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课宋明理学上课课件
第四课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它创自古代印度,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内地,魏晋时期盛行。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谛学说,主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材料1: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材料2: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三教合一隋朝:“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的理论。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三教合一“聚仙庭”三教图“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程朱理学“理学”一词的概念: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宋明理学主要流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程颐朱熹程颢理学的开创者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严密的理学体系心学的创立者心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朱熹朱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思想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理学的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理学的宇宙观是什么?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2:“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理学的道德观是什么?天理即“三纲五常”.应存天理,灭人欲.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3: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怎么才能通达“理”?格物致知理学的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程朱理学“理”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存天理,灭人欲”——道德观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方法论天理是本原人性亦天理仁义礼智信三纲与五常格物致于善陆王心学代表人物(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2)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材料1: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材料2: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理在心中,“心”就是“理”。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材料3:“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知行合一”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理”?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赏花》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朱熹说:“天生的。”王守仁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世界本原同:世界的本原是“理”。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活学活用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都承认理的存在(理学)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统治。都是唯心主义思想理学心学不同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范畴“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外物求”理”)(通过内心的反省)相同点:观点1:“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观点2:“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宋明理学的影响辩一辩宋明理学的影响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人戴震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理学在今天……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背景:影响:流派:“理”是万物的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心”是万物的本原“发明本心”“致良知”“存天理,灭人欲”三教合一消极积极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A.探究B.规格C.人格D.格子A课堂检测王阳明主张“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说明他A.否定封建伦理纲常是天理的体现B.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即理也”的思想并进行了发挥C.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D.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B(07年全国卷Ⅱ)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D•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B程朱理学和汉代儒学的关系是A、完全更新B、因循守旧C、继承和发展D、外在形式的变化•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时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是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王阳明主张“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说明他()A.否定封建伦理纲常是天理的体现B.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即理也”的思想并进行了发挥C.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性D.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确立统治地位是在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C.唐朝中期D.明朝初期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
本文标题:第四课宋明理学上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73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