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部编版《曹冲称象》教案5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曹冲称象(部编版)《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借助关键句子排序,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直、才”等词语表达的意思。3、理解“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教学重难点1、多种方法识记“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2、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随文识记“柱称曹”1、感知大象外形,了解作者,随文识字“柱”(出示大象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谁来说说它的样子?课文中就有一句话写了大象的样子,你来读。(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柱”这个生字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这有个生字“称”,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反复巩固认读“称”。2、介绍曹冲,板书课题,识记“称曹”故事的主人公曹冲是一个跟你们一般大的孩子(板书:曹冲),生活在一千多年前,他的爸爸曹操是当时一个很厉害的大官,非常有才能。一起读读这两个名字:曹冲、曹操,他们都姓——曹,生活中你还认识姓曹的人吗?学生交流,你看,我们从生活中就能认识这个字的。【设计意图:图片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初步感知大象的外形,为学习课文做铺垫并识记生字“柱”。在题目中识记“称”,介绍曹冲、曹操,借机识记生字“曹”,巩固生活中识字的方法。】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两分钟时间。1、理解“议论”,随文识字“员议论”师:课文读好了,老师来考考你,这儿有两个问句,谁来挑战第一个?(出示: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生朗读。师:这有个词“官员”,官员就是指在古代当官的人。“员”你还在哪见过?生交流。师:老师这里也组了几个词,干脆利落地读一读。生齐读:少先队员组员演员师:这还有个词“议论”,同学们快在小组里说说什么叫议论呀?生:就是讨论师:其实啊,像刚才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这就叫“议论”。出示字卡,认读生字“议论”。师:挑战继续,谁来挑战第二句?(出示: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生朗读,师指导朗读,师范读。师:谁再来试试?生朗读。师:看,只要恰当停顿,就能读好长句子。男女生赛读,读好停顿。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借助文中两处长句子,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随文识字,扩词识记“员”,在情境中理解“议论”的意思并识记生字。】三、品读课文,随文识字。1、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第一种称象办法(1)图片认识“秤”,选字填空区分“秤”和“称”师:第一种办法是?生: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师:奥,这是用秤称。(出示秤的图片)看!这就是秤,这根长长的木棍是什么?猜一猜。生:秤杆师:上面坠着沉沉的秤砣,这还有个盘子,它叫秤盘。把秤杆放平,就可以帮我们称出东西的重量,“秤”的右边是个——生:“平”字。师:这样的秤叫“杆秤”。生活中还有很多秤,猜猜看这是什么秤?(课件出示其他三种秤的图片和名称)师:(出示:秤称)这两个字在生活中会用吗?来,考考你学生选字填空练习:电子(秤)弹簧(秤)(称)水果(称)体重师总结:原来啊,“秤”表示一种物品,“称”表示一个动作。【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一杆大秤”较陌生,借助杆秤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秤”,再在了解其他秤的过程中,反复识记生字“秤”。最后引导学生学会区分“秤称”的用法。】(2)指导书写“秤”和“称”师:“秤”和“称”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发现了什么?生1;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生2:都有禾木旁。师:还有很关键的一点,看“平”字的第二道长横。生:要让它靠在横中线上。师:伸出小手指,跟老师一起来写。生练写(提醒写字姿势)投影反馈,再改写。【设计意图:识记并区分完“秤称”后,接着进行这两个字的书写指导,学生掌握得会更扎实。引导学生从部件、结构和关键笔画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书写会更美观。】(3)理解反问句的含义师:那用秤来称大象行吗?生:不行师:从哪看出来不行?师:文中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出示: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请你来读。它的意思就是?生:没有人有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师总结:原来这个问句告诉了我们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句子的朗读,引导低年级学生体会反问句的意思,理解“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通过句意体会到办法不行。】(4)品“直”师:难怪曹操听了直摇头,谁来演演曹操?(请学生上台)曹操,到这来。师:奥,像他这样不停地摇头,就是“直摇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来品味“直摇头”的“直”,进而体会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2、学习课文第四段,总结第二种称象办法既然用秤不行,那曹冲是用什么来称的?生:用船(1)再读第四段,给句子排序。借助句子,讲述称象过程师:读读第四段,试着完成课本30页第二题。师:把你的答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小组派代表展示答案:一赶象上船;二在船舷上做记号;三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四称石头的重量。师:顺序排好了,现在借助这四句话,把曹冲称象的过程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注意用上“先……再……然后……最后……”。师:谁上台讲讲?生上台展示。【设计意图:学生再次读第四段,理解曹冲称象过程,进而完成课后第二题。借助“先……再……然后……最后……”,引导学生表达更有序。】(2)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师:刚才她讲得真清楚,老师的课件上还有称象的过程呢,来看看。生观看称象动画。师:这个办法怎么样?生:很好。师:是呀太好了,想出这个办法的曹冲当时才——生:七岁。【设计意图:课件播放动画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让学生对称象的过程有更直观地感知,同时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3)品“才”师:当时的曹冲才7岁,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出示:曹冲的儿子曹操七岁。曹冲的儿子曹操才七岁。)生1:第二句多了“才”。师引导:官员们想出这个办法来了吗?生:没有师引导:曹冲才7岁就想出来了,再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什么来了?生:曹冲年龄很小,却很聪明师:对呀,把你的夸赞放到句子里读读吧。你再夸夸他,咱们一起来夸夸他。师:你能用“才”字说句话吗?生练习用“才”说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才”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进而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然后用“才”进行说话练习,学以致用。】3、巩固识字聪明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生字大闯关,看看生字宝宝都认识了吗?第一关,同桌互查,用小手盖住拼音检查。第二关,小组pk赛。第三关,(用字卡检查)生字宝宝跑到这里来了,还认识吗?【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是重点,设置有趣的生字巩固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巩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四、推荐阅读《司马光砸缸》《杨氏之子》五、板书设计
本文标题:部编版《曹冲称象》教案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57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