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我国广播电视的管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的管理发展历程(一)DiFeng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主流媒体,主导着社会舆论舆情,肩负民族的重托,发挥着“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喉舌功能,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是重要的宣传阵地,因此,恰当的管理尤显重要。一、我国广播电视从产生到20世纪80年代前的管理(一)广播电视我国最先出现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于1940年12月30日在窑洞里的“播音室”试验播出,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是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9月2日正式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产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战后重建、文化教育与意识形态宣传等重要任务,由于当时信息传播技术落后,文盲率高达80%,因此,采用何种可行的信息传播技术,将分布在广大乡村地区的群众与党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一个现实问题。(二)无线发射1、新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公布的有关无线电广播的政令1950年4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在《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发了《新闻总署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共五条,对不同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群众等广播使用情况进行了总体性地规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由中央政府公布的有关无线电广播的政令。一个多月后,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各级领导机关应当有效地利用无线电广播》的社论。社论指出,无线电广播事业是群众性宣传教育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特别是在我国目前交通不便、文盲众多、报纸不足的条件下,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它,就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无线发射技术是进行农村广播电视播放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凭借覆盖范围广、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无线发射技术主要应用的是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的产生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有关。广播电视播放是通过调制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从而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技术逐渐进人人们的视野,在这些新技术被应用到广播电视中的同时,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与突破,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城乡居民,满足其对广播电视播放的要求,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正朝着传递信息安全快捷、信息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相信在未来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关于边远省份和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收音站到了五十年代中期,针对边远省份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广播闭塞问题,1955年3月29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边远省份和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收音站的通知》。《通知》说,为加强对边远省份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政策时事宣传,预防恶劣天气对农业、畜牧业的损害,以及部分满足农民对文化娱乐的要求,政府将在边远省份和少数民族地区(云南、贵州、西康、甘肃、青海、新疆、度西、海南和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收音站。3、初步形成了条块管理的格局半年以后,1955年9月11日,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广播事业的领导,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地方人民广播电台管理办法的规定》,明确划分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人民委员会及广播事业局关于管理地方广播电台的职责,形成了条块管理的格局。4、加强与改进广播电视管理工作我国广播电视在发展初期,节目内容比较简单,形式呆板,播出容量小,时近六十年代中期,为整改当时的宣传业务,1964年3月10日,经中央广播事业局党委讨论定稿印发了《为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宣传的质量而奋斗》的宣传业务整改提纲(草案)。提纲分为15个部分,强调整改是为了提高广播、电视宣传的质量……二、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第一次重大突破第一次重大突破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政策突破为特征,以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1983年3月—4月)和中央批准调整发展方针为标志,以实施“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和推动以新闻改革为龙头的全面改革为主要内容。这次突破,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广电机构兴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广播电视生产力,全面推进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全面扩展了广播电视的覆盖和总体规模。同时,也开启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先河。统计数据表明,从1983年到1987年这五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最快、形势最好的时期。三、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第二次重大突破第二次重大突破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技术突破为特征,以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新技术的运用为标志,以有线电视台建立、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和卫星电视频道开播为主要内容。并进一步完善了政策法规,加强管理。(一)有线电视网我国的有线电视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74年北京中国饭店安装第一套共用天线系统,标志着中国有线电视开始诞生。80年代,一些远离城镇的大中型厂矿企业开始建立企业有线电视台。到80年代末,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有线电视台已达500家左右。其中,成立于1989年12月8日的湖北沙市有线广播电视台,是全国第一家城市有线广播电视台,也是第一个获得部批准成立的有线电视台。该台筹建于1988年9月,是广播电影电视部确定的全国城市发展有线广播电视的试点工程。首批有线电视用户就达两千户。1990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的有线电视台,均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归口管理,这标志我国有线电视事业走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轨道,并进入一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有序、高速发展阶段。经过40余年的发展,截至到目前,我国有线电视注册用户已达2.54亿人,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电信、联通和移动正在快速发展宽带电视业务(移动将会在下半年获得牌照),预计2016年底前,这三家运营商的宽带电视用户总计将会超过一亿户。(二)卫星广播电视网1985年8月1日,是我国广播电视部门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我国正式通过租用国际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套节目,开始了卫星广播电视的新纪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大量电视节目“上星”播出,广播电视节目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电视节目,过去完全依赖传统的地面无线传输方式(微波、差转、录像转播等)的困惑。30年来,我国卫星广播电视应用的领域愈来愈广,技术上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各地转播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源的质量;极大地提高了广播和电视的人口覆盖率;为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将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传送到世界各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广播电视卫星的核心是转发器,又称中断器。转发器接收来自地面的发射信号,将其变换为广播频率,并把功率放大到地面站所要求的大小并发送给相应的地面接收站。在信号传输上具有:(1)在卫星信号覆盖区域内,可有多条信道同时使用,直接与不同的地面站进行信号传输;(2)卫星与各地面站的信号传输理论上不受距离的限制;(3)卫星可按需要提供信道线路,连接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面站;(4)信号传输的范围广泛,除传送广播电视的声音、图像信息外,还可以传播其他无线电信号、数据等;(5)卫星传输性价比与微波传送、光缆光纤传送相比要高……(三)进一步完善了政策法规,加强管理由于,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便利性,一些地方和单位以种种借口,擅自安装接收外国电视节目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收看外国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对此,为了加强管理,保障对外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1990年4月9日,国务院颁布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接收外国卫星传送电视节目管理办法》,规定:除了教育、科研、新闻、金融、经贸、涉外宾馆(公寓),及其他因业务工作需要的单位可申请接收外国卫星电视节目,其他个人或单位一律不准接收。并于同年5月28日正式实施。时间进入90年代中期,针对百花齐放的广播电视局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转发广播电影电视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广播电影电视工作的报告〉的通知》。通知着重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精品上下功夫。要坚持党性,讲究宣传艺术,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两年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管理,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1997年8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并于当年9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肯定了我国广播电视宣传管理、事业建设、行业管理“三位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体制。明确规定了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规划、组建和管理的主体是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禁止任何其他单位和个人设立广播电视台、禁止设立外商独资经营、中外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广播电视台。并且,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认了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指出:广播电视事业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第三次重大突破始于新世纪至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重大突破,其特点是:1、以整体转型为特征,以体制改革、数字化和产业化发展为标志;2、此次突破的主要内容包括:(1)体制上,从“计划事业型”向“事业产业型”转型;(2)技术上,从模拟技术体系向数字技术体系转换。这一历史性的技术突破,既改变了媒介传播方式,也改变了视听节目生产与消费方式,重构了广电媒体发展格局。使媒体进入新的传播与接收形态。所谓新媒体,实质上就是数字化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1996年,中央电视台国际互联网站成立,被视为广电新媒体在我国诞生的标志。从此,我国广电新媒体经过萌芽、发育,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3)功能上,从传统传媒向现代传媒转变。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开始与原有媒体融合,使广播电视的稍纵即逝、保留性差、选择性差等传播弱点,得到很大程度的弥补。3、新媒体用户的持续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和网络融合大势的促推下,中国新媒体用户持续增长、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媒体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产业日趋活跃,新媒体的社会化水平日益提升、频频引发热点。受众主体不断拓展,视听渠道更加多样,人民群众对视听权益的要求日益提高,给广电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一书,在概括了中国新媒体发展大态势后,提出2012年以来,移动化和融合化成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与变革的主旋律。新媒体具有以下特性: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4.广播电视的管理难度加大。众所周知,传统广电媒体主要依靠自身生产节目内容,并经过无线、有线、卫星等相对封闭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向电视机、收音机等固定终端输送节目,其内容生产业务单一、传输渠道封闭、传播终端固定的特点决定了其安全播出管理有着较强的可控性。而随着“三大网络”融合的发展,广播电视的传输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张。自然,管理难度也相对增大。总之,这次突破,将使中国广播电视业在观念、体制、政策、法制、技术、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场以整体转型为特征的变革,在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上,将具有里程碑意义。参考资料:[1]姚建红著《中国新闻史事溯源》。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1989.11[2]付书东,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应用实践探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10)[3]皮秀建,有线电视技术2010-01-01[4]江澄,我国卫星广播电视走过30年[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5,Vo1.42(7)[5]《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6
本文标题:我国广播电视的管理发展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0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