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范围: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后果及影响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评估政治程序的经济效应政府体制和政策取向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公共经济学的体系概要:一个研究对象,两根理论支柱,三大专业内容和四大理论特征。一个研究对象:政府的经济行为两根理论支柱: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是将政府所提供的国防、外交、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看作是公共产品,从而为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从理论上说明政府应该干什么。公共选择理论是假设公民能够通过投票等民主行为来决定公共产品提供的种类、规模和水平,从而为政府经济行为提供了合法性与合理性,是从理论上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干公共经济学探讨的基本问题:政府如何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最优配置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涵义。狭义的最优是指以有限的资源(生产要素)尽可能生产出更多的、符合人们偏好的产品和服务,它只关注效率。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则是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公平的含义:这里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主要的衡量标准有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稳定的含义:宏观经济运行有秩序,经济处于可持续的发展之中。主要的标准: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公共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方式:习惯、命令和市场习惯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并被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命令是指主要由政府或掌权者来对所有生产和分配作出决策。市场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由价格竞争来决定生产、分配和消费。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劳务,如义务教育、国防、外交、公共卫生等。公共产品分为纯粹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混合公共产品。纯粹公共产品的特征:受益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公共资源:具有非排他性,但在消费上却具有竞争性,如公共牧场、河流和公共渔场等。公共产品的分类:纯粹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混合公共产品边际拥挤成本是否为零是区分上述三种产品的重要标准。纯粹公共产品是指具有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的特征的产品。准公共产品或混合公共产品指具有公共产品部分特征的产品,前者如路灯,自来水等,后者包括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公共图书馆、公路等。私人产品有效供给:关键是价格机制,是价格调节了私人产品的产量和消费者。在市场均衡点上社会边际收益为个人边际收益总和,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外部性及其纠正•外部性的概念:•关键是价格机制,是价格调节了私人产品的产量和消费者。在市场均衡点上社会边际收益为个人边际收益总和,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外部性的分类正、负外部性;生产性、消费性外部性•外部性的纠正市场机制(一体化、明确产权)、政府介入(数量、价格、模拟市场)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前提:经济人假设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领域中的人,如政治家、文官及其他国家(政府)代理人同经济领域中的人是一样的,都是“经济人”,都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行为目标的。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选民追求投票净收益最大化,执行决策的政府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政治领域中交易与经济领域中交易的区别:•交易是指各经济主体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出发,相互之间进行自愿交换,从而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在经济领域中,交易各方是平等的,交易完全是自愿的,交易过程也是非强制性的,如果有一方不满意,交易可以取消。在政治领域中,交易双方的权力是不均等的,而且交易一旦确定,就不能轻易取消或更改,因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征公共选择理论的特点: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的应用,正因为如此,其重心不在于判断“选择”的结果,而在于研究“交易”的过程。也就是说,事实上它并不在意人们选择的结果究竟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而仅仅着力于研究作为集体的国民为什么选择这样而不是那样。因此,公共选择理论不涉及价值观和道德观上的判断,而只是对普遍规律的总结投票与社会偏好:社会偏好的加总在民主制度下通过投票方式来实现。民主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直接民主是民众直接对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进行投票决定;间接民主则是通过投票选举代表来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一般选择的是多数票原则。在只有两种备选方案时,多数投票原则是费城有效的。但是,如果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时,就会出现循环投票,无胜出者的现象,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投票悖论”。投票行为的普遍规律,即中位选民定理。所谓中位选民是指将处于所有投票者最优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中位选民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提供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实际上就是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数量和成本分担达成一致的协议。影响公共选择的各种因素:除了投票悖论之外,还有中位选民、利益集团、官僚集团以及政治家认为熬成的政治经济周期等因素。利益集团形成的必然性:所谓利益集团是指具有同样偏好的个人群体。首先利益集团可以降低信息成本。其次是可以增强其偏好显示的稳定性。再次是可以提高在公共决策中的交易效率政治经济周期:经济活动围绕大选周期发生波动,政府一般在大选来临之际寻求对其有利的经济结果,而把对其不利的经济结果推迟到大选之后。也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购买相应商品和劳务从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它是政府以法定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支出活动,反映了政府为公民和企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是政府政策取向的具体表现。公共支出主要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强制性支出和随意性支出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划分标准:该项支出有无直接补偿消耗性支出是政府各部门消费型支出和投资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市政府按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资金无偿的转移给个人和企业。这类支出政府充当中间人,不会有任何收益或补偿。公共投资支出:这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它的投入不仅会产生资产,而且在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告诉、持续发展上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共投资的出发点在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外部性条件。公共投资支出的主要方式:一是直接投资方式,由国家(政府)直接经营;二是股份投资方式,国家作为投资方之一,与其他投资主体一起,共同参与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三是由国家投资,委托民间经营。政府采购制度是实施消耗性公共支出的手段之一。它的目的是要消除腐败、实现帕累托改进、谋求资源配置的优化。政府采购的方法是公开招标,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支出,其实质是市场和政府的互动和博弈。税收的基本原则:效率、公平和稳定增长税收的效率原则是指税收能有效的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包含三层含义:充分而有弹性,节约与便利,中性与校正性税收的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可以具体化为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预算的收益分析:这是指对国家预算的计划支出与由此而产生的受益进行的对比分析。支出就是由政府以预算形式统一分配的、以货币形式表象的公共支出;收益是指由这些支出形成的社会经济成果,它不仅包括局部的、直接的、经济的成果,还包括整体的、间接的、社会的成果。对预算进行效益分析必须遵循以下三个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的统一均衡预算论、功能预算论和高度就业预算论均衡预算论:主张无赤字收支平衡预算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市场竞争原则。以此为前提设立的各项财政制度本身就是经济内部的自动稳定器,如税收。其实践表现为年度均衡预算和周期均衡预算。功能预算论:核心是实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高度就业预算论:也就是结构性预算理论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反思,是对均衡预算理论的发展。核心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应该应该由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净税收收入来确定,并保持一定的财政盈余,用作公债的偿本付息。恢复和发挥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不知着眼于熨平经济周期,而且致力于在经济循环中取得动态平衡。功能分配:即要素分配,是以要素报酬所体现的国民经济初次分配,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功能分配以雇主和工会为主体。规模分配:又称为个人或家庭分配,它从个人与家庭在国民收入所占比例角度来观察收入再分配,是从是否公平的角度来研究收入的分配。分析的单位是个人或家庭。分析工具是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规模分配主要由政府完成。收入再分配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功利主义(边沁、穆勒):反对政府在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正义论(约翰.罗尔斯):政府推行收入平等化的公共政策是必要的机会平等论(诺奇克):只要机会均等就是平等倒U型理论(库兹涅茨):经济发展使得社会公平处于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之中新福利经济学:公平和效率很难兼顾公共行政的含义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1、公共行政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活动。2、管理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3、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公共行政的含义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1、公共行政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活动。2、管理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3、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公共行政的功能这个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在理论上,我们必须弄清楚公共行政活动的目的指向和具体作用,为政府行为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也只有对其功能有清晰的界定,才能更好地在现实中发挥政府对公共事务管理的作用和功能。第一、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是社会总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由于其内在性质,往往无法由社会和市场自发进行充足供给,因此需要政府集中生产和提供。第二、实现社会公平。为了避免市场经济中收入差距扩大化的缺陷,政府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同时,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以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第三,实施管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但市场也有失灵的地方。政府的管制包括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前者的目标在于鼓励商业和其他经济部门从事某种经济活动而避免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社会管制是试图保护公民或公众的利益,如确定质量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和污染治理标准等。三、公共行政的原则第一、法治原则。第二、服务原则。第三、效率原则。第四、责任原则。第四、宏观调控。政府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1)充分就业。(2)稳定物价。(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四、西方的公共行政理论发展1887年美国政治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发表了《行政研究》一文,标志着公共行政研究的开端。(一)古典学派(程序学派、制度学派)古典学派的研究出发点和目标是“效率和经济”,注重行政程序、组织结构和行政原理的研究,着重规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这些管理功能。四、西方的公共行政理论发展1887年美国政治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发表了《行政研究》一文,标志着公共行政研究的开端。(一)古典学派(程序学派、制度学派)古典学派的研究出发点和目标是“效率和经济”,注重行政程序、组织结构和行政原理的研究,着重规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这些管理功能。(二)行为学派20世纪30年代,霍桑实验取得重大发现。梅奥教授用“社会人”概念取代了“经济人”的概念,同时将非正式组织概念引入管理学。这个实验开创了人际关系以及对人及其行为的研究在管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三)决策学派西蒙最早提出“管理就是决策”。林德布罗姆提出“渐进决策理论”艾佐尼提出“混合扫描决策模式”四)系统学派巴纳德是第一个把组织看做是一个社会系统的理论家。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五)新公共管理学派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掀起了一场以“新公共管理”为特点的改革运动,从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开始,随后席卷全球。这场改革在很多方面对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提出了挑战,并进行了大量富有意义的创新和尝试第二章行政组织一、行政组织的含义行政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一般是指为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而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政府机关。1、物质要素:经费、设备、房屋等;2、精神要素:领导方式、文化氛围
本文标题:上海公务员初任考试-公共管理(MPA)核心课程在线考试-ctrl+f搜索就能做在线了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8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