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财政与税收知识要点一、名词解释: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活动、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也可以将财政的一般概念表述为: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额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公共财政理论:是指将财政作为公共经济部门,集中研究社会公共需要及其满足手段,即,公共产品问题,并通过构建投票论、政治联盟论、官僚主义论和制度选择论等,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决定公共产品的生产、分配以及相关的政治与集体行动的决策过程,形成了具有很大影响的公共选择学派。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公共产品:是社会共同使用的物品和服务,如国防、路灯、警察、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等。外部性(效应):是指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者私人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共同享用的需要,而且某一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具有不可分割性,必须由政府集中组织来满足。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的手段时,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和经济目标或给社会带来额外的福利损失。瓦格纳法则:是指一国政府的支出与经济成长,也就是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所得的增加存在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政府职能的扩大,要求保证行使这些政府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转移性支出:表现为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包括和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须的资产而花费的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投资或政府投资...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基础设施的项目融资方式:BOT:建设-经营-转让,是指一个承建者或发起者从委托者手中获取特许权,让后从事项目的融资、建设和经营,并在特许期内拥有改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特许期结束以后,将项目无偿转让给委托人。TOT:移交-经营-移交,是指通过出售现有投产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的产权,获得资金建设新项目的融资方式ABS:资产证券化融资,以目标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未来的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证券融资方式。PPP:公私合作模式,也称3P模式,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进本生活权力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四种类型社会保险型:政府按照风险分担、互助互济的保险原则举办的社会保障计划社会救济型:政府在全社会范围内用资金或物资向生活遇到困难的人提供救济或帮助的社会保障类型。普遍津贴性:政府按照人人有份的福利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节俭基金型:政府按照个人账户举办,雇主和雇员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雇员的个人账户缴费,个人账户中缴费和投资收益所形成的资产归职工个人所有,但这部分资产要有政府管理财政补贴:是指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下,政府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无偿支出,税式支出:适宜特定阿吕条款规定的、给以特定类型的活动或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税收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政府收入:是指财政收入的预算内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的总称;...税收: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有一种形式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在纳税人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代替重税或重税商品。公债负担:是指因公债而使社会付出的代价,主要有认购者负担、债务人负担、纳税人负担、社会负担和公债的代际负担问题。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重要的国家立法文件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二、知识要点财政收入形式分类与财政收入产业结构的分类:按财政收入形式可分为: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公债、其他收入(如专项收入、事业收入等)第一产业与财政收入、第二产业与财政收入、第三产业与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入变化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分配政策、价格、税收制度与征管水平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三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增税时税基所达到的最低界限。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税基中免于计税的数额,二者优惠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优惠的是个别纳税人,后者则汇集所有纳税人。税收的分类: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商品课税(又称流转课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所得课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课税:包括一般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直接税、间接税直接税:一般认为所得课税与财产课税数属于直接税间接税: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按课税标准分类:从量税和从价税,从量税主要包括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从价税主要包括产品税、增值税、房产税、营业税、关税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和价外税价内税:消费税、营业税。价外税:增值税此外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以课税形式的不同:实物税、货币水税负转嫁的含义和方式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的价格变动,将所纳税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行为及过程税负转嫁的方式:前转嫁:又称顺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加以活动将税款附加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者负担,后转嫁:也称为逆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的一部分,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者负担,散嫁税:也称混合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一部分前转嫁。一部分后转嫁,使其税负不归于一人,而是分散给多人承担。税收资本化:是后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纳税人在购买不动产和有价证券时,将以后应纳的税款在买价中预先扣除。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商品或要素的供给弹性、课税范围、反映期间、税种属性、市场结构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益...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而不改变购买商品的数量组合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在纳税人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施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代替重税或重税商品。税收公平原则的标准收益原则:主张每个纳税人都必须根据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所享受到的利息缴纳相应税款。负担能力原则:观点一,主张以收入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指标,收入多人多纳税,收入少人少纳税。观点二、主张以消费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依据。还有一种观点是主张以财产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税收效率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增收方法,二是:征税对经济运转效率的影响,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有效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预算的分类:(272)1、从编制组织形式看。政府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2、2、按预算编制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3、3、按照国家预算管理层次不同,可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4、按照国家预算收支管理范围不同,可分为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5、按预算的成立时限分类,国家预算分为正式预算、临时预算和追加预算预算的四个程序:(276)1、预算的编制;2、预算的批准;3、预算的执行;4、国家决算公债的作用:260从财政观点而言:公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平衡预算、解决财政困难的最可靠、最迅速的手段。相对于增加税收、向银行透支等其他两种弥补赤字的办法,发行公债的副作用最小。这是因为:1)发行公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2)公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从经济的观点来看:公债具有调节经济的作用:1)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2)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3)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和需求的平衡;4)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公债的分类:1、按债权人分类:国家内公债和国外公债2、按发行主体分类:中央政府公债、地方政府公债和政府机构债3、按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分类:凭证式公债和记账式公债4、按利率变动情况分类:固定利率公债和浮动利率公债5、An偿还期限分类:定期公债和不定期公债公债的发行方式1、公募法:指政府向公众募集资金的方法,可分为直接公募法和间接公募法2、报销法:即由金融机构承购全部公债,然后由其转向社会销售,未能售出的余额由金融机构自身承担3、出卖法:即政府委托经纪人利用金融市场直接出售公债4、摊派法:既政府规定认购条件,凡符合条件者必须按规定认购公债。公债负担的含义公债负担是指因公债而使社会付出的代价。公债至少会带来5个方面负担:1、认购负担;2、政府即债务人负担;3、纳税人负担;4、社会负担5、公债的代际负担问题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公债债规模首先受认购人负担能力的制约。公债的应债来源从国民经济总体来说,就是GDP。公债负担率=积累公债余额/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警戒线是20%)借债率=当年公债发行额/国内生产总值(警戒线是3%~10%)公债规模还受政府偿债能力制约。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额/财政支出(警戒线是15%~20%)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警戒线是8%~10%)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通常意义上所讲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收支划分和财政管理权限划分上的一项根本制度。在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管理体制也称为政府间财政关系或财政联邦主义。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政府间事权的划分(资源配置职能应当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为辅;收入分配职能的分工应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稳定发展中央为;稳定与发展职能应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政府间财权的划分:(应属于中央收入的税种有:与稳定经济和再分配相关的税种,税基在各地区分配极为不均的税种;税基流动性较大的税种)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是将中央掌握的一部分财力转移给地方政府使用的一种预算调节制度对财政平衡的理解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发生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外部冲击、无弹性税制、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外时间事件。财政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综合的平衡,财政收支平衡可以从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分别考察。财政政策类型及其运用环境: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社会总需求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式分类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汲水政策、补偿政策)主要掌握财政政策在国民收入总量方面的功能进行分类扩张性财政政策(膨胀性财政政策或松的财政政策),运用环境: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运用,手段(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紧缩性财政政策;运用环境:社会总需求规模大于社会总供给,出现需求膨胀的情况下使用。手段(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中性的财政政;是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运用环境: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大体平衡。论述题:(仅提供相关知识点,不作为答题依据)中
本文标题:财政与税收知识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6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