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串讲整理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念比较学习目的:▲了解社会保障概念的由来▲了解国际社会和中国学者对社会保障的解释▲掌握社会保障的概念▲理解社会保障的内涵一、各国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解说1、“社会保障”一词有英语“socialsecurity”翻译而来。直译为社会安全。1944年在美国召开的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费城宣言》第6条这,使用“社会保障”来代替“社会保险”。◎国际劳工组织出版的《21世纪的社会保障展望》这阐述的定义是它的根本宗旨是使个人和家庭相信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质量,会尽可能不因任何社会、经济上的不测事件而受影响。◎1948年12月,联合国《人权宣言》曾把社会保障定义为:每个人为其家庭之健康与幸福,有获取在衣食住医极其必需社会服务方面应有的适当生活水准的权利,而对于失业、疾病、寡居老年等情况下以及由于个人不可抗力遭遇到的生活危机,无法为生,有权利获得保障。◎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将社会保障描述为: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失去竞争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是维护公平和社会安全的保障制度。◎英国的社会保障以实现全民福利为目的,受历史济贫事业的影响,把社会保障理解为一种国家的经济保障。◎美国把社会保障视为安全网。◎日本学者森井利夫给社会保障的定义是:在国民生活中出现收入中断或永久丧失时,国家为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收入而制定的综合性的措施和制度。3、各国社会保障概念的异同:◎相同点:◆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并由其组织社会保障活动,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证强制实行,但并不排斥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互济活动。◆社会保障是一种经常化的经济安全制度或收入安定的保障计划,以保持任何公民在收入中断或不能工作时,都能地道维持最基本生活的费用。◆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其中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去工作机会的人和收入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及其家庭为主要对象。◆实行社会保障的目的是要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通过保障能够生存下去,不至于陷入困境,并通过竞争,达到维护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的目的。◎不用点:实际上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与福利国家是有区别的。他们在对象、范围、资金筹集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区别;社会保障不等于福利国家,但又有福利特性,但福利概念比社会保障内涵更为丰富。(二)社会保障内涵1、社会保障是国家主导的、共担分险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减震器”,是社会稳定的“均衡器”。2、社会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大致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和改革等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古代的扶贫赈灾、互助互济思想和行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是工业化必然产物,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制定实施的有关社会保险法令为起始标志。3、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的安全网。◆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稳定机制。4、社会保障是具有福利性的再分配机制◆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国民收入再分配,一般采用国家财政预算和社会统筹形式,以形成社会保障基金进行再分配。◆市场经济是效率优先的初次分配机制,社会保障是公平第一的再次分配机制。包括按劳分配在内的按要素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第一层面的规则,包括社会保障分配在内的按需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第二层面规则。从此意义上讲,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分配的“调节器”,是缩小贫福差距的“平衡器”5、社会保障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的职能范围取决于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市场的需要来自校正市场失灵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则来自对于公平的需要◆政府承担社会保障立法执法等责任。6、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7、社会保障是关乎国运、惠及民生的伟大事业。第二章社会保障起源比较学习目的▲了解先秦诸子社会保障思想火花的内容▲理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这的社会保障思想观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基本内容▲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保障现象▲理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原因▲掌握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一、社会保障思想起源比较◆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提倡富民济贫、提倡安老怀少提倡对残缺家庭成员及残疾者的救济、提倡对灾民进行赈济。◆从历史上看,国外的社会保障的形成与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过程这的西方社会主义思潮有着密切联系。◇15~17世纪早期空想共产主义(代表人物:英国的莫尔、德国的闵采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19世纪70年代末,西方出现了福利国家论思想,代表人物是德国新历史学派“讲坛社会主义者”施穆勒和布伦坦诺。对“福利国家”理论形成有突出影响的是英国费边社会主义。讲坛社会主义者及费边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对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二、社会保障现象起源比较◆原始社会的社会保障现象:原始氏族的社会保障;◆奴隶社会的社会保障现象:丧失了氏族的社会保障,一般都求之于个人保障、家庭保障;◆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保障:主要是通过历代封建王朝进行;◆欧洲中世纪社会的社会保障现象:是除国家外,基督教会也承担重要职责。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是第一次以国家立法实施的社会保障。三、社会保障制度起源比较◆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有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产业革命是社会保障产生的前提条件。产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纺织业。◇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不懈斗争是催促社会保障诞生的动力;◇各种进步的社会学说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理论先导。◆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883~1934),这一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障项目的出台,保障对象上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保障项目也不全面。发展标志是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繁荣时期(1935~1979),对已有社会保障立法的不断丰富。◇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报告提出了三个原则:普遍性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和全面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1951年建立,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是调整恢复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初步形成了较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并继续深化改革阶段。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比较学习目标▲了解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理解社会保障理论流派▲理解社会保障理论范畴▲掌握社会保障理论命题一、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是由最初分散的社会保障思想火花,逐步形成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社会保障理论观点。◆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的新历史学派。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思想。他的社会改良政策有两个支撑点:认为劳资问题原则上是伦理道德问题;主张国家至上。◆庇古的“经济福利”思想,以马歇尔的均衡价格作为依据,构建出社会福利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主张。◇庇古认为,为增进社会福利,一个社会就需要在两方面做出努力:增加国民收入量,是生产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中的配置能够达到最优状态;二是政府通过税收机制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社会福利就会增大。◇这种“收入均等化”主张的基本依据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庇古的对英国“福利国家”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国家干预理论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与国家干预理论。◇非自愿失业的成因是有效需求不足◇通过国家干预实现充分就业◇社会保障是经济波动的“减震器”◇国家干预经济和提高社会福利是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二、社会保障理论流派◆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主张由国家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为失业、疾病、工伤和年老者提供经济援助(社会福利)◆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市场化:主张福利服务市场化是最好的选择,应当减少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由社会成员自己为自己谋福利。◆中间道路论者的共同参与论:主张在社会保障领域,国家负责应当与个人负责并重,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是国家、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体系。三、社会保障理论范畴◆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应当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在社会保障研究中,分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社会保障的一般公平原则是指以权利公平为基础,以机会公平为准则,以结果公平为标志的公平原则。◇公平的两种状态——纵向公平和横向公平社会保障促进社会的横向公平是社会保障第一公平目标或基本公平目标。在保证第一公平目标实现的基础上适当兼顾纵向公平◇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社会保障的功能有社会功能也有经济功能,经济发展也为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自由放任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两大经济思潮兴衰交替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以下方面:◇古典经济学派否定社会保障,主张自由放任主义◇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派赞成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理论将融合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合理内核。四、社会保障理论命题◆社会保障的目的:通过利益的再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缓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的功能——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安定生活、调节分配◇政治功能——稳定社会◇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平衡社会需求、调节投融资、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功能——安定生活:最低生活保障(济贫)、基本生活保障(防贫)、福利生活保障(提高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的对象:一是全民保障、二是劳动者(就业者)保障。◇就业关联性保障◇全民(公民)性保障◇社会保障对象的逐步扩大趋势。◆社会保障的项目:是指所保障的风险事件。◆社会保障的水平:指保障标准的高低。保障标准的设计要符合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要求。◆社会保障的原则:指导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运行的一般性原则是普遍性原则与选择性原则。◇社会保障原则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普遍性原则(社会分配的利益作为一种社会权利对所有公民都是均等的)与选择性原则(社会利益分配依据个人的需要来设计,通常是收入状况)第四章社会保障体系与类型比较学习目标▲掌握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理解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的主体和基石▲理解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的最后防线▲理解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升华▲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类型▲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一、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所采取的各种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各项社会保障子系统的总和,是由各项社会保障子系统所构成的社会保障整体。◆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的主体和基石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遭遇风险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社会保险的优势在于国家推广、众人缴费、互助共济、分担风险、共渡难关,体现了“大家保大家”的大数法则。◇社会保险的特征:强制性、共济性、普遍性◇社会保险的项目: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的对象:一般是全体劳动者,目的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缴费,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社会保险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制度,待遇高低往往同缴费相联系。◇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关、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待遇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商业保险是国家法定社会保险的有益补充)★保险目的和性质不同社会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属于国家基本保障的性质;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属于金融企业的经营性质。★保险对象和作用不同社保对象通常是参保的社会劳动者,作用在于保障他们在老弱病残和失业时的基本生活;商业保险的对象是投保的任何人,其作用在于当被保险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身体的不同部分或者社会生活中的不同情形下出现风险时,获得一定的经济赔偿。★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不同社保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社保的义务,强调权利与义务相关;商业保险的保险金额取决于投保时缴纳保费的多少,强调权
本文标题: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串讲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1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