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全汇总版)
1分数的初步认识(—)1.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2.比较分数的大小;正确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说明分数的意义。可以指出,过去学过的0、1、2、3、4……都是整数。有时遇到不够1个,就不能用整数表示。例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只能分到半个,不能用整数表示出来的数,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教学例题时,教师可以用实物和图形进行演示,要强调平均分。教学教材第87页例1,要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块,两块是同样多的,每块是整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有的同学可能会把说成“半个”。教师可以说明,“半个”是日常用语,用数学语言,应该说成是“二分之一”。然后结合实际,说明“二分之一”的写法。3.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时,要让学生实际折纸比一比,要强调平均分的两张纸大小要相同,才能正确地比较,也便于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如果直观能看出图形大小不同,进行比较就没有意义了。2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多彩的“分数条”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87页的内容,第88~89页“想想做做”第1~3题。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1.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2.会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与例题配套的图片或课件。今天,教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和咱们一起上数学课。两个小朋友去秋游,看看他们为自己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几个?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师: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几瓶?生: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瓶。师: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师:这个结果还能像刚才一样用整数表示吗?生:不能。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3现在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学写四分之一。四分之一应该怎样写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4指出下面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是几。7.试一试。完成试一试,独立完成,小组交流。1.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2.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利用电脑或实物投影集体完成。3.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3题。5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说一说,为什么填这个分数。说一说阴影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一。1.“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是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即从认识离散性的数到认识稠密性的数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是为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作铺垫,更是为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和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打下扎实基础。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6让学生经历动手折叠、观察、编笑话、猜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合情推理能力。3.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数学思想,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积极寻求“分数含义”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材第8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第4~7题和练习十一的第3题。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同样大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2.掌握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理解算理,掌握比较的方法。等大的圆纸片5张,等大的正方形纸片2张,水彩笔,投影仪。1.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2.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7()()()1.教学第88页例2。(1)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是小熊吃的蛋糕多一些,还是小兔吃的蛋糕多一些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生:用两张同样大小的圆纸片当作蛋糕,分一分,比一比。师: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纸片呢?生:只有两张纸同样大小时,才能知道是谁的多。(2)在小组里折一折,比一比。(3)小组交流。8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折一折,比一比。4.通过上面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两个完全一样的纸片,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1.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利用实物投影讲评。2.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5题。(1)小组讨论完成。(2)全班交流。3.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6、第7题。1.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9课堂作业新设计《科学天地》大一些。3.第6题:画图略各占第7题:答案不唯一,例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可以分成同样大的4份,第一份是这张纸的。思维训练教材习题练习十一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教学中层次安排比较清楚,学生练习时能全面进行巡视,这样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决定下一个教学目标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画一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了一些引导作用。同时,及时对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可以清楚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纠正、指导,使学生不带着疑惑进入到下一个学习环节。本节课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轻拿轻放,从细节入手,教学结束后能对新知识进10行适当的小结。认识几分之几教材第90页的内容、第91页“想想做做”的第1~3题及练习十一的第1、第2题。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2.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几分之几的分数。1.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2.会读、会写几分之几的分数。一个正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实物投影仪。111.复习。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课题)1.教学教材第90页例3。(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2)全体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你能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吗?和你的同学一起研究研究。(4)全体汇报,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12与前面学习的分数有什么不同?2.试一试。(教材第90页)学生独立完成,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1.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1题。(1)组织学生审题。(2)指名回答,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3.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13课堂作业新设计3.347思维训练()()(�)教材习题练习十一1.略2.5579在备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研读,虽然对重点和难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但在备课的时候我却忽略了一个知识点——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内在联系。这节课我主要是从分数的意义上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而忽略了分数的组成。这样一来会造成学生对分数的组成不理解,下一节课“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进行起来一定会有很多困难。这一点的失败让我感觉到,对教材的解读不仅要深入,更要全面。认识几分之几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又一个知识点,是继学生学习了几分之一和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后的一节课,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而几分之几是对几分之一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认识几分之几不仅是学生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简单的分数计算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把1分米长的一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14思路分析:平均分的份数是分母,这道题把纸条平均分成10份,说明分母就是10,取的份数是分子,所以每个分数要取的份数作分子。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教材第91页例4、第92页“想想做做”第4、第5题及练习十一的第4题。1.理解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含义。2.掌握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各两张,水彩笔,实物投影仪。1.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2.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研究比较分数的大小。151.出示教材第91页例4。折完后比较一下大小。小组汇报,实物投影展示。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2.你还想比较哪两个分数的大小?(1)任选一组分数,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可以与同学共同研究完成。(3)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3.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两张完全一样的纸,平均分的份数同样多,取的份数越多,这个分数越大。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1.教材第92页“想想做做”第4题。(1)组织学生审题。(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展示。2.教材第92页“想想做做”第5题。(1)组织学生审题。(2)指名回答,说一说是怎样想的。161.比较下面两个分数的大小。最大的是(),最小的是()。课堂作业新设计思维训练1.教材习题练习十一4.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1.教学中运用知识的迁移,选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肯的评价,真诚的鼓励,引导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品创造分数,学生劲头高涨,人人都投入到学习之中,合作氛围融洽,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3.在巩固练习阶段,通过由易到难的梯度式习题把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又吸引到了某一焦17点,在练习中加强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又通过整理、总结,使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但由于在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为了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不少时间,使最后的练习及总结稍显仓促,时间上安排不太妥当。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认识分数结合起来,以便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教材结合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分别安排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只出现通过操作或直接观察图形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不总结分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其意图就在于通过直观比较,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是能接受的,对加深分数的认识是有效的。思路分析:这两组数,每组的分母是相同的,可以根据“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来即一部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第93、第9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5、6题。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2.提高计算能力。理解算理,正确计算。18与例题配套的课件或图片,实物投影仪。1.复习。在图中涂色表示下面的分数。教师: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涂。2.引入。共吃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加、减法。(教师板书)1.我们手中都有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利用它探究上面的问题吗?(1)小组合作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教师巡视。合作探究之前,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2)小组汇报。2.练习。193.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该如何计算呢?生: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4.你知道小明比小红多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吗?(1)小组活动,涂一涂,算一算,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3)做一做第93页“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练习。6.通过这组练习,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减法?学生:同分母分数相减,只把分子相减,分母不变。1.教材第94页“想想做做”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全汇总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63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