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课件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一: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的分工二:预防与应急准备三:监测与预警四:应急处置与救援五:事后恢复与重建六:法律责任一、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的分工(一)突发事件的概念《突发事件应对法》所指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当与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P89突发事件所包含的特征:1、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者社会性2、突发性和紧急性3、危害性和破坏性4、需要公权介入和社会力量必须借助公权介入和社会力量才能解决该法所指的公共突发事件。公权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传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既是政府的权利也是政府的义务。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8名暴徒持刀在云南昆明火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短短12分钟的杀戮,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二)、突发事件的分类和级别《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事物的性质、过程和机理的不同,将突发事件分为如下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共卫生事公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哦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汶川地震造成至少7万人死亡,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统计显示: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2013年1月25日上午9时20分左右,沪渝芜宣高速芜湖县境内路段,发生7车追尾,8人死亡一人受伤特大交通事故1.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2.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3.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组织开展救援工作,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候能越级上报4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由发生地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和协调5突发事件的立法宗旨是,遏制,消除突发事件的发生∨∨∨××(二)、突发事件的分类和级别《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社会危害程序、影响范围、突发事件性质、可控性、行业特点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突发事件的分类并不完全统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分级的目的是落实“分级负责”和“分级响应“措施,同时也尊重了特殊行业管理的特殊性、专业性和灵活性。(三)地震灾害特大地震灾害特大地震灾害是指在市区或人口密集的地区发生6.5级以上,或者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地震。重大地震灾害1.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4.0级以上地震(含4.0级,类似表述下同),其他地区5.0级以上地震;2.周边6.5级以上地震;3.震级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或严重影响的地震。较大地震灾害1.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3.0-4.0级地震(不含4.0级),其他地区4.0-5.0级以上地震(不含5.0级);2.周边地、市5.5级以上地震;3.本市辖区内震级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损失或较大影响的地震。一般地震灾害一般地震灾害是指较大级别以下,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二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三)、突发事件时政府部门的分工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应急管理机制:”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同时按照“条框结合”的原则对地方人民政府的协助义务提出了要求1、各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分工负责2、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三)、突发事件时政府部门的分工二、预防与应急准备《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规定了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宣传及应急演练、各类救援队伍重建、物资储备、经费保障、通讯保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制度,开展危险源调查、登记、风险评估,调查和化解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基层矛盾纠纷等。(一)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二)单位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的义务(三)应急能力建设(一)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为如下体系1、国家紧急预案2、地方级应急预案2、应急预案的类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二)单位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的义务1、单位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的义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制度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该组织力量进行安全事故隐患普查2、高危行业企业预防突发事件的义务制定具体紧急预案开展隐患排查3、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预防突发事件的义务制定应急预案配备报警装置和救援设备,设施定期检测、维护(三)应急能力建设《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综合性或者应急行的救援队伍。类容如下:定期培训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防护装备与器材宣传以及演练学校应教育提供经费建立通信保障完善公用通信网鼓励发展保险事业扶持应急教学科研等类容三、检测与预警(一)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与报告1、收集信息:政府及有关部门专业机构2、报告: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制度报告应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瞒报、和漏报。3、汇总分析、评估、报告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有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义务(二)突发事件预警国家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1.三级、四级警报后的措施:三级、四级警报为预警警报级别相对较低的,三级、四级警报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如下五种措施:一、启动应急预案二、收集报告有关信息三、分析评估,预测四、向社会公布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的结果,和信息报告及管理五、及时发布警告、宣传减灾常识和公布咨询电话2.一级、二级警报后的措施一级、二级警报级别比较高,除采取三级、四级措施外,还要采取如下8种措施四、应急处置与救援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在第一时间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不同的突发事后发生之后,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相关组织、单位、公民在应急处置中有相应的义务(一)应急处置措施(二)应急救援(一)应急处置措施1.应急处置措施的法定条件、主体和要求:a.法定条件:突发事件的发生b.主体:履行统一领导责任者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c.要求: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应急处置的需要2.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措施:1.救助性措施;2.控制性措施;3.保障性措施;4.保护性措施5.调用急需的物资、设备、设施和工具;6.组织公民参与救援7.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应;8.稳定市场的经济性管制;9.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10.防止此次生事件和衍生事件的措施3.信息的发布于传播:统一、准确、及时(二)应急救援组织群众展开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指挥和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积极参加应积救援工作。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防止其他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11月22日和11月25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先后发生6.3级、5.8级地震。记者从甘孜州获悉,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甘孜州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战,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目前各项救灾工作有序推进。受“11·25”5.8级地震影响,甘孜州累计造成倒塌房屋87户、严重损坏5140户、一般损坏25278户,受灾群众116293人。累计转移受灾群众14121人,集中安置5367人、分散安置8602人。康定县13个乡镇办公楼受损严重,273个村级活动室、134个远程教育站点设备不同程度受损……甘孜州抗震救灾指挥部在第一时间做出部署,在救灾的同时组织全省91名专家对全州受灾的地方开展震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安全性应急评估工作。在开展伤员救治的同时,甘孜州对受灾地区全面开展卫生防疫。卫生防疫部门连续出动卫生防疫人员对受灾地区实行严格消毒防疫工作,已累计消杀灭面积4万平方米、建立生活垃圾收集点16个、消除垃圾4吨。防疫人员不间断对受灾地区的医疗点、安置点、供水点进行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截至26日晚,已有近万人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其中甘孜军分区、武警甘孜支队等9支部队2707人和公安干警1048人,深入灾区开展二次查灾核灾和救援等工作。四川省、甘孜州财政已安排应急资金900万元,组织并搭建帐篷2147顶,落实活动板房7500平方米,发放棉被藏毯6982床、行军床1000张、军大衣1000件、棉大衣2000件、棉衣裤1000套及大量矿泉水、方便食品等生活物资7.17吨,当地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受灾地区社会秩序稳定可控。五、事后恢复与重建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突发事件的人们政府应当停止执行应急处置措施,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承担恢复与重建职责;请求上一级政府支持恢复重建工作;制定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查明事件经过与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地方人民政府及县级人民政府的有关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都应当承担法律责任。1.各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法律责任: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衍生事件的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未按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警报、采取预警期的措施,导致损害发生的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当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未及时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等善后工作截用、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的不及时归还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或者对被征用财产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给予补偿的六、法律责任2.有关单位法律责任容易引发突发事件和容易受突发事件影响的生产经营单位和管理单位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未做好应急准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突发事件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
本文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3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