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认知范型每个人的人格不同是由人们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造成的。认知范型研究人如何获得信息、在信息加工基础上如何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第三节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凯利生平Kelly,G.A.(1905-1967)生于堪萨斯州的一个小镇,是一个长老教牧师的独子。1926年从帕克学院毕业,获得数学和物理学学位。他曾一度想成为一名航空工程师,但最终投身于教育。1929年他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一年,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1931年在依阿华大学凭借有关语言和阅读障碍的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的关键内容来自他的观察,他发现“人们倾向于表现出他们读到或见到的别人身上表现出的症状”。提纲一、“人是科学家”二、构念的含义及CPC循环三、人格建构的推论四、心理问题及固定角色疗法五、对凯利个人建构理论的评价一、“人是科学家”(一)凯利对人格的独特理解1.人类并非为环境或无意识力量所推动。2.行为不取决于环境的强化,而取决于构念及其有效性。3.个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比动机更能解释行为。(二)认知结构决定行为反应模式1.个体需求对世界的了解,以帮助其解释和预测事物。2.我们用来解释和预测事物的认知结构称为人格结构。3.行为的差异主要源于人们认知结构的差异。二、构念的含义及CPC循环(一)构念的含义构念是对个体的行为所以如此的解释。人们用构念来解释和组织个人自己的经验。构念是凯利人格理论的核心。(二)构念的作用人们用构念来建构环境和各种事件。建构是为了预测未来,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个体通过与外界接触不断创造构念和验证构念。人们的处境总包括许多可供他们选换的构念,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的选择构念,建构现实。•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借由改变心中的态度来改变人生。——威廉·詹姆斯•所谓快乐人,不是处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人,而是持着某种特定态度的人。——休·当斯(三)CPC循环当个体遇到新的情境时,他所产生的行动具有CPC循环的特征。周视(circumspection)先取(preemption)控制(control)。周视期:谨慎审察,尝试提出多种构念。先取期:暂时先确定一种构念。控制期:实施构念,实现构念的建构阶段。CPC循环有助于个体获得良好的适应。三、十一条推论建构推论;个体推论;组织推论;二分推论;范围推论;经验推论;调整推论;片断推论;共同性推论;社会性推论四、心理问题及固定角色疗法(一)心理问题的原因人们产生心理障碍是因为他们的构念结构系统的错乱。“不可渗透”的构念结构系统:不轻易允许新的元素进入到它既定的范围之内,他就不会重新经验中学到东西。没有了学习和学习后对建构的完善,预测能力就会持续下降,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和难以控制。神经症病人的个人构念就不能有效地预料未来事件。心理治疗的任务:①考察并检查构念系统;②重新调整构念系统。(二)固定角色疗法凯利认为心理治疗就是帮助病人发展构念系统的手段和方法,心理治疗给病人的帮助是考察和检查他的构念系统,重新调整构念系统。凯利认为为了使患者加速发展新的构念,要求患者扮演的角色应该十分不同于其本人的性格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治疗者就成为患者的配角。这就是固定角色疗法。在这种疗法中,医生需要鼓励患者放弃他原来的中心构念,并发展新的构念。五、凯利个人建构理论的评价凯利理论有现象主义倾向,原因是他强调完整无缺的主观经验;凯利的理论也有人本主义倾向,因为它强调人的创造性能力和对人类个体所持的乐观态度。并且它不强调遗传与环境对人格的决定性作用。凯利的理论还有存在主义的倾向,因为它强调未来而不强调过去,它假定人类对于自己的命运是自由选择的。该理论强调认知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重视个体对世界的独特的见解,受到许多杰出的心理学家的赞扬。第四节人格的信息处理论•从已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中获取某种特定信息的难易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对某种特定情境的解释或对这种解释作出什么反应,依赖于被激活的认知类别。认知结构•对有关信息的心理表象(认知结构)的差异构成了人格的差异。认知结构主要有2种。一种是图式,是一种帮助人们自觉、组织、获得、利用信息的认知结构。另一种是原型,用来代表某种认知类别。一、图式1、定义:图式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所形成的一个认知组织,是能帮助人们知觉、组织、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认知结构。2、图式的作用:(1)图式能帮助我们知觉到周围环境的特征。(2)图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结构,我们用这种结构组织掌握信息。(3)图式限定着人们看待别人和自己的方式。(4)图式可以解释人格的差异。•自我图式:组织并引导关于自我的信息加工,由关于自己的基本信息组成自我图式的核心。可能的自我:人的行为不仅受到当前认知表象中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的影响,而且受到“我会成为怎样的人”的认知表象的影响。可能的自我有2项功能,为将来的行为提供激励,帮助解释自己的行为和周围所发生事件的意义。二、原型1、定义:原型被看作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它反映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2、原型的作用:(1)导致不同的行为(2)可以把人进行分类关于认知(cognition)从信息加工角度来说,指信息为人接受之后经历的转换、简约、合成、储存、重建、再现和使用等加工过程。即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注意、想象等过程。1.认知影响人的态度、价值判断与观念。2.人的认知是具有选择性。3.影响认知的众多因素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4.认知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5.认知包括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认知的基本过程①内外刺激信息的接受和评价;②作出决策、产生应对行为以求解决问题;③对行为后果作出预测和估计。认知的特征•①认知的多维性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不一样。反映了个体的认知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盲人摸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②认知的相对性事物都是由两个相对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有好就有坏,有强就有弱……乐极生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③认知的联想性个体的认知不一定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总是与既往经验,并渗入了情感因素。情人眼里出西施④认知的整合性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综合了有关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后获得的,表现出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整合错误,往往形成认知错误和信念⑤认知的先占性先入为主,第一印象。认知先占与个体的经历和个性特征有关⑥认知的发展性认知活动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文化程度和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有关。认知的发展性为转变个体的不良认知提供了可能。3、认知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情绪反应环境刺激生理反应认知评价行为变化①个体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和解释世界;②个体赋予事物不同的意义与解释,使得人们对同样的事件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描述和不同的情感体验与行为反应;③认知结构或图式(schema)指导着人们的信息加工过程,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④改变自己惯常的认知模式,就能把握生活的真实;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常用的消除不协调的方法:(1)改变某种认知因素,使其与其他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变得协调;(2)强调某一认知因素的重要性;(3)增加新的认知因素,加强协调关系的认知因素;(4)改变行为,使其不再与态度有对立;(5)减少选择感。学会甄别理性认知与非理性认知掌握认知改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合理情绪治疗(二)伯恩斯的三栏目技术(三)塞利格曼(seligman.M.)的ABCDE记录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引起了信念B(Belief),最后引发了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ABC理论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伯恩斯的三栏目技术1、步骤:(1)将你头脑中出现的随想通通写在纸上,不要让他们老是盘旋在你的头脑中,想到什么写什么;(2)对每一种随想进行分析,找出你的认知失真,准确地揭示你对事实的歪曲;(3)练习对失真的思维进行无情的反击,以合理的认知代替失真的认知。2.具体操作3.注意事项(1)不要只在心里做,要动手写(2)要尽量把想到的都写出来(3)要坚持长期练习塞利格曼(seligman.M.)的ABCDE记录在一件不愉快的事件发生后,仔细听你自己的念头想法,观察这个想法带来的后果,然后无情地反驳你的想法,观察自己成功处理悲观念头所获得的激励,登记下来。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或重建不良认知为目标的一类心理疗法。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或想法,往往导致情绪障碍和自我挫败行为(self-defeatingbehavior)寻找不良认知改变不良认知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情绪和行为的好转新的认知模式认知治疗基本过程认知疗法的特点1、限时、短程15-24次,1-2次/周,40-60分钟,持续3-4个月,一般不超过6个月;2、定式化会谈(三段式会谈)复习、检查讨论→认知拮难→小结、布置作业3、围绕问题、不强调过去(处理“此时此地”的问题);4、学习理论为基础(不良学习导致功能失调性行为);5、平等合作的治疗性医患关系(平等、互助、合作,积极指导而非说教);6苏格拉底式逻辑提问(自己驳倒自己);7、家庭作业(认知→行为(强化)→情绪→更深层次的认知);8、坦诚布公的治疗形式(治疗过程是明确的和公开的医患双方都明确治疗的目标和每一阶段的治疗重点);认知疗法的分类1、理性情绪疗法(A.Ellis)2、贝克认知疗法(A.T.Beck)3、认知分析治疗(cognitivepsychoanalysistherapy)认为情绪和行为的异常与由于个体早年的心理创伤和教育不良而形成的认知缺陷有关,认知治疗的就在于用恰当的认知结构代替有缺陷的认知结构。4、解决问题技术(problem-solving)D.zurilla,Goldfied,Spivak等提出。认为有情绪异常的人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对不同境遇作出不同的反应,难以准确地预测自己行为的后果,常常适应不良。需要学习如何确定问题,将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并选择最佳的解决办法。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RET)RET是Ellis在本世纪50年代创立的。本理论认为情绪障碍是由于非理性信念、绝对性思考和错误评价所形成的。认知疗法即是使患者改变非理性信念,代之以理性的生活哲学,则可以促使患者的情绪好转(核心:改变认知)。Ellis对人的本性的看法①人们依理性去思维,行动时是愉快,有成效的;②负性情绪伴随着人们的非理性思维而产生;③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非理性思维;④不断地用内在语言重复非理性思维会致无法排除的情绪困扰;RET的基本理论观点1、造成心理问题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评价与解释。个体想法和解释改变了,情绪和行为就会跟着改变。2、人具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在和别人进行比较时常产生否定性自我评价,形成非理性思维(不合逻辑),进而导致自我挫败的行为。常见的非理性思维对自己、对他人和对周围环境事物的绝对性要求和信念。①人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和赞许;②一个人就应该在各方面都能力十足;③犯了错误,就一切都完了,应该受到惩罚;④任何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就太糟了;⑤情绪是由于外部事件决定的,自己无法控制;⑥总是担心灾祸降临;⑦逃避困难和责任比正视它们要容易得多;⑧人要依靠他人,尤其要依靠强者;⑨过去事件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⑩任何问题都应有一个圆满的正确答案;⑾一个人应对别人的问题关注和负责。非理性思维(信念)的特征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糟糕至极(awflizing)非理性认知的典型
本文标题:凯利人格理论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9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