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九章人际关系2本章提要*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交互原则*功利原则*人情的增减规律*敏感性训练*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3内容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概念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第三节人际关系的原则第四节人际关系改善的途径第五节人际关系的测量4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概念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二、人际关系的意义5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一)含义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是交往所产生的情感的积淀,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关系一经形成,就会作为进一步相互作用的背景和导向系统,对后续的交往形成定向性影响。6(二)人际关系与社会角色关系:联系:不同社会角色的个人发生各种性质不同的联系来实现的。任何人在与别人发生交往时,都必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位置和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影响。区别:社会角色关系通过履行社会角色,执行个人的社会职能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类别化)人际情感关系的基本指向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与维持情感。(遵循情感发展规律)社会角色涉及类与类的关系;人际情感关系纯粹是个人与其他所有人的更为一般的关系,高度特异。7二、人际关系的意义(一)交往与个性发展儿童与照看者之间通过积极的交往所形成的稳定的亲密关系,是其心理、身体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母子关系的本质:最先,可替代。(二)交往与心理健康健康的个性总是与健康的人际交往相伴随。个性成熟的人同别人都有良好的交往和融洽的关系。如:宿舍关系。(三)交往与幸福交往和人际关系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无法为金钱、成功、名誉和地位所取代。如:*美国对幸福感的追踪研究;个体户;携款潜逃的腐败分子;克林格(E.Klinger)调查“什么使你的生活富有意义?”8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一、人际关系的状态二、人际关系发展阶段三、人际关系的深度9低一、人际关系的状态图解人际关系状态相互作用水平零接触高单向接触双向接触表层接触轻度卷入中度卷入深度卷入10二、人际关系发展阶段(一)定向阶段涉及交往对象的选择:注意、抉择、初步沟通。能激起我们兴趣的人,才会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注意也是选择,是自发的、非理性的。舞会,我的眼里只有你抉择是理性的决策。如:选择恋人,外貌与价值观初步沟通谈表面,初步了解,尝试建立更深刻的关系,良好的第一印象。时间跨度:邂逅相遇而相见恨晚的人,定向阶段会在第一次见面时很快就完成。有经常的接触机会但都有较强的自我防卫倾向的人,这一阶段要经过长时间的沟通才能完成。11二、人际关系发展阶段(二)情感探索阶段双方探索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信任和真实的情感联系:情感卷入,发现共同情感领域,沟通越来越广泛,自我表露的深度与广度逐渐增加,但不涉及深层方面。交往模式仍具有正式交往特征,注意自己表现的规范性。(三)感情交流阶段关系性质实质性变化:安全感和信任感确立,沟通内容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有较深的情感卷入。交往的行为可以超出正式交往的范围,显示出融合的自发交往关系。提供真实的评价、建议、真诚的赞赏和批评。如果关系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四)稳定交往阶段心理上的相容性进一步增加,自我表露更为广泛和深刻。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领域,分享生活空间和财产。实际生活中,很少。许多人同别人的关系仅仅在第三阶段的同一水平上简单重复。12三、人际关系的深度人们都希望了解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有多重要,也希望对自己在别人身上的情感深度进行评价——社会渗透理论:社会心理学家奥尔特曼和泰勒(I.Altman&D.A.Taylor,1973)认为亲密人际关系是在一个人“渗透”过另一个人的表面特征,并逐步了解到另一个人内部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想要知道别人对我们有多信任、多接纳,只需要了解别人对我们的自我表露深度如何。表露水平,意味着安全感和信任的水平。(一)自我表露的范围与深度(图12-2)无论对什么人,也无论关系多么亲密,心理上都会有不愿意暴露的领域。(二)自我的分层表层:兴趣爱好。饮食、偏好、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等第二层:真实态度。确定了对方的看法,再表露自己的看法、观点。第三层:人际关系状况、对自己的真实评价。以高度信任为前提。深层:隐私的个人生活内容。偷窃念头,可能一辈子也不说。更深层次:连自身都不接受的经验、行为。痛苦压抑进无意识,选择性遗忘13图12-2自我表露的广度和深度的差别自我表露深度自我表露广度最深对陌生人对熟悉者对亲密朋友亲密区非亲密区转译自:D.Watson:SocialPsychology: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1984),第130页。14第三节人际关系的原则一、真诚原则安全感和信任感。二、交互原则(一)人际交往的交互现象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相互重视和相互支持。人际交往当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阿龙森的夸赞与抱怨实验。(二)人际交往交互性的原因保护自己心理平衡,要求关系保持适当性、合理性,解释关系期望别人做出相应的友好应答;对于排斥、拒绝,报之以相应的排斥和拒绝才是合理和适当的15三、功利原则(一)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六种基本回报类型:金钱、物品、信息、服务、地位和感情。费力最小原则:维护合理性和心理平衡的倾向,使人倾向于自然地选择给双方都带来最大满足的行为。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更多时候都保持着一种礼尚往来的动态平衡,(二)增值交换与减值交换双赢: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对交往媒介的价值估计,高于行动的发出者。感到欠别人情分,回报时高于别人的期望,结果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双输: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16四、自我价值保护原则(一)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保护自我价值不受威胁和提高自我价值,是个人先定的优势心理倾向(二)自我阻抑策略指个人为未来可能的失败制造保护性借口所采取的措施。目的在于保护或促进自己自我胜任的概念。*伯格拉斯(S.Berglas,1978)的实验:服药;经验;面临能力挑战时,自加困难合理化作用——不期望的行为结果出现后,有意无意地寻找各种理由来解释行为后果,使行为看起来合理化,从而减轻自己心理压力。区别:预先与事后。挑战越是缺乏信心,恐惧感越强,引发的自我阻抑作用也越强。17(三)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规律条件喜欢水平肯定—否定+0.87否定—肯定+7.67否定—否定+2.52肯定—肯定+6.42阿龙森与林德(1965年)喜欢水平的增降趋势表中得分是-10—+10等级评定量表上的得分。-10为最厌恶,+10为最喜欢。18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或得失原则——我们最喜欢的是对我们的喜欢水平不断增加的人,而最厌恶的是喜欢我们的水平不断减少的人。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解释:既有的自我价值支持力量,无论多大,都已成为自我价值感的有机构成部分,不带来任何特别的注意。既有的否定力量,人们在自我价值概念中,已经将其置于一个特定的位置并适应它的存在,不用时刻对其设定心理上的防卫。参照信息出现变化时,引起自我价值感相应变化。符合期望时,自我价值支持力量增加;与期望相反时,面临自我价值威胁,否定自己或保护自我价值而贬低评价者。应用:支持别人的自我价值,才可能被别人接受和赢得别人。威胁到别人的自我价值,别人就会防范、拒绝和贬低我们,进行自我价值保护。支持不是处处讨好。虚伪的讨好同样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在人际交往方面,人很敏感。真心支持,即便是批评,对方也能感受到真情的支持。19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或得失原则——我们最喜欢的是对我们的喜欢水平不断增加的人,而最厌恶的是喜欢我们的水平不断减少的人。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解释:人在任何一个时期的自我价值感,都是既有的一切自我价值支持信息的总和。既有的自我价值支持力量,无论多大,都已成为自我价值感的有机构成部分,不带来任何特别的注意。母亲与邻居既有的否定力量,人们在自我价值概念中,已经将其置于一个特定的位置并适应它的存在,不用时刻对其设定心理上的防卫。无计名投票参照信息出现变化时,最能引起我们的注意。符合期望时,自我价值支持力量增加;与期望相反时,面临自我价值威胁,否定自己或保护自我价值而贬低评价者。应用:支持别人的自我价值,才可能被别人接受和赢得别人。威胁到别人的自我价值,别人就会防范、拒绝和贬低我们,进行自我价值保护。每个人都有优点,要真诚地欣赏和赞美。支持不是处处讨好。虚伪的讨好同样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在人际交往方面,人很敏感。真心支持,即便是批评,对方也能感受到真情的支持。20五、情境控制原则(一)情境控制需要“这是什么”反射——探究环境,了解环境事物对于我们的意义,从而把握环境,使我们在该环境中的行为有一个明确的定向。新入学、进新单位时高度紧张的自我防卫;车站;深夜听到窗子响。(二)人寻求平等与自由情境控制原则的含义:人都需要达到对所处情境的自我控制。只有在平等、自由的人际情境中,才能真正达到自我控制,获得充分的安全感。社交中,用整个身心进行交往。面临威胁时,整个身心都会投入到自我捍卫的行动中去。人们经常会因为非常细小的事情而引发不可调和的强烈冲突。将人描绘成理性的圣贤或简单描绘成动物都是偏颇的,人是社会的动物。只要双方对于情境的控制是不均衡的,一方必须受到另一方的限制,关系就必定不能深入。主客关系;家长抱怨孩子不信任自己;领导抱怨下属不合作,教师抱怨难以了解学生。21第四节人际关系改善的途径一、人际关系的破裂二、人际敏感性训练三、角色扮演22一、人际关系的破裂(一)人际关系破裂的过程分歧。不同点扩大、心理距离增加、接纳性下降。知觉和理解上都朝不利于双方关系的方面倾斜,彼此都感到开始难以准确地判断对方。收敛。自发沟通减少。谈话高度注意、高度选择,指向减少彼此的紧张和不一致。还不足以明确表示对彼此的关系不再有兴趣,表面上仍试图维持关系状态良好的印象。冷漠。放弃增进沟通的努力,不太愿意直接谈话,多用缺乏热情的非语词方式。维持很长时间,原因一是期望关系仍然朝好的方向发展,一是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很难马上适应突然失去某种关系的支持。婚姻危机逃避。恶化,相互回避,很难判断对方的情感状态和预言对方的行为反应。避免直接的询问、提出要求。很容易发生纯粹主观的误解。有强烈的自我保护倾向,对本来正常的人际行为都会有过敏的反应。终止。立即完成或拖延很久。方式各种各样。明显的标志,即在先前关系恶化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直接的、激烈的冲突,或前几个阶段关系恶化的自然延续。23不要:草率地道歉;逃避争论,使用冷处理,或者退出争吵;使用你了解的对方隐私来不择手段地伤害或侮辱对方;引入无关的话题;假装达成一致,实则心存愤恨;通过批评对方所重视的事物来间接地攻击对方;通过增强对方的不安全感或者以灾难性的后果为威胁伤害对方。要:单独地争吵,远离孩子;准确地定义问题,以你自己的语言复述对方的论点;让你的积极或消极的感受暴露出来;愉快地接受关于你行为的反馈;澄清什么是你所赞同和反对的,什么是对双方来说最关键的;提问,以帮助对方找到词语来表达他/她的关注点;发生冲动的情感爆发时,等待它平息,而不要以牙还牙;就双方的共同改进提出积极的建议。(二)建设性地争吵每一种亲密的关系都是伴随冲突存在的。建设性地应对冲突,产生真正的、甚至更深的融洽。24(三)人际关系破裂的防止懂得人的经历、情感、利益背景各异,出现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什么样的关系,也无论关系有多么深刻、情感有多么融洽,都可能出现冲突。因此,我们在同任何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冲突有所准备。预计冲突是正确了解冲突,并建设性地处理冲突,避免在冲突中付出不必要的更大代价的最有效途径。人是情绪化的动物,过于激动的时候,思维会受到明显的干扰,很难保持对事情的正确判断。用移情的方式去体验别人为什么出现那样言行,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别人,避免判断的错误,也可以防止发生不恰当的体验和行为。25二、人际敏感性训练敏感性训练是一种团体训练技术。从团体心理疗法发展起来。最普遍的方式:训练团体或称T组(Traininggroup的简称)。5人到15人,包括一名心理学家。训练期
本文标题:第九章-人际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702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