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能力*抗原性/反应原性(reactigencity):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①免疫原(Immunogen)--启动免疫应答的物质免疫原性,一般而言具有抗原性②抗原(antigen,Ag)--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免疫原性,抗原性/反应原性*完全抗原:能与T细胞的TCR或B细胞的BCR特异性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耐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变应原:诱导变态反应产生的抗原*抗原持续存在:在无活化的APC提供的共刺激信号下,单纯被自身抗原反复刺激的特异应答T细胞,易发生活化后凋亡,致对自身抗原的特异耐受。*耐受原表位(tolerogenicepitope):一些抗原【鸡卵溶菌酶(HEL)蛋白的N端氨基酸】的表位能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活化,产生免疫耐受。*抗原变异:易发生变异的病原体变异后(HIV),会因变异而产生模拟抗原,这类抗原能与一特异应答的T及B细胞表达的受体结合,却不能产生使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使细胞处于免疫耐受状态。*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differentiationantigen,LDA):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③固有免疫原(Innagen,Ing)--启动固有免疫应答的物质免疫原性④半抗体:只具有抗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不完全抗原,与载体(大分子蛋白质等)结合后具有免疫原性2.抗原●抗原的特性(1)异物性(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异物就是“非己”:(2)特异性(是免疫学诊断与防治的理论依据):某一抗原分子只能诱导相应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专一性,以及只能与相应抗体或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专一性。*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antigen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TCR/BCR、抗体结合的基本单位。抗原表位的类型:a.按结构分顺序表位=線性表位:连续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构象表位:短肽或者多糖残基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b.按识别细胞分(下表背熟!)*表位载体作用:人工抗体中,表位(半抗原)和蛋白质载体偶联后可诱导出抗半抗原抗体*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所含的相通或相似抗原表位*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含有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所以感染链球菌的人会出现针对心肌,肾小球基底膜细胞的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抗原的结合价(antigenicvalence)是指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数目。半抗原为一价,而天然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由多种、多个抗原表位组成,是多价抗原,可以和多个抗体分子交互结合影响抗原特异性的因素:化学基团,数目,空间构象——左旋右旋,位置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理化性质●化学性质(不同物质固有的诱发效应不同)良好的免疫原性:糖蛋白、脂蛋白、脂多糖、多糖类弱免疫原性:DNA、脂肪(肿瘤或活化的细胞一额可以针对之产生应答)●分子量大小:分子量越大(可能结构更复杂,可能含有更多表位),免疫原性越强。一般抗原≥10kD,强者大于100kD●化学结构:分子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建议随身携带充足的芳香族氨基酸,好好向胰岛素学习,不然明胶就是反例●分子构象易接近性(位置与间距)物理状态:高度聚合状态蛋白质单体(颗粒型)可溶性。通过大颗粒载体以改善之●宿主因素遗传:MHC为关键因素年龄:青壮年优于幼年和老年;雌性优于雄性;怀孕动物较低;新生儿对多糖类抗原应答低,易细菌感染状态:感染和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方法(数量、途径、次数、间隔、佐剂)途径:皮内皮下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吸入口服抗原诱导耐受易产生耐受的方式:1.静脉注射2.口服:经胃肠道诱导派氏集合淋巴结及小肠固有层B细胞,产生sIgA,发挥局部黏膜免疫效应,但却致全身的免疫耐受。易激活应答的方式:抗原经皮内或皮下免疫,会活化APC,激活特异T细胞的免疫应答。时间:适中数量:适中佐剂:见后●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見B細胞應答)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cantigen)/Forssman抗原:存在于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表位。●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idiotypicantigen)見免疫調節按抗原是否在APC内合成分类●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Ag)●外源性抗原(exogenousAg)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极低浓度下(1-10ng/ml)能与多数T细胞(主要为CD4+T)结合并使之活化,产生强免疫应答的抗原。其对T的刺激不需要APC,也不受MHC限制。诱导T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因子,而并非针对自身,可视作多克隆激活剂生物学意义:参与某些病理过程(與超敏反應無關)1.刺激大量T细胞激活,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引起某些疾病2.自身免疫应答3.SAg的强大刺激可能激活体内自身反应性T细胞,从而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例:SEA—SE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HIVgp120、γδ+T细胞:热休克蛋白*佐剂: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以增强免疫应答或改变应答类型效应机制:1.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缓降解和排除,增加潴留时间2.促进巨噬细胞加工提呈抗原的能力3.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例:弗氏佐剂、明矾佐剂、卡介苗BCG,短小棒状杆菌CP,LPS,细胞因子,氢氧化铝,双链多聚肌苷酸【polyI:C】,polyA:U,矿物油,脂质体,免疫刺激复合物,CpG脱氧寡核苷酸*丝裂原:与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和有丝分裂,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多克隆刺激剂。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T细胞细菌脂多糖(LPS)、葡萄球菌A蛋白(SPA)—B细胞PWM商陆丝裂原:皆有*黏附因子(celladhesionmolecule,CAM):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的统称,大多为跨膜糖蛋白。以受体形式作用,其配体有膜分子、细胞外基质、血清等体液中的可溶性因子和补体C3片段整合素家族(integrinfamily)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使细胞得以附着而成为整体基本结构:α、β连接成异源二聚体组成:同一组成员中β链均相同分布:十分广泛选择素家族(selectinfamily)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炎症发生以及淋巴细胞归巢基本结构:跨膜分子,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组成:L-、P-、E-选择素通过CL结合配体;通过胞质区结构与细胞结构相连配体:寡糖基团,主要是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sLex】●黏附分子的功能1.免疫细胞识别中作为辅助受体提供协同刺激或协同抑制信号2.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亦可发挥PAF式地作用3.淋巴细胞归巢:循環中的淋巴細胞進入淋巴結的高內皮微靜脈→淋巴細胞表面的L-選擇素和Glycam-1,CD34結合,開始在高內皮微靜脈表面滾動→趨化因子與淋巴細胞表面的區化因子受體結合,激活LFA-1→活化後的LFA-1與高內皮細胞表面的ICAM-1緊密結合→游出,淋巴細胞遷移出淋巴結*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antigens]:两个遗传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移植(grafted)时,存在于组织或细胞上的决定排斥反应(rejection)的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antigens):能够引起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排斥反应中是最重要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complex):单一染色体上编码MHC抗原的一组基因。*人白细胞抗原HLA(humanleukocyteantigens):人的MHC抗原首先上在白细胞表面检测到。6号染色体短臂。*H-2抗原(H-2antigens):小鼠的MHC抗原。*多态性(polymorphism)一个基因座位上多个等位基因MHC多态性是一个群体概念,指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差别。1.复等位基因(multipleallele):若一个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座位上的基因以两个以上的状态存在,便称为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最多的座位是HLA-B(805个)HLA复合体的每一座位存在为数众多的复等位基因,而且各个座位基因是随机组合的。2.连锁不平衡:HLA复合体等位基因在人群中有各自的基因频率。由于HLA复合体各座位的等位基因紧密连锁,使得某些等位基因经常(或很少)连锁在一起,从而出现连锁不平衡。3.haplotype:是指紧密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HLA诸位点上等位基因的组合。通常作为一个完整的遗传单位由亲代传给子代。HLA这一遗传特点在器官移植供者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多基因性:指复合体由多个紧密相邻的基因座位所组成,编码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1.经典的I类基因(HLA-A/B/C)和经典的II类基因(HLA-DR/DP/DQ),产物具有抗原提呈功能,显示丰富的多态性2.Ⅲ类: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参与调控固有免疫应答,多态性有限1.血清补体成分编码基因:经典HLAIII类基因:产物为C4B、C4A、Bf、C22.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蛋白酶体β亚单位•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TAP基因•HLA-DM基因•HLA-DO基因•TAP相关蛋白基因,tapasin3.非经典I类(Ib)基因:HLA-E、HLA-F、HLA-GHLAE分子在羊膜和滋养层细胞表面高表达配体是表达于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CD94/NKG2A4.炎症相关基因•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家族TNF(TNFα)、LTA(TNFβ)、LTB•转录调节基因或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I-κB、B144、ZNF•MHCI类相关基因(MIC)家族:•热休克蛋白基因家族HSP70(分子伴侣)I类和II类基因的表达产物-HLA分子:MHCI类分子分布:所有有核细胞及血小板表面(所以紅細胞沒有)结构:α(α1,α2,α3)、β2mα1、α2决定HLA多态性,构成的抗原多肽结合槽(靠氫鍵與離子作用結合,還有錨著殘基)可容纳8~10个氨基酸长短的抗原肽片段α3是T细胞CD8分子的识别部位β2m:非MHC基因产物,无多态性,维持α链的构型稳定编码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上,非跨膜蛋白,主要与α3结构域结合MHCII类分子分布:APC(抗原提呈细胞)表面活化T细胞结构:α(α1,α2)、β(β1,β2)α1和β1组成抗原多肽结合槽可容纳13~18个氨基酸甚至更多的抗原肽片段β2是T细胞CD4分子的识别部位抗原肽與MHC的作用:由氫鍵、離子作用還有錨著殘基結合特性:●专一性:不同MHC基因产物可能提呈同一抗原分子的不同表位造成对同一抗原应答强度的差异●包容性(flexibility):组成共同基序的X氨基酸,顺序和结构可变同一MHC分子要求的锚定残基不止一种氨基酸不同MHC分子接纳的抗原肽可有相同的共同基序导致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出现免疫应答强弱的差异灵活性可导致某一个体对不同抗原均出现免疫应答。MHC的生物学功能(一)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MHC分子的双识别•被MHC分子结合并提呈的成分,可以是自身抗原,甚至是MHC分子本身•诱导T细胞的成熟-----功能性T细胞库的形成(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MHC是疾病易感性个体差异的主要决定者•MHC参与构成种群基
本文标题:免疫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1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