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中国园林史2018全
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的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这三千余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不同,它的发展表现为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国园林缓慢、持续演变的根本原因:一、经济上以血缘家族的地主小农经济为主题,工商业经济始终处于附庸的地位。二、政治上的君主集权,依靠封建礼制与官僚机构相结合的国家机器,有效地控制着全国的广大地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三、儒家倡导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封建秩序、尊王攘夷的大一统思想,始终占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时期划分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公元前11世纪——公园220年是中国园林的产生和成长期,主要包括殷、周、秦、汉。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公元220——589年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589——960年相当于隋、唐时期。公元960——1736年相当于两宋到清初。公元1736——1911年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中国古典园林阶段图中国古典园林•启示:从发展阶段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正好与以汉民族为主题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过程相当。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受到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方面的制约。中国古典园林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中国古典园林背景介绍1.殷、周、秦、汉的兴衰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黄土高原出现农业曙光•原始农业使游牧生活转为定居生活•原始公社•夏王朝建立•出现“城市化”倾向•殷商建立中国古典园林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一、社会动荡、民生凋蔽(历史背景)•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63年,魏灭蜀,建立晋王朝。公元280年吴亡于晋,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中国又恢复统一,史称西晋。•西晋之后,由于庄园经济和豪强势力日益壮大,并转化为门阀士族,士族拥有自己的庄园和世袭特权,足以跟皇室抗衡,导致皇家、外戚、士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促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有权势的人争权夺利,贪婪奢侈。•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豪富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中国古典园林东汉灭亡三国鼎立时间历史背景公元220年公元280年佛教传入西晋建立自东汉末的庄园经济发展矛盾激化公元317年南:东晋建立北:豪酋混战政权更迭公元386年南:南朝宋齐梁陈更迭北:十六国后鲜卑建立北朝,随后分裂公元415年隋建立社会意识形态消极悲观及时行乐发展形成两个极端贪婪奢侈玩世不恭残余意识形态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新的意识形态中国古典园林二、思想解放(社会意识)•三百多年的动乱分裂时期,政治上大一统局面被破坏影响到意识形态上的儒学独尊。人们敢于突破儒家思想的桎梏zhìgù,藐视正统儒学制定的礼法和行为规范,向非正统的和外来的种种思潮中探索人生的真谛。由思想解放而带来的人性的觉醒。中国古典园林•与贪婪奢侈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则是玩世不恭。•名士们以任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舒服,寻求个性,有两种表现:•1、饮酒、服食、狂獗jué的具体行动;•2、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即当时的“魏晋风流”。例如比较有名的有:竹林七贤、白莲社等。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也导致知识分子阶层对大自然山水有了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也成了一种浪漫风习。中国古典园林•大自然被揭开了秦汉以来披覆着的神秘的外衣,摆脱了儒家“君子比德”的单纯功利、伦理附会,以其本来面目展现在人们面前。中国古典园林人们对山水的认识•一方面通过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取得与大自然的自我谐调,并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另一方面又结合理论的探讨去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去挖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的规律。•于是,人们对大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便进入到高级的阶段而成熟起来,其标志就是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山水艺术的各门类都有很大的发展势头,包括山水文学、山水画、山水园林。•人们对自然美的鉴赏逐渐取代了过去对自然所持的神秘、功利和伦理的态度后而成为后此的传统美学思想的核心中国古典园林人类审美观念的一个伟大转变•在这样的时代文化氛围之中,愈来愈多的优美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一种无限广阔的景观被利用而纳入于人的居处环境,•自然美与生活美相结合向着环境美转化。这是人类审美观念的一个伟大转变。中国古典园林一、文化艺术的多元•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年代,是封建统一政权瓦解、封建军阀各据一方的长期分裂时代。此时社会的大变革、大变动,使思想文化南北交融、东西并汇,促进了艺术的转变和发展,为唐代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中国古典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壁画:佛教壁画墓室壁画•卷轴画: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录》、《画山水序》、《叙画》等•雕塑:陵墓雕塑佛教雕塑中国古典园林二、魏晋南北朝壁画•佛教壁画----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墓室壁画----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主要有: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之一——囿(yòu)1.农业文明建立后,狩猎成为一种统治阶级的娱乐活动。2.“囿”成为统治阶级专门的狩猎场所。“囿,所以域养禽兽也。”《诗经》毛苌注。“囿,苑有垣也。”《说文》3.囿除了为帝王提供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还能在其中进行游玩。中国古典园林1.“积土四方而高曰台。”2.台的原始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3.台是古代人们对山岳的模仿。可登高、可观风景。•例如:鹿台。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之二——台中国古典园林1.“园,所以树木也。”毛传。2.“种菜曰圃。”《说文解字》3.西周时,园圃并称,其意互通。4.《周礼·地官》:“以场圃任园地。”5.食用植物与药用植物逐步发展为观赏花卉。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之三——园圃中国古典园林•囿、台、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其中囿和园圃属于生产基地的范畴,它们的运作具有经济意义,台则关涉到通神、望天,可以说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观游在其次。其后观游功能虽然上升,但是其它源初功能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经济因素)•促成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于大自然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社会因素)影响风景式园林发展的三方面因素中国古典园林“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南山烈烈,飘风发发。……南山律律,飘风弗弗。”(《诗经·小雅·蓼莪(liǎoé)》)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园林的最初的发展还受到三方面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一、“天人合一”思想二、“君子比德”思想三、“神仙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意识形态因素之一——天人合一影响中国园林的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二分”(季羡林)说相对立。•“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在西周就已经出现。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思想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参考:方克立.《”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上古的原始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始终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物我对立”西方思想以物我对立、主客体对立的方式去看待自然,自然是人通过理性去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中国古典园林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中国古典园林1.君子比德的思想到源于先秦儒家,他们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2.君子比德是指大自然山林川泽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它们的形象能够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从而将大自然的某些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联系起来。3.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山水”成为自然风景的代称。意识形态因素之二——君子比德中国古典园林1.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2.神仙思想是原始的神灵、山岳崇拜与道家的老、庄学说的混合产物。3.东海仙山三山:蓬莱、瀛洲、方丈。五山:岱屿、员峤、蓬莱、方丈、瀛洲。(汉代)《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丛生,华实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先圣之种,一日一夕飞往来者,不可胜数。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zhù),常随波上下往返……”意识形态因素之三——神仙思想中国古典园林蓬莱、方丈、瀛洲1.《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2.《山海经》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而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徐市,即徐福。中国古典园林海中神山和壶天仙境,自秦汉至今,始终是园林模仿的永恒主题。中国神话中也称海中三神山为“三壶”:“海上有三山,其形如壶,方丈曰方壶,蓬莱曰蓬壶,瀛洲曰瀛壶。”拙政园中的建筑皆面水而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也体现了对传说中蓬壶仙境的模仿。留园可亭与小蓬莱中国古典园林秦、西汉时期出现了皇家园林。•“宫”与“苑”对后世影响极大。宫室园林中的建筑群体,而苑是园林部分。•汉代的私家园林开始出现,除了建在城市近郊的突出的是梁冀的两处私园——”园圃”和菟园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园林代表•鹿台•上林苑•章华台中国古典园林一、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二、园林的功能由原有的通神、狩猎、求仙和生产为主,逐步转为游憩观赏为主。园林很少经过设计经营、建筑以散布为主。三、由于原有的山川崇拜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保持着浓重的神秘感。生成期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复习1.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2.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重要意识形态因素。3.重要的园林代表:例如鹿台。4.生成期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园林的转折期中国古典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AD220——AD589)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与生成期相比,这时期的园林规模从大到小,园林造景从过多的神秘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息中国古典园林学习重点•历史背景•总体特征•皇家园林(以邺城、洛阳、建康为例)•私家园林(城市私园与庄园、别墅)•寺观园林•公共园林(以兰亭为例)中国古典园林历史背景•政治上动乱分裂→思想解放→人性的觉醒•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寄情山水•老庄、佛学与儒学结合形成玄学(重清淡,逃避现实)•名士一方面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另一方面表现为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如“竹林七贤”)•隐士与隐士集团–“竹林七贤”–白莲社(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隐士集团)中国古典园林竹林七贤图中国古典园林竹林七贤图“竹林七贤”分别
本文标题:中国园林史2018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56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