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共47张PPT)
第4章物质的特性考点建构考法透视考点建构物质的构成分子的概念:分子是____________的一种____________的粒子分子的性质分子的__________均很小分子之间_______________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__构成物质极其微小质量与体积存在空隙做无规则运动引力和斥力物质的性质质量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不随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工具是天平基本构造:托盘、横梁、游码标尺、砝码、刻度盘、底座、指针等使用方法:调零,再调___________,左物右码注意事项:先后顺序、不用手接触砝码等吨、千克、克、毫克含有物质的多少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等平衡螺母物质的性质密度概念及计算公式(ρ=m/V)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密度公式应用密度的测量:用天平、量筒测物体密度比热热量概念单位:焦耳或千焦影响因素:质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比热对比热的理解水的比热大的应用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状态变化熔化:固态——液态例:___________凝固:液态——固态例:___________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___________吸、放热情况:熔化___________凝固___________雪熔化水结冰有无固定的熔点吸热放热物态变化汽化与液化状态变化汽化:液态——气态例:___________方式:蒸发与沸腾(区别与联系)液化:气态——液态例:___________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吸、放热情况:汽化___________液化__________水蒸发冬天口中的白气吸热放热物态变化升华与凝华状态变化升华:固态——气态例:___________凝华:气态——固态例:___________吸、放热情况:升华___________凝华__________用干冰人工降雨结霜吸热放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变化例:水结成冰例:铁生锈性质例:水的熔点例:木能燃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考法透视考点一物质的构成考点分析:本类型主要考查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及能够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有关现象。典例1下列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是()A.打气筒将气体压缩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D.海绵能吸水D[解析]海绵能吸水,只能说明宏观物质之间存在大量空隙,不能说明微观分子间有空隙。【方法突破】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并不相同。固体、液体分子间的空隙比较小,气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大。考点二物质的密度考点分析:本类型主要考查物质的特性——密度。同种物质,状态一定,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只取决于物质本身,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典例2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4-T-1所示。分析图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A.1∶2B.2∶1C.4∶1D.8∶1图4-T-1D[解析]当m甲=40g时,体积为10cm3当m乙=10g时,体积为20cm3,根据密度公式ρ=mV计算得出甲的密度为4g/cm3,乙的密度为0.5g/cm3。【方法突破】这类题目可以通过直接计算密度得到,也可以通过比较得到,当体积为10cm3时,甲的质量为40g,而乙的质量是5g。通过比较也可以得到结论。[变式]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4-T-2所示。量筒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分别是()A.20g,0.8×103kg/m3B.60g,0.8×103kg/m3C.60g,1.0×103kg/m3D.20g,1.0×103kg/m3图4-T-2液体与量筒的质量m/g406080100液体的体积V/cm320406080D[解析]从图表可以看出,当液体的体积为零时,质量为20g,则空量筒的质量为20g。总质量从80g到100g,体积增加了20cm3,表示体积为20cm3的液体质量为20g。通过计算得到液体的密度即可。考点三质量、密度的测量方法考点分析:该考点考查测量质量时使用天平的准确操作;考查密度公式,利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工具进行密度的测量,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典例3邵阳市部分地区曾遭受洪水侵袭,小明利用天平测量一杯洪水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4-T-3所示,由图可知,杯和洪水的总质量为()A.80gB.82.4gC.77.6gD.83g图4-T-3B【方法突破】首先必须判定天平测量的方法是准确的。运用“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进行求解。但要注意游码的一大格的刻度值与一小格的刻度值。典例4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铝块进行实验。(1)图4-T-4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4-T-4直接用手拿砝码(或没有用镊子取砝码)(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铝块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为________g/cm3[解析](2)利用公式ρ=mV取其中一组数据进行计算,即可求出铝块的密度。2.7[变式]小明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陈醋的密度。(1)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零刻度,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________。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B(2)当天平平衡后,小明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图4-T-5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图4-T-5BCA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陈醋的总质量B.将待测陈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陈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陈醋的体积(3)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得:陈醋的密度是________kg/m3。1.125×103【方法突破】掌握测量质量与密度的正确方法,根据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运用密度公式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到正确答案。考点四比热容考点分析:本类型主要从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的探究、比热容的影响因素、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等角度进行命题。典例5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4-T-6甲所示的装置。图4-T-6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控制以下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________。A.水和另一种液体的颜色相同B.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盛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A(2)加热到如图乙所示温度,水开始沸腾,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得多。就此现象进行分析,可得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不同[解析](1)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影响温度变化大小的因素是吸收的热量、物质的质量、加热时间和方式,与液体颜色无关。(2)在质量、吸收的热量相同时,不同液体升高的温度不同,说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方法突破】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较多的,比热大;反之,比热小。考点五熔化与凝固考点分析:熔化和凝固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在凝固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典例6如图4-T-7所示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图4-T-7(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第6min时冰处于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吸热不变晶体0固、液共存态[解析](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冰有一定的熔点,故冰是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0℃,BC段是熔化过程,第6min处于熔化过程,此时冰为固、液共存状态。[变式]2017·鄂阳如图4-T-8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图4-T-8C[解析]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像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凝固结冰,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增加,即冰的质量将变大。【方法突破】解决图像分析问题应做到:(1)识别或确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2)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作出正确判断。考点六汽化与液化考点分析:汽化和液化的知识是考试中出现较为频繁的考点,要求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条件,在汽化过程中不论是蒸发还是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在液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典例7小明同学知道,在探究科学奥秘时,第一步一般应该是________。A.建立假设B.仔细观察C.设计实验D.提出问题D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他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4-T-9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图4-T-9乙甲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89895989898他还得到下列实验数据(见下表):(1)在测量中,小明由于疏忽而有一个数据记录错误,你认为错的是第________min的数据,其温度应该为________。698℃(2)改正错误后,请帮他在图4-T-10的坐标纸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4-T-10[答案]图略(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判断出: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4)有了以上收获,小明同学仍在思考:在实验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气泡,到水面破裂后释放的主要是什么呢?为此,他有以下两个假设,在进行实验验证前,用你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分析,下列假设正确的是________。A.主要是空气B.主要是水蒸气98℃吸收不变B【方法突破】1.日常生活中的“白气”及“雾”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是肉眼看不见的,“白气”却能看见。2.日常生活中的“白气”现象不是空气液化而形成的,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降温)。3.所有气体都可以通过降温液化,但并不是所有气体单靠压缩体积就可液化。考点七对物态变化的综合判断与应用考点分析:本类型主要考查对常见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的判断,解题关键是分析物质在变化前后的状态,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典例8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1)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2)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3)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4)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以上发现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这种物态变化叫作________。小明还发现虽然冰棒很凉,但拿冰棒棍的手没有这样的感
本文标题: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复习课件(共47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37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