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学设计
课题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内容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课时序号教学要求观摩物理现象,初步了解、掌握观察的科学方法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测量工具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求知欲望掌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教学重点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教学准备铅笔、直尺、放大镜、量筒、温度计、气球、秒表、课件等具体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二、走进科学探究的基地——奇妙的物理现象三、科学探究一、复习1、物理学的含义是什么?2、通常情况下物质有哪些状态?3、物体与物质之间的区别有哪些?二、走进科学探究的基地——奇妙的物理现象奇妙的物理现象1、铅笔为什么做成六棱柱?2、树叶被风吹后最终还是要落回地面为什么?3、水面上为什么会产生影?4、图1-1-1┉┉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三、科学探究1、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图1-1-2)并且摆出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回答老师提问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物理现象,从自然中找出物理现象温量长度测量质量测量时间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气氛,消除具体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四、双基训练一些实物测量工具进行教学2、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诂→交流合作3、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规律4、“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5“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6、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物理实验的结果都要进行测量才能得到7、走进实验室的首要目的:让同学们认识各种仪器,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规则四、双基训练1、饮料罐里的饮料如何尽快倒出来?2、(2010•盐城)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B)测量温度测量电流测量电压测量力测量体积8、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可有不同的规格和不同的测量方法,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eg:9、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实验室守则》10、自制家庭小实验11、动手试一试12、小制作和小发明开一个或两个小孔大生气压的知识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性对仪器的神秘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初步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及作用培养学生只有去探究,才能找到答案的能力具体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五、课堂小结六、作业设计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五、课堂小结主要讲授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提出要求。1、奇妙的物理现象2、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3、科学探究的一些常规知识六、作业设计1、做好复习与预习工作2、做好配套作业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课堂练习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奇妙的物理现象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三、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四、基本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有趣的现象包含着重要的物理知识,学习物理就是要探索其中的道理,通过课本中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我们要从多方面去搜集资料,为学生提供所需的知识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两课时)一、目标要求1.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2.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二、重点和难点长度的测量是本课时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课的难点。三、教学过程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②测量长度的要点;③综合的测量活动。1.教师讲述计量的重要性;①测量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物理量的测量首先要规定它的标准量,并以之作为单位,将待测物理量与它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鲁班制定中国木工尺为例,说明了统一计量标准的重要性:国际单位制是进行科学、科技、贸易交流的保障。测量本质上是比较,是将被测物和标准物做比较。“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选其中之一进行实际测量,比如请一高一矮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必然得出不同的结果。教师就此向学生指出,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呢?通过这个活动和鲁班的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建立长度标准的必要性,同时认识长度单位以及国际单位制。中国古代在计量方面有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老师可适当介绍,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2.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①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三项内容。使学生明确,今后凡对有刻度的仪器,都要先弄明白这三项内容,比如温度计、带游码的天平、电流表以及电压表等等。再学习学生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书本的宽。并示范。②明确长度测量的重要意义,向学生讲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测量是实验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物理学。物理学实验的许多测量仪器的读数是以长度的读数为基础的,因此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对所有测量仪器的读数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掌握好长度测量的意义。3.实验活动——“建立你的信息档案”。要求通过测量,认识自己,认识同学,学生会很感兴趣。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己的身体练习估算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测量物理量的具体观念。4.测量长度的几种方法:[来源:Zxxk.Com]累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总长,计算出细铜丝的直径。平移法:测乒乓球直径。替代法:测曲线的长度。轮转法: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如利用自行车轮测出弧形遗跑道的长度。[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长度=轮子周长×轮子转动的圈数。四、作业:[来源:学*科*网]1.“自我评价”参考答案:[来源:Z§xx§k.Com](1)通过皮尺测得20步走过的距离,然后除以10即可。(2)图(a)为正确操作。2.“物理在线”指导纳米技术的崛起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纳米热潮,教师可以结合“参考资料”中提供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指导。另外在这一技术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领域的同时,许多虚假的纳米商品也纷至沓来,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养成利用物理知识分辨伪科学的意识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第一节认识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了解微观世界的运动;[来源:学&科&网Z&X&X&K]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机械运动。【教学难点】对微观世界运动的认识。【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具】两只空广口瓶,玻璃板,二氧化氮气体;两个铅块(事前用小刀刮亮)铁架台,钩码;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来源:学_科_网]【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中所说的运动主要指宏观运动和微观运动两大方面。一、宏观物体的运动: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运动世界。观察画面(或者动画)。画面上的内容有:神舟号升空、车辆行驶、大雁南飞、雨从天降。提出问题:运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运动?学生再举出一些运动现象:天体运动(如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大气和水的流动、人跑步……通过观看图片和动画以及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物质世界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整个世界都在运动。而最简单又最基本的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这种运动就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组织同学看课本图,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问: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板书:“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二、微观世界的运用:我们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等,物质是怎样构成的呢?早在公元前希腊科学家德漠克利特当他看见鱼在水里可以游动时,提出物质是由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实际上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鱼可以在水中游动,就好像人的手可插进米缸里来回移动一样。现在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到。由于分子很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1、一切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来源:学科网]大量分子在物质里处于什么样状态呢?我们在教室前面喷香水,为什么后面的同学也会闻到香味?演示实验:扩散现象器材:两只空广口瓶,玻璃板,二氧化氮气体。如右图。抽去玻璃片,观察到什么现象?(注意: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播放录像,观看硫酸铜扩散实验。指导学生看彩图,硫酸铜溶液的扩散,开始,10天后,20天后,10天后的情形。指出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总结归纳如下: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不停地运动,结果使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这种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不仅表明分子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演示实验:分子引力实验:器材:两个铅块(事前用小刀刮亮)铁架台,钩码。实验现象:用力将两个纯净的铅块挤压在一起。下面可吊上一重物。[来源:学科网ZXXK]实验表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来源:学。科。网Z。X。X。K]同学进行小实验,将一根粉笔扳成两节后,再用力将两根粉笔头紧压在一起,可以看到,用手拿住上面的半节,下面的半节粉笔可以不掉下来。分子之间有引力,而且分子之间为什么还会有间隙,而固体、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呢?(分子间不仅有引力还有斥力作用)总结归纳如下: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板书:“2、一切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它们都在不停地运动。”【布置作业】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根据物体运动路线把运动进行分类。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参照物。能用事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教科书中的图片,来认识机械运动及其分类。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
本文标题: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9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