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转轨期中国电力产业规制研究
转轨期中国电力产业规制研究作者:许洁学位授予单位:同济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于良春.马甜.YuLiangchun.MaTian中国电力产业的经济绩效分析-理论学刊2006,(2)运用配对样本秩和检验的方法,对中国电力产业改革前后34家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进行显著性检验后,可以发现中国电力产业改革前后经济绩效并无显著变化.对此种现象如果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可以从市场结构方面给出解释,据此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出的建议是:放宽市场准入;减少政府对电力生产的干预程度;加快推行竞价上网.2.学位论文王庭华产业政策、行政约束和电力设计企业改革政策研究2008本文以转型时期电力企业集团对电力设计企业一体化控制问题为对象进行研究,运用制度经济学相关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纵向一体化理论,来试图说明电力产业一体化发展过程的成因及演化,以期对我国电力产业改革发展提供一些思考。目前,电力改革市场化正经历最关键的时期,在电力产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阶段,电力产业及其辅业破除垄断、拆分的过程中,其行政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原先的稳定均衡被打破,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电力勘测设计企业从行政一体化管理逐步走向主辅分离,成为在市场经济中独立经营的法人实体。本文以江苏电力勘测设计市场为例,分析了电力勘测设计企业行政一体化的形成、发展和改革,并着重研究了江苏省电力公司的行政一体化模式及改革前后的影响。文章第一章节绪论部分主要论述背景和研究动机、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电力产业研究相关文献以及提出通过电力企业与电力勘测设计企业一体化进程研究、文章的研究框架和难点分析;第二章节主要运用制度经济学相关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制度变迁理论论述电力产业特征和产业一体化形成动因;第三章节主要运用纵向一体化和行政约束相关理论继续论述电力产业特征和产业一体化形成动因及基本模型,论述电力产业纵向分离的理论基础;第四章节主要以江苏电力设计市场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述电力产业一体化形成动因及面临产业纵向分离的企业发展竞争状态;第五章节分析电力产业政策变迁和体制改革方向,分析电力设计产业一体化分离后竞争力前景,探讨电力设计企业如何调整发展思路,提出电力设计企业改革战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是电力产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选择,打破行政一体化所带来的效率损失能否得到补偿,电力设计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探讨。3.期刊论文胡晓登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贵州电力产业政策-贵州社会科学2006,(1)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为地处西南的贵州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优势互补的更大平台.在面向东盟的合作与竞争态势下,贵州应当对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电力产业进行政策调整和完善,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中促进电力产业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4.期刊论文王信茂电力产业政策的制定及对电力设备制造行业的影响-电器工业2005,(4)电力产业政策的制定(一)制定电力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也是国民经济和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的安全、稳定和充足供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害的重要保障,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大局.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正在经历一个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断增长的强劲的电力需求;二是资源环境的巨大挑战;三是还有两三千万人口没有电力供应;四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5.学位论文郭荣兴中国电力产业供求状况与发展战略分析2006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公用事业,我国正经历着一个以电能替代非电能源和不断扩大用电范围的过程,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产业发展很快,电力装机容量从1亿千瓦发展到2亿千瓦,用了7年时间,从2亿千瓦发展到3亿千瓦用了近7年时间,从3亿千瓦发展到4亿千瓦用了4年多的时间,从4亿千瓦发展到5亿千瓦只用了1年半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的上半期,电力行业发展平稳,基本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步调一致,从1996年开始,随着国内经济的紧缩,全国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加上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电力需求增长大幅减缓的情况下,1998年出现了全国性的电力过剩。全面过剩的状况对电力行业产业政策以及未来规划的制定产生了影响,电力投资受到严格限制,国家对电源建设采取了三年不开工新项目的政策。然而在1999--2002年这段时期里,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逐步复苏,全国电力需求开始出现强力反弹,历年需求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2002年国家又出台了取消电力增容费的产业政策,使得一些高耗能行业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了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最终导致了从2002年开始的电力紧张局面,2004年缺电最为严重。全国大面积的电能紧缺引发了新一轮电力投资建设热潮,近几年机组投产容量大大增加。由于缺电引发的新一轮电力建设投资热,使得电力建设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是否又会产生电力过剩?如何摆脱“短缺—过剩—短缺—过剩”轮回的怪圈?这是在电力规划中应当认真分析研究的课题。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评价,则要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判断,自己承担投资后果。目前我国电力供需紧张,今后几年用电需求增长较快,提高生产能力的需求依然很高,投资电源建设有相当大的收益预期。但是,另一方面,违规投资数量庞大,因此,企业应投资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投资项目。目前水电项目效益优良,存在良好的发展前景。在火电建设投资中,要充分分析由于主要原材料煤炭的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收益风险。通过分析预测认为,我国2010年发电装机容量需达到6.3-6.5亿千瓦,2020年发电装机容量需达到9.5-10.5亿千瓦。2001年至2010年电力建设弹性系数为0.85-0.90,2010年至2020年电力建设弹性系数为0.70-0.75。从我国现实国情来看,既要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进行科学、理性的选择,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上来。电力的发展应当遵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按照价值规律、供求关系来确定发展规划,应当与经济发展步伐相协调。电力建设应当继续坚持“重点加强电网建设,大力发展水电,优化火电结构,加快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发电”的战略方针,保持适度超前的发展速度,实现可持续发展。6.期刊论文国家电力公司课题组.theStudyTeamoftheStatePowetCorporation县级电力企业公司化改造问题研究-电力技术经济2000,(3)1前言在国家电力产业政策的指导和省级电力部门的支持下,我国县级电力企业,在地方政府直接领导和扶持下,紧随着国家电力工业发展的步伐,因地制宜,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我国电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及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村的社会进步,为我国的农村电气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篇章.7.学位论文许庆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问题研究2002该文基于对中国电力产业现状的考察,指出了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中潜伏着缺电、电价、电力系统大事故三大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范对策.对电力系统大事故风险要合理设计电网系统组织结构,增强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的作用,加快电网完善化,提高电网技术水平.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是建立竞争和选择的电力系统运营环境来提高整个电力产业的效益.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来选择相适应的运营模式.该文结合中国具体情况,着重对买电型运营模式和批发竞争型运营模式的特点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步骤是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各发电公司要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逐步走上以兼并重组扩张规模为主线条的产业重构.电力市场化改革还需建立完善统一的电力市场,进一步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规范政府对电力项目的决策程序.电力市场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秩序、法律法规、市场体制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国发展电力市场将是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我们应根据中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和电力产业的具体情况,加强电力市场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逐步建立起公正、完善的电力市场.8.期刊论文李凯.王秋菲.许波.LIKai.WANGQiu-fei.XUBo美国、欧盟、中国绿色电力产业政策比较分析-中国软科学2006,(2)由于矿物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全球环境压力的增加,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提高了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重要性的认识,出台了不少新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绿色电力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美国和欧盟国家绿色电力产业政策的系统描述,探寻其成功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绿色电力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9.学位论文梁志宏电力市场目标模式研究2006电力市场模式是一个世界性研究与实践课题,在已实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中,受产业内外部制度特征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研究与采用的市场模式呈现多样化.论文研究的目标模式是根据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中长期目标而设计的标准功能框架,它遵循有效协调和解决电力产业规模与竞争之间矛盾的经济学原理,并充分考虑了我国区域经济差异、能源资源分布、电力技术发展、供需状况等特点,从市场竞争机制、非竞争性功能、以及监管框架三个方面来构建,旨在完善竞争监管和基于绩效的自然垄断监管的机制和体制,确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批发市场,引导电力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保障电力投资者与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论文研究成果将为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支持.目标模式研究内容包括八个部分,对应论文的八个章节,分别概述如下:第一部分,分析与总结国内外电力改革经验与教训,提出了电力市场目标模式研究课题,并对其内含与研究目的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总体内容.第二部分,世界各国受电力产业内外部制度特征差异的影响与制约,分拆与重组后的电力产业结构呈现多样性.为此,本部分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首先提出电力产业竞争性结构选择分析模型,并以此为依据研究提出了与我国电力产业制度特征相适应的产业结构.然后参照复杂系统的模块化理论,确立了电力市场目标模式的功能框架,并对其包含的内容进行了定位.第三部分,研究了目标模式的批发竞争机制.首先提出了目标模式下的统一批发竞争框架与共同批发竞争框架.其次研究了集散式交易制度.最后又深入研究了市场环境下的经济调度与电力交易的协调性问题,为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奠定了基础.第四部分,研究了目标模式的零售竞争机制.首先从市场竞争性角度,鉴定了零售竞争与批发竞争特征,并分析了当今世界各国开放零售市场的可能障碍.其次建立了经济学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开放零售市场的障碍.最后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出目标模式下的分层零售竞争框架、以及零售商开展相关业务的建议.第五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了目标模式非竞争性功能:电力市场风险规避理论与方法;考虑地区差异的输电定价理论;新时期我国电力社会普遍服务运作机制.第六部分,从电源规划,投资准入、投资决策三个角度,研究了我国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确保电源投资有序性、充足性的理论.该部分与第五部分所研究的非竞争性功能与产业政策共同完善了第三、四两部分所研究的竞争性机制,同时也将为我国制定电源结构合理化产业政策提供支持.第七部分,从两个层次研究、构建了目标模式监管框架:一是全面研究了对象监管的理论与方法,它包括竞争性发电商行为监管、输电服务费监管、以及独立供电公司价格监管与质量监管;二是以整个电力市场为集中监管目标,研究了市场准入监管与市场绩效监管的理论与方法.第八部分,以目标模式各模块内容为理论基础,总结南方与东北区域电力市场阶段性建设成果与问题,因地制宜提出完善南方和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方案.10.会议论文孔繁利论树立节能观,发展热电联产,综合利用洁净技术的实施2006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推进,在综合分析和研究能源建设各阶段经验、教训基础上,国家对能源产业的发展政策也进行了调整.为了满足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电
本文标题:转轨期中国电力产业规制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