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名词解释1、古诗十九首的概念(1)《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2)内容上: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是其一大主题。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同时,也描写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如《涉江采芙蓉》。它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3)艺术特色:其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是其一大抒情特色。语言浅近自然,意蕴丰富,即善于锤炼语言,熔铸典故,把丰富的内涵,纳入最简约的语言之中。(4)影响:《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它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2.建安风骨(1)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对建安文学成就的经典概括。它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2)建安风骨具有以下特点:时代特色鲜明,情感真挚强烈,文风清俊,慷慨悲壮,气盛词壮,文笔华丽健美。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3.互见法(1)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与纪传体相适应的编纂历史的方法。它是把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在各篇章中,互相参见,既使《史记》的叙事首尾完整,减少重复,又有助于维护人物形象的完整性,突出作者对人物思想感情的倾向性。(2)互见法在《史记》中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直接明示,其二是不明示。如要了解项羽其人,只通过《项羽本纪》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高祖本纪》等,才能完整地理解。4、《七发》(1)《七发》是由枚乘所作,汉代散体大赋的奠基之作。全文假设楚太子生病,吴客探问,陈说七事(即音乐,饮食,车马,宫苑,巡游,畋猎,观涛等)以启发太子,故称七发。(2)本文恣意铺陈,大量用典,规模宏大,物象繁复,描写细腻,词彩华丽。其妙装饰物之精细,福利和生动前所未有。5、建安七子(1)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2)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3)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以王粲的成就最高,例如王粲的《登楼赋》和曹植的《洛神赋》并为双美。6、《咏怀》诗(1)《咏怀诗》八十二首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一地所作。综观《咏怀》全诗,实为阮籍一生思想情感的总汇。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2)内容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也有对当时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3)风格:隐晦含蓄、清隽艰深、委婉曲折而又言近旨远。7、乐府(1)乐府的原义,是指国家设立的诗、乐、舞三者相结合的音乐机构。至六朝,人们对此机构制作、采集扥可以和乐而歌的诗也称为乐府,乐府便由机构名称变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名称。(2)主要作品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8、郭璞《游仙》诗(1)郭璞,代表作《游仙诗》,现仅存14首,是中国游仙诗体的鼻祖。(2)他的游仙诗借游仙以咏怀,有一定的现实内容。如第一首说: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表示了对朱门的轻蔑与否定。郭璞游仙诗的另一特色是富于形象性。如第三首说: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写想象中的神仙居处和生活情态,形象鲜明而生动。不过《游仙诗》的主旨毕竟在歌咏高蹈遗世,所以消极性仍是很大的。(3)《游仙》写仙境构思险怪,意象鲜明,幻而似真,笔势跌宕,造语新奇,神理俊爽。9、永明体2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10、骈文(1)骈文是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2)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3)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繁复、声律、辞藻华美。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11、宫体诗宫体诗是开始并盛行于梁陈时期的诗歌体式。其内容以止乎衽席之间,思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亦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的特点。萧衍,萧纲,徐擒,徐陵,庾肩吾,庾信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12.《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义庆所作,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尤详于东晋。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本书对当时的政治,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很有认识的意义,客观清楚的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有一定的揭露意义。同时,其内容也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简答题1、怎样理解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1)该句话是刘勰在评价玄言诗赋时说的。柱下指老子,漆园指庄子。(2)刘勰指玄言诗不脱离道家思想,不外乎是对老庄思想的解释和发挥。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玄学始于曹魏正始年间,西晋末年至东晋时期,玄学思想侵入文学领域,出现了盛行一时的理过其词,淡乎寡味的玄言诗。玄言诗的代表孙绰、许询并称孙许。(3)玄言诗作品,大多是空言玄理而徒具诗,如《答许询诗》。诗以老、庄思想为指归,枯淡寡味,无形象感。同时,玄言诗也有少数诗篇比较清新淡泊,有一定真情实感,如《秋月》,颇流杨生动。2、怎样理解史记强烈的抒情性(1)从创作动机来看:司马迁的创作动机之一发愤著书。想探究天道于人世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有独立见解的一家之言.它所以能强烈地震动后世读者的心弦,首先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司马迁虽遭奇耻大辱,犹砥砺志节,发愤著书的伟大精神.(2)行文特点来看: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司马迁写的虽然是历史人物,但溶入了他深挚的爱憎感情的。他的文章从始至终都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是《史记》文章充满激情的最重要的原因。《史记》是一部充满血泪的悲愤诗。a《史记》中有的作品通篇像一首抒情诗,如《伯夷列传》就是这类篇章的代表。b《史记》往往在一篇之中有一个或几个抒情段落,有些段落中,作者还特意引入一些歌谣谚语,特别是那种让作品人物自己的即景作歌,突出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如《刺客列传》中描写燕太子丹为荆轲在易水送别的情景中,最悲壮的一句就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突出显示了荆轲置生死于度外的悲壮行为。c《史记》的文章常常夹叙夹议,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写到廉颇失势时,作者借廉颇与宾客的对话抒发了他对世太炎凉、人情淡薄的感慨。d《史记》语言的总体风格是朴拙、浑厚、气势沉雄,在记述那些悲剧英雄人物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增添了文章的抒情色彩。如《项羽本纪》等充分体现了这种特色。3、汉代赋体文学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西汉初期是骚体赋的时代。汉初上层社会崇尚楚文化,影响到文人,便产生了祖述屈原《楚辞》的骚体赋,骚体赋几乎成了汉代文人最主要的文学抒情形式。代表作家有贾谊等人,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为赋吊屈原,实是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气。(2)西汉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散体赋勃兴、发展而逐渐衰落的时代。散体赋是一种含有诗、骚、散文等因素的综合性文体。散体赋的初具规模之作是宋玉的《高唐赋》,奠基之作是枚乘的《七发》,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3)东汉中后期,赋家诗人化与赋的诗艺化、诗境化的结果,使赋的表现功能向诗歌靠拢,这才完成了汉赋走向小品化、抒情化的转化。代表作家是张衡、蔡邕等人。张衡的《二京赋》是汉代散体大赋的绝响,《归天赋》是汉代抒情小赋的开风之作。4、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曹植的五言诗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他也因此成为建安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今存九十余首诗,居建安诗人之冠。(1)内容方面:其诗不仅内容丰富充实,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之作,如《白马篇》。后期的作品多是3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代表作为《赠白马王彪》。他的作品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诗中开始出现自然景物的描写,在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钟嵘在其《诗品》中称曹植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即是称颂其诗既内容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2)艺术表现上生动形象、词彩华美、对仗工整,音韵流畅,善用比喻、象征、烘托的手法;讲究谋篇布局,结构精致,很少铺平直叙,开头常以警句开头,代替客观事物的描写,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达到了建安诗歌的高峰。诗歌语言华美,这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其《盘石篇》中再现大海的宏阔气象,大异于两汉乐府诗的天然古质,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3)特色鲜明的艺术风格曹植的诗歌艺术成就每一个成熟的作者的艺术创作,由于其思想、经历、个性等等的差异,他的作品必然具有自己意厚词瞻、气势雄浑鲜明的个性特色.。曹植的诗歌艺术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古体诗到近体诗,民歌到文人诗,推动了文人诗的发展,成为乐府诗人文人化的标志。曹植也博得了极高评价,所谓才高八斗、卓尔不群、建安之杰等,曹植都当之无愧。:rmH!MU3FU%e5、谈谈左思咏史诗的成就左思是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咏史》,实为咏物。强烈的色彩是左思《咏史》诗最突出的特点。《咏史》诗共8首。(1)左思《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诗歌中书写了作者的志向抱负、失望愤懑、安贫乐道、高蹈遗事,无不气势雄健,慷慨淋漓。左思也写得诗歌气象阔大,笔力雄厚,感情真挚而强烈,明显地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他的这种风格被溢为左思风力,主要指他在引用历史典故以抒发时愤,刚健有力。(2)左思的《咏史诗》的出现,不独是文人在专制时代讽喻现实的一种可行的手段,更表现了作者已自觉的把个人命运作为普遍的历史现象来加以认识。成功的把历史现象、经验与个人的现实遭遇、情感体验如此成功地结合在诗歌之中,感情激烈深切,使《咏史诗》的创作产生了新的飞跃,对后世咏史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6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南北朝乐府民歌由于产生的时代与地域的不同,故使南北朝民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内容上: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现男女恋情的情歌。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内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如《子夜歌》。北朝民歌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如《敕勒歌》;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如《折杨柳歌辞》;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如《木兰诗》;反映婚姻爱情生活。如《折杨柳歌辞》。艺术特点上:(1)南朝乐府民歌主要采用五言四句的形式,而以抒情为主。每首诗集中写一点,不拖沓繁缛,既明快,又含蓄,语短情长。多用比兴、象征手法等特点,而且充分利用汉语谐音的特点,大量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较单调。(2)南朝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如《春歌》不但再现了江南水乡自然风光之美,而且也表现了南方女子的浪漫情怀。北朝乐府诗
本文标题: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75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