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章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认识论是人们对于认识的认识,是关于认识的哲学理论,它研究人类观念地把握世界是否可能、如何可能以及为何可能等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AmicusPlato,sedmagisamicaveritas.柏拉图:“理念论”VS亚里士多德:“实体论”——亚里士多德“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陈寅恪与夫人合葬于庐山植物园内1953年已决定其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在他1953年12月1日的《对科学院的答复》里,提出就任所长的两个条件。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第二条:“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陈寅恪的四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如何认识和寻求真理?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1、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三大组成部分实践活动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中介。工业实践农业实践科研实践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中介。(1)认识主体: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认识活动的人。①基本特征: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具体历史性……②存在形式:个人、集团、社会主体(类主体)①认识主体以实践主体为基础认识主体实践主体②认知结构和精神素质是认识主体的本质规定思考:请分析二人在关于认识和认识的主体方面各自的哲学思想《庄子》:庄子与惠施游于水边。庄子说:鱼儿真快乐啊!惠施立即诘难:你不是鱼,怎知鱼之乐?庄子反驳: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鱼之乐!关于“药家鑫事件”的讨论解读专家:教育症结、社会弊病、心理缺失网民:保药派、杀药派③信息联系的范围和信息交流的能力是认识主体社会性的突出体现。鲁滨逊狼孩卡玛拉(2)认识客体:认识客体是指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事物。①基本特征:客观性、对象性、具体历史性……②客体的主要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包括主观精神和客观化精神)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认识客体以实践客体为基础实践客体认识客体在认识活动中接受主体的观念改造,是认识客体的本质特点客观世界客体可知性和不可穷尽性是认识客体历史性的客观依据(3)认识工具认识工具是指把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联系和沟通起来的中介系统。认识工具也是在实践基础逐渐发展的。认识工具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物质工具。•二是观念工具。•三是语言工具。物质工具认识工具:观念工具认识工具:民族语言柴门霍夫世界语言语言工具认识工具: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而且客观事物只有成为实践的对象,其种种特性才能充分显露出来;主体也正是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再把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漠,不知地之厚也。实践出真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冬夜书示子律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王阳明格竹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源和流的关系间接经验在别人那里,也是直接经验,从总体上看,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1)实践的发展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推动人们从事新的探索。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确定季节、了解气候;航海的需要天文学丈量土地、衡量容积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数学建筑工程、手工业以及战争的需要力学(2)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发展。结绳记事算盘电脑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大地是球形吗?哥伦布麦哲伦航海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正确认识得以确证;使错误认识得以修正。视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三)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2、认识是实践的指导实践的成败及水平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思想认识的正确与否二、认识的本质(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1、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认识是先于物质和实践经验的东西,是由主观自生、靠神灵启示或某种客观精神引起的。这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先验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认识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反映论)2、唯心主义先验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产生的,即从天上掉下来的。黑格尔:“客观精神是现实世界的创造者,人对世界的认识不过是客观精神自己认识自己。”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正反省”的结果,即认为是自己头脑里所固有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孟轲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我也,我固有之也”。德谟克里特的“影像说”: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为,事物都在空间中投出各自由原子所构成的影像,这些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才产生了感觉。他认为:从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与流射影像的事物是一致的、相似的,这样人的感觉与事物本身也是一致的。3、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感官就像蜡块,外物在蜡块上印下的痕迹就是感觉,它是以是否同外界物相符合为标准的。亚里士多德虽然认为感官有认识能力,但这只是潜在的感觉,只有当现实的感觉对象作用于感官时,才可能产生现实的感觉。因此,人的认识过程中是被动的。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原就好像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任何观念,外界事物把它们的标记、形象和名称刻在人脑这块白板上,就形成了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白板说”把人的认识看成是完全被动的过程。约翰·洛克的“白板说”①把认识的产生简单地看作是主体接受对象的刺激,认识主体的能动性被完全排除在哲学家的视野之外。②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体客体主体实践客体1、辨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并作为认识的基础,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2、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能动反映的观点科学地说明了被唯心主义所抽象发展了的主体能动性思想,指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的缺陷。3、辨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把认识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辨证关系。(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建立实现了认识论史上的伟大变革(三)认识的本质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反映的两个特点:(1)反映具有摹写性。红花!(2)反映具有创造性。鬼从何来?杯弓蛇影在认识的本质中,反映的、摹写的方面与能动的、创造的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建构或重构是认识过程中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突出表现。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一次飞跃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第二次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一)从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第一次飞跃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硬!红!甜!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苹果(感觉)=红或甜或硬或……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苹果(知觉)=红+甜+硬+……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那些客观对象的形象的再现和重组。知觉表象回忆再现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爱因斯坦还是梦露?静的还是动的?(看则静,不看则动)有多少个黑点?你能看出下面是一个标准的圆吗?视频:眼见未必“为实”(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F=GM1M2/R2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水果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水果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卡斯帕洛夫与“深蓝”对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帝国主义是反动派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前提,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来源于F=GM1M2/R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这花是红的。感觉判断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因素。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导致“经验论”(经验主义)或“唯理论”(教条主义)的错误(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洛克笛卡尔经验论夸大感性认识而轻视理性认识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而轻视感性认识2、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通过感官得到通过思维抽象得到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表面的、外部的内部的、本质的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低级阶段高级阶段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的条件(1)必须勇于实践,深入调查研究,获取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蚂蚁、蜘蛛、蜜蜂的比喻(2)必须运用理性思维及其正确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3、主体素质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主体素质包括主体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认知结构是思维方式、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等方面凝结而成的统一体,它们共同制约主体反映客体的全过程。第一,认知结构制约人们每一具体认识过程的目标选择。第二,主体不仅要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选择客体,也要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整理来自客体的信息。第三,主体不仅按一定认知结构选择客体和整理客体信息,而且按这种认知结构对客体作出解释。(3)主体在提出假说、猜测以及进行想象时,也伴有意志、情感、灵感、直觉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主体的精神素质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是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的重要表现。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过程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1)主体的意志、情感等因素影响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主体认识的过程和结果。(2)主体在许多情况下能以直觉、灵感等非逻辑的形式达到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51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