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编织斑斓的梦想有梦想的生命是充满激情的,是美丽的,是值得吟唱的。你的五样提示:好好想想写出你认定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提示: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一定是你的真爱,请再确认一下“你的五样”。—————————————————————提示:按照顺序,依次划去,并简要写出放弃的理由。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舍弃的顺序舍弃的理由你最后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你生命存在的意义吗?思考:沁园春·长沙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1910年秋,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咏蛙》1914年秋,编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这时有一批有着远大理想和非凡气概的青年聚在了一起。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纵论天下大势,讨论社会和人生。他们常常引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激励自己。毛泽东还和同学们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间的事,不谈家务琐事。否则就不能做朋友。朗读课文读懂诗意读出节奏读出情感理清思路思考1:整首词的感情基调用什么词形容较为合适?思考2:本词描写抒情主人公的活动,主要用了哪几个动词?一个“看”字,引出景物;一个“忆”引出叙事。请概括说说所看之景,所忆之事是什么。慷慨激昂,昂扬豪迈所看之景: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所忆之事:“恰同学少年”的一段峥嵘岁月数词的运用:万山、百舸形容词的运用:红遍、碧透、长空、浅底、霜天动词的运用:染、击、翔、竞毛泽东说过,“我的兴趣偏于豪放”。朗读“看”字领起的七句,说说你在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毛泽东的豪放?所看之景诗人是怎么写景的?(手法)远近结合俯仰结合(上下错落)动静结合色彩、动态对比借景抒情所看之景所抒之情“独立寒秋……”似乎和作者笔下的秋景不太协调,如何理解?写出了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沉思的问题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总结:正是因为景的美好,物的自由自在,让作者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人的辛酸、人的不自由,从而引起了人对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换个问法就是:谁来救民于水火,为他们创建幸福生活?诗人面对万物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面对这样壮丽的景象,又为何会面对宇宙发出惆怅感慨?“怅”从何来?知人论世时代背景(1925年)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创立新民学会。“五四”时期,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0年9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区委并任书记。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回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在长沙度过的长达13年的生活经历,因有此作。关于此诗,毛泽东曾回忆道:“我逐渐地团结了一批学生在我周围,形成了一个核心,后来成为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个学会(即新民学会)。这是一小批态度严肃的人,他们不屑于议论身边琐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一定要有一个目的……”(转引自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所忆之事1.诗人在下阕中“忆”起了峥嵘岁月中的哪些事?2.“恰同学少年”中的青年们具有怎样的特征?风华正茂,雄姿英发,壮志凌云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这就是“谁主沉浮”的答案《恰同学少年》片尾曲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晓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骤。咏长夜,攀北斗。蝶恋花,梦难求。书翻千秋史,谈尽古今愁。美哉潇湘伟少年,踏浪湘江竞风流。名与利,莫问候。书并剑,到心头。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美哉中华伟少年,他日神州竞风流。小结:上阕记今游: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下阕忆往事: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再读全诗采桑子·重阳1929.10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长征1935.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沁园春·雪(1936年2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0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注:苍黄:同“仓皇”,急速,急遽。“天若有情天亦老”:语出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水调歌头·游泳1956.06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对照陆游的词赏析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1961.12)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意为立意有别)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关于“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畅游橘子洲毛泽东于1917年秋季到1918年夏季,担任湖南第一师范学友会总务(学生会主席)。他提议成立了游泳部,组织有游泳兴趣的同学练习,牛头洲作为练习游泳的场所,毛泽东是每周必到的积极参加者之一。暑假,毛泽东住在岳麓山湖南大学筹备处,除外出旅行外,他每天都要到橘子洲边游泳。有一年深秋,浓霜满地,毛泽东邀请了几位同学,沿粤汉铁路跑到猴子石旁,随即脱下衣服,稍微活动便舒臂跃入江中。当年和毛泽东一起游泳的有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他们游泳之后,喜欢盘坐在橘子洲头的沙滩上,谈论共同关心的国家大事,他们把游泳作为每天不可缺少的功课,也把游泳作为奔向人生战场的准备。毛泽东横渡长江13次长江历来被人们视为天险,在武汉江面上,两岸相距1000多米,江中有急流多处,江面上还经常有4~5级的风,因此很少有人敢横渡长江。毛泽东于1956年在武汉3次横渡长江,写下了“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豪迈诗句。毛泽东以其雄伟的气魄曾13次横渡长江,1966年游渡时已是73岁高龄。他曾对陪游人员讲:“长江又宽、又深,是游泳的好地方”,“长江水深流急,可以锻炼身体,可以锻炼意志”。毛泽东说:“游泳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不想事,吃安眠药办不到,散步、看戏、跳舞也都做不到。游泳可以不想事,一想事就会下沉,就会喝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比较分析:中国古典诗词中不乏悲秋之作。如马致远的《秋思》即通过描写萧条、冷落、凄清的秋景来抒发寂寞、惆怅、悲凉的乡思。但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长沙》却写得激情四溢,慷慨激昂。天凉好个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曹雪芹《红楼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秋思》悲凉寂寞的秋景悲愤凄切的秋景孤寂凄冷的秋景暗淡萧瑟的秋景凉意砭骨的秋景思乡惆怅的秋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昂扬洒脱的秋之歌
本文标题:沁园春·长沙x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70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