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际关系理论1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2第一章现实主义第一节理想主义一、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把维也纳会议以来因大国均势政策而维持的所谓欧洲百年和平局面打得粉碎,这场浩劫给人类提出了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如何才能防止战争,维持和平?2根基:一是当时在大西洋两岸(英美),自由主义已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导思潮;二是得益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关于建立自由民主新世界的倡导,他相信把自由民主的价值推广到欧洲和世界是消除战争和冲突的根本途径,按照人类理性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可以实现世界和平。二、理想主义代表人物1.伍德罗·威尔逊①强调建立国际组织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对于强权政治和大国均势持批判态度;②认为健全的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确保世界和平;③在战争与和平问题方面,认为战争是错误的选择,主权是有限的,狭隘的民族主义下的均势体系不能确保世界和平,必须以集体安全取而代之;④民族自决原则是和平的关键,国际秩序是建立在多元政治的基础之上的。2.阿尔弗雷德·齐默恩(人性可以避免战争的原理)①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和加强舆论压力来形成热爱和平的精神,进而避免战争;②人类因不断改造而进步,国联的出现是人类进步的表现;③国联是人类走出无政府状态的表现,是均势时代的结束。3.约翰·莫里①关于权力。道德必须监督权力的运用,并且权力在道德的指导下使用;②关于战争的评价标准:是否给人类带来更多更大的灾难权力的使用是不是有限的,是不是为了法律的目的③关于自然法,道德标准来自于自然法则。三、理想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1.人性可以改造。理性主义认为人性可以通过客观环境改造的,人类有能力克服自己的缺点走向更高的文明。2.战争可以避免。战争出现是因为人类文明的不足和国际体制的缺陷造成的,但是人类对权力和安全的追求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政治未必是丑恶的,利益也是可以协调的。3.利益可以调和。强调国家利益只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4.建立国际机构可以保卫世界和平。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这是战争的根源;用集体安全代替均势,因为均势失衡会导致战争;和平是所有国家的愿望,而任何冲突都可以调和。国际关系理论35.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道德与外交的关系成正比。6.公众舆论也可以保护世界和平。四、爱德华·卡尔对理想主义的批判1.应然和实然的关系。理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研究仅凭主观意志,把理想当成现实。2.批判理想主义认为国家间利益和谐的观点是不切合实际的,利益冲突才是国际关系的实质和事实。3.批判理想主义忽视国际问题中权力的存在,没有国家权力,国际组织和国际法都是虚幻的。权力始终是政治的核心,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权力政治,权力既是目的也是手段。4.在无政府状态下,普世道德很难界定。道义只能是相对的,道义是权力的产物,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应将权力因素放在首位。国家的道德标准要低于人的道德标准,国家行为总是由国家状况决定的,国家只能在道德与权力之间寻求平衡。5.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6.公共舆论只不过是国家政策的外衣,几乎毫无作用可言。第二节、经典现实主义一、理论背景理想主义理论没能抵挡住30年代希特勒德国极权政治和法西斯主义的威胁,席卷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总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了理想主义理论的破产。现实主义学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于30年代,发展于40年代,到50、60年代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二、理论核心观点1.对人性持悲观态度,人性本恶。现实主义指出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冲突的关系,这是由于人总是自私的,总是倾向于谋求自身的利益。而作为人的集合体,国家同样会反映出这些特点,这就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中的最基本的特征。2.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国际行为体都不能代替它。3.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无政府状态下的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权、领土主权和军事安全总是要追求权力。国际政治受制于人性深处的客观法则,是国家间在一种无政府环境下谋取权力和生存的斗争。而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主要是由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地位来决定的,国家的权力则来自于国家的实力。4.国家利益决定国家行为,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是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一个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一定要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标准,它遵循的是“自助原则”,即最终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5.意识形态倾向无所谓好坏,关键看对国家的自我利益是否有利。6.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都是相对的。道德规范不能抽象化,当道德要求与外交行为之间发生紧张关系时,应当考虑的是这种行为对国家权力影响的结果。现实主义反对把道德、公众舆论、国际法等置于外交之上。7.国家通常会采取理性的政策。国家很根据国家间权利的分配来形成对外政策的模式。8.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均势。而均势主要通过结盟来实现,结盟要求参加结盟的各方要对安全承担义务国际关系理论4三、现实主义的核心假设1.关于国际体系的假设:无政府状态2.关于国家的假设①国家中心说:主权国家是世界政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国际社会以主权国家间的交往为主要内容,国际组织等其他行为体处于从属地位。②单一国家说:国家是一个一元的、同质的社会整体能够独立确立国家的利益,制定并执行国家的对外政策;虽然国家的行为环境是复杂多元的,但是决策环境只对国家决策起限制作用而不能起到决定作用;国家利益具有单一性和相对稳定性,国家生存是超越时空的根本利益。③理性国家说:国家行为体在国际事务中以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动,追求安全和利益的最大化,权力计算是国家的支配性思维方式。3.国家目标的假设:单元行为体追求生存和安全4.权力是行为体实现自身利益的最有效的手段,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如何获取权力,拓展权力和运用权力四、现实主义的世界观1.实力和观念的作用①国家利益的主要目标是争夺权力,也就是寻求对其他国家在思想和行动上的控制;②在国际政治中,实力的作用是客观的和独立存在的,强调军事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③现实主义者认为观念的产生和发展都要受到物质环境的巨大影响。2.利益和道德的目标①产痛现实主义根据权力界定利益,以权力最大化为国家利益的目标②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安全而不是权力③3.对人性的假设:人性本恶。现实主义指出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冲突的关系,这是由于人总是自私的,总是倾向于谋求自身的利益。而作为人的集合体,国家同样会反映出这些特点,这就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中的最基本的特征。五、经典现实主义的理论渊源1.修昔底德:复合现实主义①权力原则符合人性,也符合信仰,是自然存在的规律,权力越大,带来的利益也越大;②权力政治规律:肯定权力的重要意义,强者为其所能为,弱者为其所须受。③安全竞争规律:“雅典的权力增长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惧,这使得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均势被打破所引起的斯巴达对丧失优势地位的忧虑,导致它采取增强军事力量和争取盟国的政策,而雅典出于同样的考虑也采取了类似的政策。在一个没有共同的权威的无政府状态下,国际体系的竞争性质使得国家对权利的变化十分敏感,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生存,必须要防止相对权力的对比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④修昔底德陷阱: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国际关系理论5⑤对人性持悲观态度,最大化实现个人利益,利益是行为体的最根本的动机。⑥在一个竞争性的国际体系中,国家为了谋求生存和安全,主要依赖两种方式:增强自身实力或者建立联盟制衡强者。手段:军备竞赛;威慑;结盟外交;树立威望。2.马基雅维利的现实主义《君主论》①以人性恶为出发点,以重视权力竞争、关注利益冲突的政治观为核心;②国家利益至高无上;③军事力量能保障国家安全和自由;④将政治与道德分离,强调政治领域的独立性;⑤君主职责是维护本国利益和安全,统治者应为此不择手段。3.让·博丹的现代主权论主权是指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4.霍布斯:自然状态①自然状态是人类生存的无政府状态,性质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即每个人的生命总是处于危险之中,没有人能够保障自己的生存与安全;②自然状态产生的原因是是人类永不停止的权势欲望、竞争、猜疑、荣誉感③摆脱“自然状态”的方法是人民缔结契约以建立主权国家,人们才能获得相对的安全与秩序;④现在的“无政府状态”的基本假定便源于此,但是国际无政府状态使国家处于不安全之中,国家之间因缺乏信任而导致战争,现实主义认为只有实现均势才能减轻无政府状态。5.克劳塞维茨的国际冲突思想:战争是政治的延续①利益的冲突是人类的本性使然,战争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②国际冲突不只是军事冲突,也是政治斗争和更大范围的较量6.黑格尔的历史和国家理论①国家观:崇拜国家,国家是绝对理念的最高实体,最大的责任是自我保存;②战争观:国家间的不协调只能通过战争解决,国际间的暴力竞争是国际关系的永恒特征;③历史终结论:战争是促进文明的发展传播,历史中最后的国家实现了最好的政治制度。7.马克斯·韦伯①对理想主义的批判,最大的错误是把政治看成是道德的产物;②对政治的定义:分享或影响权力分配的斗争,这种斗争是在国家之间或是在一个国家的集体之间产生的,所有政治都离不开权力问题;③无政府条件下对权力的斗争:国家间竞争关系不可避免;④给予国家领导人充分的重视,认为其是决定国家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⑤政治、权力、道德的关系:政治从来和暴力、权力相连,政治最根本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暴力。六、经典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一)爱德华·卡尔《二十年危机(1919—1939)》批判了理想主义,界定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突出强调了现实主义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只有现实主义才能解决国际问题,国际关系理论6理想主义只是幻想。1.道德的虚幻:在近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很难界定普世道德,国家只能在道德和权力中寻求平衡;也很难依赖国际舆论,没有统一的国际舆论,只有国家舆论:2..对理想主义的批判:①应然和实然的关系,以应然代替实然。②批判理想主义认为国家间利益和谐的观点是不切合实际的;③将道义绝对化;④批判理想主义忽视国际问题中权力的存在⑤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⑥公共舆论只不过是国家政策的外衣,几乎毫无作用可言3.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①权力始终是政治的核心部分,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权力政治;②道义是相对的,是权力的产物;③权力是核心,道德是权力的派生。4.权利的重要性:①权力在国际政治中无处不在,是最重要的因素,经济权力也是国家实力的一部分,反对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相分离;②权力既是手段,又是目的,重权力轻道德。5.国际政治的的本质是国际冲突。(二)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基督教现实主义1.人的原罪说:批判自由主义,用人的原罪说分析人性;认为人有两面性,即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和本身具有的不可避免的罪恶;2.人和集体的关系:个人所有的缺点国家也有,个人和国家为了安全会追求更多的权力;3.历史的基本特征:冲突和权力是社会的必然产物;4.批判理想主义;忽视了人的生命和人的生存之间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冲突(三)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1.地位:①现实主义之父,构建起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②改造了国际关系学科,使国际关系理论走出了幼稚阶段2.现实主义六原则,被学界公认为最完整、最根本的国际关系原则:①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为了使社会不断完善,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则。②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是政治现实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的主要标志性特征,它使国际政治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没有这一概念,政治理论,无论是国际理论还是国内理论,都将成为不可能。③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核心概念是普遍适用的,客观存在的,但它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权力意指人支配人的力量,它涵盖所有社会关系。权力是政治的目的,利益是政治的实质。利益是判断和主导政治行动的永恒标准。任何政治均受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的支配,这是现实主义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根本点。④不能混淆政治与道德的界限,一般的道德原则不适用于政治领域,采取成功的政治行动本身就是基于国家生存的道德原则。国际关系理论7⑤普遍的道德法则与某一特定国家的道德要求不可混为一谈,后者与各国国家利益的差异有关。⑥强调权力政
本文标题:国际关系理论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79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