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A1日本国家概况•历史分期•先土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古代•绳文时代【约中国先秦】•弥生时代(纪元前3世纪-3世纪)【约两汉】•古坟时代(3世纪后半、4世纪初-7世纪前半、8世纪初)【约魏晋南北朝】•飞鸟时代(6世纪终末-710年)【约隋唐前期】•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唐代】•平安时代(794年-1184年)【唐五代、宋】A2•中世•镰仓时代(1192年-1334年)【宋元】•南北朝时代(1334年-1392年)【元明,注:日本历史上的南北朝只是宫廷政变后,原来的天皇又跑到京都旁边不远的地方另立了朝廷,时间很短】•室町时代(1392年-1573年)(戦国时代)【明,注:其间日本的征夷大将军被明朝册封为“日本国王”】•近世•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1598年)【明,即所谓“织丰时代”,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时期】•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明末、清】•近代-现代•明治(1868年-1911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大正(1911年-1926年)【北洋军阀时期】•昭和(1926年-1989年)【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平成(1989年-)【第三代领导人至今】A3•日本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尾期才较大发展,•在旧石器时代大部分时间--十万年前发展缓慢,考古研究发现,在几十万年前来自中国北方的原始人类进入朝鲜半岛上居住,很少量人在大概十万年前才开始又迁徙到日本,•日本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在十万年前,考古学和人类学观点认为日本民族是主要由东北亚游牧民族,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满洲-通古斯语族、突厥语族等语族的人、古代中原人、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微量马来人以及微量中南半岛的印支人混合而来,逐渐迁移到日本混合衍变而来。•自从战国后期,大量燕国人、齐国人、楚国人和越国人等为躲避战乱逃到朝鲜半岛和日本,以后到清朝时,在中国北方出现战乱和灾害时,陆续中国人移民朝鲜半岛,后来又从这里向东向南到了日本或直接到日本列岛。A4•日本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日本人古代使用和语,日语借用了大量汉语词汇,日语中的古代汉语借词超过30%,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的深刻影响。•约1万2千年前左右,因末次冰期结束而开始急剧温暖化,使得人们的文化与生活产生极大变化,除了琉球群岛以外,全岛进入下个绳文时代。这时的琉球,远远比日本本岛要发达许多,因为琉球早早的成为中国的藩属,比日本更早的接受先进的中华文化,也开始使用汉字来记录史实。A5绳文时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约1万2千年前左右开始被称为绳文时代。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这个时期,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及采集为生,构成了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这个时候的人们制作绳文式陶器、早期以后迈向定居化,大部分住在半地穴式房屋(竖穴式住居)。使用弓箭狩猎、贝冢渔捞、采集植物等经营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等等。也进行栽培,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琉球处在过渡时期,他们一方面吸收著中华文化,一方面结合自己本来的民族特色,发明了琉服,後来琉服和韩服、汉服又同时影响日本,日本才创造出和服。A6弥生时代【やよいじだい】•前8世纪左右至3世纪前后的期间被称为弥生时代,时代划分的名称,是由这个时期被视为代表特征性的弥生式陶器而来。以种植稻米为中心成立的农耕社会,由北部九州至日本列岛各地快速蔓延开。当时的日本列岛被中国称呼为倭、倭国。•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琉球因为获得了高产量的种稻技术,因此人口大增,并且向外扩张,侵略并统一了琉球群岛周边的小国。A7弥生式陶器•根据陶器的形式,可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从九州扩展到近畿一带(东日本尚处于绳纹时代末期),中期波及到东北地方。扁平片刃石斧等磨制石器、青铜器和前期北九州的支石墓等类似于大陆文化。弥生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先进的农耕技术,通常认为它受到了来自朝鲜的移民的影响。中期以后灌溉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渐趋稳定。后期,铁制农具普及,石器基本消失。铜铎、铜剑、铜矛、铜戈等青铜祭器发达,出现制铁和制盐等社会分工。通过交易和战争等,形成了统一的政治性的地区集团。此时北海道尚不能种植水稻,仍处在绳纹文化阶段。•当时的日本列岛被中国称呼为倭、倭国。•参见:倭奴国王印邪马台国A8古坟时代•盛行修筑古坟的时代(公元300年至公元600年)。前方后圆的大小古坟,以奈良县为中心,散布在北起福岛县、南至熊本县和大分县的广大地区。•5世纪又从宫城县扩展到鹿儿岛县。古坟只埋葬部族首长,由部族成员共同修筑。•4世纪中期大和国出现,4世纪末、5世纪初大和国形成较大国家。A9•5世纪,原始的所有制关系开始崩溃,大家族发展为生产单位和动产所有单位,原有部族内部发生利害矛盾。•从五世纪中期起,畿内强大部族间的内战激化。有些强大的部族与出现倭五王的百舌鸟古坟群和古市古坟群有关。•到六世纪,继体天皇系统的新兴势力统一畿内东部各部族,确立了大王的地位。•以筑紫君磐井为首的北九州势力,曾希望获得与此类似的地位而进行反抗,但在其获得这种地位之前,这种反抗即已溃败。在内战过程中,各地首长授予部族成员以修造小古坟的权利,以此增强战斗力。•。A10•因此,原来只是首长墓的古坟,到5世纪后半叶便向小古坟群(群集坟)演变。•这种倾向到6世纪进一步发展。日本全国各地修造的古坟超过十万个。古坟的主体部分也采用横穴式石室。•石室内埋葬数代家族成员,并以武器为中心,陪葬有须惠器、土师器等死后生活的必需品。但大量小古坟群的出现,逐渐减弱了古坟作为统治者的建筑物的性质。A11•因此,从6世纪末到7世纪初,倭王权在畿内尽力建造寺院,同时限制修筑小古坟群,大王和强大的豪族则葬于模仿中国皇帝陵墓而建的大型方坟。•这样,古坟时代临近结束,而所谓大化《薄葬令》更进一步助长了这种倾向,留下来的只不过是高松冢古坟等贵族阶层的古坟,坟丘小但很华丽。•关东和东北地方古坟时代结束的比西日本晚,直到七世纪前半叶仍修造前方后圆坟•3世纪左右,在奈良县一带兴起了大和国,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首领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A12飞鸟时代【あすかじだい】•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此期以政治中心为奈良县的飞鸟地方(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飞鸟时代(公元600年至公元710年)得名于奈良县的飞鸟地方(明日香村,当时的都城藤原京)。佛教在这一时期通过百济传来,朝廷中两大势力之一的苏我氏支持佛教,另一势力物部氏支持传统的神道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A13•587年,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奠定了中国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础;同时还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为了维持自己的专权,苏我氏极力反对改革,苏我入鹿还杀害了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兄皇子,•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藤原镰足)合谋刺杀苏我入鹿,结束了苏我氏的专权。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大化革新。A14•6世纪初,武烈天皇去世后,缺乏皇位继承人,大伴金村从越前迎来男大迹王继承皇位,他就是继体天皇。•当时,在朝鲜半岛,新罗、高句丽的势力扩张,威胁百济,并使日本在朝鲜南部任那发展势力的半岛经营策略陷于窘境,•另一方面,导致大批大陆移民的流入。A15•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A16•660年,唐灭百济,为了复兴自己的朝贡国百济,日本出兵朝鲜,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在白村江击败。•668年,天智天皇即位,模仿唐朝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并于670年制作了最早的全国性户籍。•672年,天智天皇驾崩,儿子大友皇子即位弘文天皇。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与其争位,爆发战争,史称壬申之乱。大海人皇子在岐阜县击败弘文天皇,即位天武天皇。天武天皇时期,日本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钱币“富本钱”。•701年(大宝一年),颁布大宝律令。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飞鸟时代结束。A17•在国内,皇室在统一国土后,不断霸占地方贵族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屯仓,并将侵略朝鲜的军事负担强加在他们身上,皇室和地方贵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侵朝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引发了人民的反抗。•6世纪中叶以后,部民制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开始瓦解,部民纷纷逃亡。朝廷内部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日益加剧。•在6世纪初,在朝廷中握有实权的大伴氏曾因主张把任那四县割让给百济而受到攻击,从而失去政治势力,物部氏和苏我氏取而代之。A18•物部氏是朝廷掌握军事的贵族,是维护原有统治方式的守旧势力。•苏我氏从5世纪后半叶起,在朝廷中掌管财政,势力逐步扩大。•苏我氏与大陆移民的关系密切。当时,苏我氏是积极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势力。•当百济圣明王献给日本朝廷佛像和经论时,苏我稻目积极主张崇佛,力图通过崇拜佛教来代替氏神的信仰,以统一全国的思想,加强皇权•物部尾舆则主张信仰原来的氏神,以维护氏姓制和部民制,坚决反对崇佛,于是两派间围绕崇佛与排佛展开了激烈斗争。A19马埴轮•587年,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后,以皇位继承问题为契机,苏我稻目之子苏我马子和物部尾舆之子物部守屋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马子讨灭守屋取得胜利,物部氏灭亡。打败物部氏之后,苏我马子立泊漱部皇子为天皇,即崇峻天皇(587—592在位)。•崇峻天皇不甘心成为苏我马子的傀儡,曾指着献上来的野猪说:“何时如断此猪头,断朕所嫌之人。”苏我马子闻言大惊。•592年,苏我马子唆使东汉直驹刺死天皇。为了独揽朝政,同年12月,马子推举外甥女饮屋姬继位,是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帝——推古女皇(592—628在位)。•翌年,即593年,天皇立用明天皇遗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并“录摄政,以万机悉委”。后来世人因厩户皇子聪慧,治政英明,称其为圣德太子。A20•圣德太子系用明天皇嫡子,《日本书纪》称他“生而能言,及壮有圣智,一闻十人诉,以勿失能辩”,具有能吏的素质。•他师从高丽僧惠慈学佛教、百济博士觉哿习儒学,自幼受到大陆思想文化的熏陶。A21•圣德太子执政之初,朝廷正处在内忧外患之时。•所谓外患,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隋朝;•在朝鲜半岛,渐趋强大的新罗,占据汉江、洛东江流域,并在吞并任那(日本在朝鲜的据点)之后,与日本的关系急剧恶化。•所谓内患,氏姓、部民制度弊端毕现,以苏我氏为代表的豪族势力尾大不掉,皇室势力单薄。•圣德太子受中国的尊王大一统思想影响,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挽救社会危机,为此实行了一系列改革。A22奈良时代【ならじだい】•以奈良(平城京)为都的时代(公元710年至公元794年)。自710年(和铜三年)定都平城京,至784年(延历三年)迁都长冈京,共计74年。是律令制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阶级关系、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但是,这个时期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贵族内部政治斗争不断发生。经长屋王之变,藤原氏四卿、橘诸兄、僧玄昉等争权,藤原广嗣之乱,藤原仲麻吕排斥皇族成为第一个非皇族的太政大臣,僧道镜利用孝谦上皇复位诛藤原仲麻吕,进升法王,企图以禅让方式觊觎皇位等一系列事件,使天皇专政的绝对权威受到削弱。光仁天皇及桓武天皇时期,朝廷力图整顿混乱的政治形势,缩减财政开支,改革兵制,向东北地区扩展疆域,谋求整形和重新加强律令制。A23•这个时期由于
本文标题:日本历史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7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