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在读中眷注生命――《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采用倒叙的方法,先阐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最后描述了圆明园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及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是啊,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历史教训,更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诵读此文时,心情是沉痛的,是愤概的!而文章那精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那一连串的形容词和动词,更激起我内心的冲动!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我对这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预设及设计理念是这样的:(一)教学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设置: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在过程和方法方面:让学生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仇恨侵略者的情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引导学生自主读文,通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这同时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三)教法和学法的选择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本节课将主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融入情景教学法,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运用“读、悟、思、议、学习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二、学生情况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于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也比较多,因此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要具有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搜集、向别人请教等等的方式获取大量有关圆明园毁灭的史料。上课时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因此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爱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三、教学过程:本课对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只有学生充分的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才会对它产生爱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爱,才能对侵略者贪婪、野蛮的罪恶行经产生更深刻的仇恨,才能与作者心灵相通,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所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此我设计了以下5个板块。1.第一板块:名言引题,激趣导入(1分钟)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预习课文,我相信学生对课文内容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课文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如果这时直接进入对课文的教学,往往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对课文的学习中,因此在导入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第二板块:品读交流,体悟情感(3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三部分进行的。第一部分,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出示多媒体课件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布置格局、建筑特点、收藏的珍贵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激发他们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圆明园举世闻名的部分,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然后讲读第三自然段。(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4)、句式训练:街道上开着一家一家的店铺,有(),也有();有()也有()。以此启发学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就是要凸显语言文字的训练。最后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1、默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自学后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在这部分中应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二部分,让学生细读探究第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通过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断,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同时让学生说说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在学生说完感受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份感情再一次走进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1、各人小声朗读第五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2、学生自学后讨论(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让学生从字里行间认识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从“侵入、闯进、掠、毁、烧”等几个重点词语中记住侵略者把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的滔天罪行。然后抓住这些重点词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侵略者把圆明园化为灰烬的画面,激励学生把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读出来。3、观看视频、再指名朗读第五段,读出气愤的语气。第三部分,讨论问题。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了它辉煌的过去?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第三板块、情感升华,总结课文(6分钟)抓住课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让同学们谈谈: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这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想象,此刻学生的情绪必定高涨,此时老师要做的就是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第四板块:深化感悟,提高认识。(2分钟)1、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通过这一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点:我先安排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再回答,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地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合作精神。2、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第五板块:开展辩论,课外延伸(1分钟)我们的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学习不仅仅在课上的40分钟。因此,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辩论主题:“昔日的圆明园是那么辉煌,而今天的圆明园又是这样残破,我们是否应该重修圆明园呢?”课上的40分钟是有限的,这个辩论仅仅是个开头。我鼓励学生把这个辩论延续到课外,辩论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六、板书设计: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这样的板书,能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把握课文的整体脉络,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情感的把握。七、设计理念: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各位专家进行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标题: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58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