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讲教师:熊金成教授教务处处长传染病消长的历史回顾•恐怖的黑死病—鼠疫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鼠疫全球大流行!•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沿岸。这次流行持续了五六十年,死亡总数近一亿人,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三百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欧洲死亡两千五百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其人口的半数。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两千人,一个月后竟达八千人。•直到几个月后一场大火(史称“伦敦大火灾”),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随之平息。这次鼠疫大流行就是历史上称为“黑死病”的那一次。教皇祈求上帝解除黑死病灾难•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它是突然暴发的,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家养动物中也有流行。•1347-1351年,欧洲黑死病流行,2400万人死亡•鼠疫引发卫生革命•国际上把对鼠疫等传染病的防治称为“第一次卫生革命•18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人数占所有死亡的10%。19世纪,全球传染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50%~60%。•1900年,美国传染病死亡率为797/10万。•1980年5月8日,WHO宣告:全世界消灭了天花。•1991-2002年,WHO宣布美洲、欧洲消灭了脊髓灰质炎。•WHO计划2005年全球将最终消灭脊髓灰质炎。•20世纪末,有效控制了麻风、白喉、鼠疫等。•20世纪中、后期的全球传染病死亡率低于10%。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某军营发生的传染病大流行的悲惨星象第一次卫生革命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对象为主要防治对象卫生策略研究有效疫苗,推广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推行消、杀、灭等综合性卫生措施。预防接种1796年琴纳发现痘疫苗,1978年消灭天花,1988年第41届WHO大会提出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要求:美洲区-1990非洲区-2000欧洲区-2000东南亚区-2000用的是口服疫苗、乙肝的阻断也只有寄希望于疫苗。使用的武器19世纪中叶乡间诊所给儿童接种疫苗1865年巴斯德发明灭菌术,使外科克服了三大障碍的一大障碍。每天发生的天灾人祸,必须采取杀虫灭菌措施,才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杀虫灭菌•1928年弗来明发明的青霉素,在二战时与原子弹齐名为两大发明。•1935年磺胺问世•1941年链霉素发现。1944年刊登在《实验生物学和医学协会会刊》上,作者是沙茨和瓦克斯曼。瓦克斯曼荣获1952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使结核从此由不治变为可治。抗菌药物•革命战争年代•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就把组织军民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搞好卫生防病工作,当作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件大事来抓。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力量。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把开展全地区卫生运动列为施政纲领。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我国第一次卫生革命回顾•抗美援朝时期(1949-1952)•1949年,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继续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为了改变旧中国不卫生状况和传染病严重流行的现实,在全国普遍开展了群众性卫生运动。•1952年春,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中,对朝鲜和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毛泽东同志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群众性卫生运动的新高潮。运动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收效之显著,都是空前的。仅半年里,全国就清除垃圾1500多万吨,疏通渠道28万公里,新建改建厕所490万个,改建水井130万眼。共扑鼠4400多万只,消灭蚊、蝇、蚤共200多万斤,填平了一大批污水坑塘;广大城乡的卫生面貌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在保家卫国的浪潮中,推动了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党中央肯定了这个名称并指示各级领导机构,“今后统称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反映了中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成果•使急、慢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延长。第二次卫生革命对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精神病等。•退行性疾病:人口老龄化,糖尿病、老年痴呆、骨质疏松、帕金森氏病等。社会卫生策略•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提倡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不吸烟、不酗酒、不吸毒。•提出合理营养与体育锻炼等综合性卫生措施。•社会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使用的武器①心脏病②脑血管病③恶性肿瘤④意外死亡⑤呼吸系病⑥消化系病⑦传染病⑧泌尿系病⑨神经精神病⑩内分泌病我国十大死因排序•前3位死因,占总死因的60.3%。•呼吸系病与吸烟有关,消化系病与饮酒、暴食有关。•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吸烟、饮酒过量、不当的膳食和缺少体力活动)在致病因素中占44.7%,比前几年的统计升高了7个百分点。仅就吸烟而言:•每年约100万人死于吸烟所引起的疾病•每天约有2000人因吸烟而死亡烟民低龄化每天吸一包烟的人的肺,一生中至少比不吸烟者的肺多吸入5kg的毒性颗粒!吸烟者的肺!不吸烟者的肺•风起云涌的第二次卫生革命,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得到了有效控制,平均期望寿命延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可喜成绩第二次卫生革命的成果•50年代,我国死亡的人约有24%是死于生活方式疾病。•90年代末,则有约75%的人是死于生活方式疾病。•中国2002年有1000万人死亡,其中700万人死于生活方式疾病,占了70%。•在我们周围的亲人、朋友、邻居、同事中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病,旦患上了生活方式疾病,就意味着终身与药为伴。第三次卫生革命•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所有癌症的诱因35%与饮食有关,其中90%的胃、大肠癌与饮食有关;50%的宫体、胆胰、乳腺癌与饮食有关。•如能改善饮食与控制吸烟,癌症发病率可降低70%。•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了一个健康的公式:健康=15%遗传+10%社会因素+8%医疗+7%气候因素+60%生活方式。可见,决定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可能一直被你忽略的你的生活方式、行为。生活方式疾病的治疗,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性传播疾病/艾滋病自杀、吸毒、吸烟酗酒、青少年妊娠离婚、车祸现代富裕病现代生活方式病现代文明病高血压、糠尿病、冠心病、肥胖症、恶性肿瘤空调综合症、电脑综合症、电子游戏机癫痫症精神障碍遵医行为不良主要社会病必须进行第三次卫生革命!进一步树立健康新观念和大卫生观念、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保护环境、发展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及社区保健等综合性措施,有可能实现上述目标推行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卫生策略全球卫生策略•WHO在宪章中宣告:“享受最高标准的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卫生目标应该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召开会议,发出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明确提出:“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目标的基本策略和途径。•1988年41届世界卫生大会再次声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将作为了2000年以前及以后年代的一项永久性目标。进入新世纪后WHO提出了四项战略性行动,作为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基本策略•与贫困作斗争•在所有环境中促进健康•部门间协调、协商和互利•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规划。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革命的目标卫生革命就是要提高健康水平健康的医学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提出现代健康观:“健康是一种心理、躯体、社会康宁(well-being)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重新修改公布了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才是一个健康的人。”WHO有关健康的8条简化标准1.食得快;2.便得快;3.睡得快;4.说得快;5.走得快;6.良好的个人卫生7.良好的处事能力;8.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次卫生革命的复杂性•1970年代后,传染病复燃和新生,发病或死亡明显回升。•1995年全球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占死亡人数的32%。•传染病复燃:非洲黄热病呈地方性流行的33个国家,每年发生黄热病20余万例。1996年全世界报告60余万例登革热,死亡2400例。•新近真正认识的传染病:如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等。•确认有传染性的疾病:如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突发性玫瑰疹、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病等。•新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疯牛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在《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惊呼:“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提高生活质量,要提高幸福感、满意度,延长寿命!社会革命的目的卫生革命的目的•1952年,美国拉特格斯大学的微生物学教授瓦克斯曼因发明链霉素而荣获诺贝尔奖。而链霉素的真正发明者,瓦克斯曼的学生沙茨却什么奖也没有得到。不仅如此,沙茨还蒙受了长期的屈辱。•沙茨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穷苦的犹太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沙茨跟随瓦克斯曼教授读研究生,并被安排到实验室寻找抗生素。他先后研究了数百种微生物机体的抗菌能力。瓦克斯曼因对结核病的传染惊慌失措,禁止沙茨实验一种新提取物,但沙茨十分执著,他要研究它对结核病的传染起什么作用。最终瓦克斯曼只好同意,但他要求实验只能在大楼地下室做,实验期间,他不许出地下室。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沙茨的妻子每天中午时间,从一个小窗口把一小袋饭送给他,并说上几句话。•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天,沙茨欣喜地发现,一种提取物——灰色链霉素对培育的结核杆菌的繁殖有抑制作用。沙茨告诉瓦克斯曼,老师也非常高兴。这项研究成果于1944年刊登在《实验生物学和医学协会会刊》上,作者是沙茨和瓦克斯曼。•瓦克斯曼对沙茨说,链霉素在全世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应该无私地奉献给人类。沙茨听从瓦克斯曼的建议,放弃了在获得发明链霉素的专利许可证文件上签字的权利。•1952年,瓦克斯曼因“发明链霉素”而列入诺贝尔奖获奖名单,消息传来,沙茨立即写信给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希望承认他的作用并请委员会改变决定,把他也列入获奖名单。该委员会回信说,他们从未听说过沙茨有关发明链霉素所做的重要工作,诺贝尔奖委员会的信使沙茨名誉扫地。美国许多大学都不愿聘用沙茨,认为他不仅是一个不对老师感恩图报的人,还是一个要把老师提交法庭的人。深感失望的沙茨只得在智利的圣地亚哥大学任教。•随着时间的流逝,沙茨的微生物学论文,甚至连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遗忘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瓦克斯曼却得到了全世界的钦佩和敬仰。谢谢!
本文标题:三次卫生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9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