富集放射性同位素的能力,可作为海域被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的指示种。海胆幼虫也可以作为水质污染(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指标物。如硅藻类的骨条藻可作为“三废污染”的指示种,这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一定意义。7.形成声散层:磷虾、管水母类等大量密集在一起,会形成声散层,阻碍或干扰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当声波通过浮游生物密集层时,一部分被折回,一部分被散射或被吸收,仅一部分被通过,影响正确的判断,这在航运、渔业和国防上具有重要意义。8.生物发光:发光浮游生物(如夜光虫等)密集在一起会暴露舰艇和鱼雷的行踪。9.形成赤潮:危害渔业和人民生活赤潮是某海区富营养化以及环境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某些赤潮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在一起,引起海水颜色变化(桃红色、褐色或黄色)的现象,赤潮的发生对渔业的危害极大。10.浮游生物的培养:实验生态学的内容。可以直接给人类提供食品或药物(螺旋藻等),作为人工养殖对象的活饵料(扁藻、金藻、角毛藻、骨条藻等),可以作为调空养殖水体的生物(波吉卵囊、小球藻等)。11.浮游生物的一些特殊结构也成为仿生学的研究对象,如水母类具有较强的感受次声波的能力,能在海上风暴来之前10-15小时预感,利用这一原理而制造出一种风暴警报“水母耳”,能提前15小时预测来自某一方向的风暴。12.另有一些浮游动物如栉水母、毛颚类等喜食幼鱼,破坏渔业资源。2、常见检索表的种类有哪些?①双歧括号检索表:这是目前较普遍使用的一种,其优点是多不同单元的关系明显而醒目,但对选特征相隔较远。②对选并靠检索表:这种表的优点是每对特征都相互紧靠,便于比较,但缺点是各单元的关系并不明显。③退格检索表:其优点与双歧括号检索表类似,各不单元的关系明显醒目,但其对选性状相隔较远,尤其是种类繁多的检索表,显得冗长而较浪费篇幅,适用于种类较少的检索表。3、生物分类的主要等级有哪些?4、检索表编制的原则是什么?①特征明显、典型;②严格双歧;③文体简洁5、鉴定标本应该注意什么事项?必须仔细观察头胸部和腹部的形态,掌握解剖技术以观察附肢的形态。6、命名法对学名有什么规定?这个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组成。即每一种生物的名称都有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1、为什么说硅藻是“海洋的草原”?海洋中的硅藻种类多、数量大,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种类,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2、详述硅藻细胞壁结构。细胞壁富含硅质,硅质壁上有排列规则的花纹。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无色透明。底栖种类硅质层较厚,浮游种类较薄。细胞壁构造像个盒子,套在外面的较大为上壳,里面较小为下壳,上下壳仅仅相互套合。上下壳皆由壳面和相连带两部分组成。壳面平或有点凹凸状,壳面边缘有点倾斜的部分叫壳套,与壳套相连且与壳面垂直的部分叫相连带。3、详述硅藻的形态特征。一、藻体的外形:1、细胞形态:一般是以单个细胞生活,也有形成的群体,细胞形态多样;2、细胞壁外壳的结构:上壳、下壳、壳面、环壳面、壳套、相连带;3、细胞方位:3个轴2个面。二、细胞壁:有硅质和紧贴硅质里面的果胶质组成,厚度随种类不同而异,底栖厚,浮游薄细胞壁无色;三、节间带:壳面和相连带之间的次级相连带,是壳环面的细胞壁的特殊构造,花纹有鱼鳞状、环状、领状。数目不定,有加强细胞壁作用。四、隔片:节间带向细胞内部伸展成片状,增强细胞壁作用五、纵沟也称壳缝:在壳面沿纵轴的一条裂缝,运动器官(羽纹硅藻纲)六、细胞表面的突出物:细胞壁向外延伸的突起和刺毛,具增加浮力和连接作用。包括突起、刺、毛、膜状突起、胶质突出物。4、硅藻的细胞分裂有何特点?5、硅藻的繁殖方式及其意义。硅藻的繁殖有以下几种方法——4种一、间接分裂:最常见,即有丝分裂,细胞核和细胞质同时分裂,相连带拉长,细胞核分裂——靠近中央,在两核之间产生两个下壳,出现壳面等。初生的新壳,细胞壁很薄,后来逐渐加厚,和母壳厚度相等,最后长出刺和毛,形成两个完整的细胞(个体)。硅藻分裂后的两个子细胞,各得母细胞的一个壳作为上壳,新生的壳在里面为下壳,每分裂一次所形成的细胞中,一个和母细胞相等,另一个小,如此连续分裂细胞越来越小,符二项式定理,同种硅藻有的大小相差几倍。二、增大孢子(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过多次间接分裂后,细胞形状逐渐缩小,到了一定的限度,这种小细胞将不再继续分裂,而吸水扩大形成增大孢子,然后分别生出上下壳和刺毛,其大小比母细胞大。硅藻的增大孢子可以认为恢复细胞大小的一种方式。三、小孢子:在浮游硅藻中,有时在一个细胞内,核连续分裂,而细胞本身却完全不进行分裂,结果,在一个细胞内,产生有色素体的多数小细胞,即小孢子,释放出来,就是小硅藻。它比母细胞小得多。中心硅藻纲的种类多此现象,羽纹硅藻纲少。四、休眠孢子:中心硅藻纲的许多种类(特别是沿岸种),当遇到温、盐度、光照和营养盐急剧变化时,会产生休眠孢子。其产生常在细胞分裂之后,原生质收缩到中央,然后产生厚壁,并在上、下壳上分泌很多突起和各种棘刺,这些孢子可以忍耐不良环境达几个月。当环境转好后,休眠孢子以萌芽的方式恢复原始的形态和大小。这是沿海种类在多变的环境中对生活的一种适应。1、详述甲藻细胞壁结构。纵裂甲藻由左右两片,无纵横沟;横裂甲藻具纤维素细胞壁,有许多小片组成板片具角、刺、乳头状突起,具孔纹。大多种类有一条横沟和总沟。横沟又称腰带绕细胞中部或一端,围绕整个细胞或细胞一半,环状或螺旋形。横沟将其分上下甲(壳、锥部)。纵横沟内各有一条鞭毛。表示甲藻纤维小板嵌合而成的细胞壁上下甲板片数目、形状和排列方式的式子称为甲片式。2、赤潮发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赤潮发生的原因:海水富营养化,气候、环境因子,生物种。赤潮发生的危害:(1)分泌毒素如石房蛤毒素(2)造成水体严重缺氧,水质恶化。(3)水生动物窒息死亡。(4)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稳定3、详述甲藻细胞的形态特征。(一)、体制和细胞形态:单细胞或群体,球形、卵形、针形、多角形,有背腹之分,细胞前后端有角状突起(二)细胞壁:1、主要成分:纤维素;2、形态结构:上壳、下壳、横沟与纵沟(三)鞭毛:两条等长或不等长鞭毛,为运动器官。一条绕横沟内做波浪运动使细胞旋转另一条从纵沟伸向体后做鞭状运动使细胞向前运动,甲藻运动是旋转前进的。(四)色素体:含叶绿素a、c,-胡萝卜素、甲藻素、多甲藻素、绿色素等副色素。同化产物为淀粉或脂肪。(五)、细胞核:1个、大而明显。甲藻是间核生物(六)、细胞器:1.液泡,2.眼点,3.丝泡4、写出硅藻、甲藻、绿藻、金藻、蓝藻各门的色素成分和同化产物。硅藻门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c1、叶绿素c2以及β-胡萝卜素,岩藻黄素、硅藻黄素等。同化产物:油滴。金藻门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c、β-胡萝卜素、金藻素(副色素)。同化产物:白糖素与油滴。绿藻门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叶黄素。同化产物:淀粉。蓝藻门色素: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及大量的藻胆素。同化产物:蓝藻淀粉、蓝藻颗粒。5、写出硅藻、甲藻、绿藻、金藻、蓝藻各门2个代表属的分类位置和主要特征。1.试述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主要特征。鞭毛:纤毛:伪足:2.写出原生动物的分类系统。每个目例出一个属,写出其主要特征。3.为什么说原生动物是最原始又是最复杂的单细胞动物?二者有矛盾吗?1.甲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附肢的种类,分类系统。主要特征(A):1、身体分节,身体分化为头、胸、腹3个部分,有些种类头部和胸部的分界不明显,有些低等甲壳类(如鳃足亚纲),其胸部和腹部之间无明显分界。2.具有外骨骼:身体被钙质或几丁质的外骨骼或称外皮所覆盖。外皮由表皮、真皮和基膜组成。外骨骼:几丁质、钙质、构成当蜕皮时,真皮细胞分泌一种酶,溶解几丁质,并使非几丁质也变柔软,最后破裂,使动物脱离,接着,真皮又分泌而形成新的表皮。3、具分节的附肢,故名节肢动物;附肢的类型:双肢型、单肢型两类。双附肢的基本构造:B原肢、Ri内肢:分5节、Re外肢:常退化或消失而成为单肢型。附肢可分为:(1)触角:一般2对、小触角(A1)——第一触角、大触角(A2)——第二触角,位于头胸部前端,具感觉功能。(2)大颚((M):是一对具齿状突起的几丁质板,用于咀嚼,有时具有颚须。(3)小颚:2对、第一小颚(m1)、第二小颚(m2);小型,呈叶状,与摄食和呼吸有关。(4)颚足(Mp1-3):由胸肢分化而成,1-3对,有触觉及摄食功能。(5)步足或胸足(P1-5):5对,常为单肢型,用以爬行和捕食,(6)游泳足或腹足(Pl1-5):5对,双肢型,内、外肢两侧遍生羽状刚毛,用于游泳。(7)尾足(Up):是第六腹肢,常向后伸展,与尾节合成尾扇(tailfan),用于游泳。以上这些附肢,除触角,大、小颚外,并不普遍存在,在软甲亚纲,一般都有颚足Mp、胸足P、腹足Pl、尾足Up之分。上列附肢的结构是鉴定种类的主要依据之一。4.消化系统:消化道:分前(食道、胃)、中(肠)、后肠(直肠);消化腺:肝胰脏。5.循环系统:具有心脏、心孔,循环方式:开管式,对其附肢易断的保护适应,血流速度慢,可减少失血;高等的种类具有血青素:含有铜,氧化后血液呈淡蓝色;低等种类具有血红素。6.呼吸系统:小型种类体表进行气体交换,高等的种类用鳃呼吸,如磷虾用指状足鳃呼吸。7.排泄器官是残留的体腔变成。绿腺(触角腺antennalgland);颚腺(maxillarygland)一对;有的种类可以同时出现。8.神经系统和感官:索式神经系统,但神经节有不同程度的愈合,与体节愈合相一致。感觉器官:眼、平衡囊、触角、以及化学感受器等。9.生殖及发育:雌雄异体,个体发育一般经过变态,有多种幼虫期。2.叙述枝角类腹部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本文标题:浮游与底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36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