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正义-一场思辨之旅-读后心得报告
1/6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讀xx心得報告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初次見到這書名便覺得有點意思,封面介紹說是哈佛唯一公開的一場課,那麼我想好好拜讀,也思考一下課堂上研討的課題,模擬一下哈佛學生上課的氛圍及模式。我認為每個人一生中在思考邏輯到一定程度後,該花點時間把ㄧ些哲學及邏輯思考的東西研究一下,如此才有能力區分自身與外界的價值觀。桑德爾教授在本書中分了10個章節作為主軸,也在各章節中舉了很多令人思考的例子,很值得讓大家省思及探討。桑德爾教授在書中討論正義、平等、民主和公民權。這堂課的目的是藉由討論日常生活中會遇的道德難題,刺激觀眾批判性思維。引用各種理論並從不同角度來闡述,這是一個做學問的人應該有的態度,但也應該要有自己的見解,作者分析後將自己的主張與讀者分享,其所採用「敘事者」這樣的角度切入特別讓人省思,畢竟從很多現實的情況看來,如果不以這樣的觀點來闡釋正義,相信難免就像過去的大多數人在功利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觀點中徘徊抉擇而不自知要怎麼做才能符合正義呢?作者在第一章節中舉了「哄抬價物」、「紫心勳章」、「華爾街紓困案」等這些真實案例,教大家如何反覆思考。災後重建家園,各商家哄抬物價的例子。舉出了人們對正義常見的三個思考方向:1增進社會福利、尊重人權自由、提升個人美德。從社會福利的觀點來思考,根據經濟學的供需法則,高價的商品可以刺激消費者的生產,從外地帶來更多的物資來賑災。另外又可以利用昂貴的價格來減少人們無窮盡的慾望,減少了許多資源的浪費。如果以尊重人權自由的觀點來看,他們認為市場價格的自由不該受到管制,在民主的社會人人都應享有自由出價,加強附加價值,吸引消費者的權利,不能受政府的拘束。最後又以提升個人美德的觀點來看:他們認為高價帶來的物資這種好處必須拿來和窮人負擔不起的壞處來衡量,可能對收入微薄者十分艱困,甚至讓他們放棄逃往安全地帶的念頭。他們也認為在緊急情況下,市場也沒有真正的自由,認為人在危難時互相幫助才是真正的正義。其中,作者即又舉了本書中讓我認為經典的「電車問題」一例,讓大家思考「死2/6一救五」的觀點是否正確。而不同的版本,一樣是「死一救五」,但為何第二的版本的答案卻讓人無法苟同?每個人的內心觀點大多不同,犧牲掉在分岔軌道上的一名工人,讓在另一條軌道上的五人得以生存;犧牲掉站在天橋上的胖子,讓在軌道上的五名工人生存。對與不對取決於「抉擇者」心中。如果我是站在軌道之上天橋的路人甲,我可能會選擇讓那五個工人死亡。問題來了,如果我推胖子下去,許多人會說我大錯特錯,為何這樣心狠手辣;但如果大2家知道推胖子下去可以阻止那五名工人死亡,那麼大家可能就會質問我為何見死不救?但如果那位胖子是你好友或親人呢?到底推還不推?這就沒有了標準答案。這樣的問題就可以發現正義沒有絕對,一個所謂“對的”決定,只要情況稍有不同就可能翻盤,到底應該要如何抉擇?你會把失控的電車轉向撞死一個人而拯救五個人嗎?如果是推下胖子到鐵軌上阻止電車呢?撞死胖子並用他健康的器官救活五個人是道德的嗎?為什麼?桑德爾教授不斷地挑戰觀眾的思考,讓觀眾試圖找出正確的決斷,然後以另一個角度讓觀眾重新慎思自己的抉擇,結果通常都是出人意表,在整理這些思維中訓練理性辯證的能力。而在我認為,這些答案並沒有所謂的是與非,反倒是要靠反應並與時間比賽所作出的決定,隨著電車的逼近,也將答案逼出來,我也思考著,這麼難以抉擇的答案,我會不會有大愛精神懷著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自己跳下去犧牲,救那五個工人也保住胖子的性命,算一算六個人的性命全保住,倒是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勇氣跳下去犧牲自己性命,還是最後又有什麼戲劇性的發展,這就不得而知!雖然救多數是沒錯,但救多數不代表就能犧牲少數!在第二章節的開頭,四名英國水手被困在海上,那時身旁的食物只剩醃蘿蔔罐頭,沒有清水,四周只有那鹹鹹的海水,等了好幾天,也沒有船隻經過,他們靠3著白蘿蔔以及捕到的海龜在海上生存,最後已經沒有了食物,然而四名船員中,有一個才十七歲的孤兒,因不聽人勸喝了海水,就這樣病倒了,也活不成了。他們就這樣餓了幾天後,船長就建議抽籤讓誰死,但是有人不同意。到了隔天,其中兩人把那個病危的孤兒殺了,不同意的船員,也不再秉著良知抗拒,吃了幾頓人肉餐。這樣的行為真的正義嗎?如果一人不死,四人都會死,所以殺了那個沒依靠的孤兒讓其他三人存活,就因為他們還有家要養,還有人需要依靠他,反正殺了孤兒也沒人哀傷,所以就不經過那孤兒的同意就殺了他吃,好讓其他人活命?但當時的情況緊急,也只能選擇這麼做。以這方式傷害一個人,難道不會不安嗎?這決定真的是正義嗎?大多數認為孤兒也是有人權的,但有些小部分的人認為那孤兒也快死了,殺了他救其他人有甚麼不對?假如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你是那名病危的孤兒,3/6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殺掉你會怎麼想?事情必須把理性帶入問題間去思考,而不是未理性思考,一昧的認為自己的正義觀完全正確,所以常常只會互相叫陣。認為自己所秉持的正義觀是絕對正確!其實並不竟然。我認為人都有鴕鳥心態,難免都會逃避現實問題,有人帶頭出聲就跟隨著他的腳步,而其所衍生的問題等到時間ㄧ久就忘得一乾二淨。邊沁是英國的道德哲學家,他創立「功利主4義」,其主要觀點是「最多數人的幸福最大化」,是追求快樂扣除痛苦的最大總和。這聽起來很吸引人,也的確能快速解決公民議題,邊沁更提出了對於功利主義的具體實踐方案,如「貧民與乞丐勞役所」:在路上遇到乞丐,心軟者萌生惻隱之痛,心硬者產生厭惡之苦,因此他主張將乞丐集中在勞役所內,付出勞力,維持生活開銷。這也許對乞丐很不公平,卻能讓多數人的幸福最大化,增進多數人的福祉,不過同時也反映出功利主義的另一問題,就是現今社會時常議論紛紛的「人權問題」。上述的案件中,明顯忽略了乞丐的權利,和現代民主社會「多數尊重少數」的觀念背道而馳;其次,快樂或痛苦等抽象的東西能夠用數字來計算嗎?功利主義不能是道德的第一原則。另一個理論是「自由至上主義」,「我命歸我有」也就是我要做什麼事,別人都無權管,前提是不違反社會倫理道德及傷害他人之下,就像政府無權要求富人捐出大把鈔票來幫助窮人,而是應該由富人打從心底自願的把錢掏出來才對。這種論點應該大多數人表示贊同,因為誰想要自己辛苦賺的血汗錢被拿走呢?而且自身所擁有的東西來就能隨自己運用,旁人當然無權干涉。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卻會使社會中既有的架構崩毀;如果一切都自由至上,那原本很多的義務都變成了選擇,所以我覺得自由至上主義缺少了一些維護社會的原則,在缺5乏強制力的情況下,無法成為安定國家社會的道德力量。至於康德的「自由主義」是最嚴謹,這苛刻的正義觀與自由至上主義是完完全全相反理論。他認為,真正的自由是出自於義務動機,例如說當你在決定消費時並非真正自由,你想吃什麼樣的食物是因為你喜歡吃什麼樣的食物,是被喜好所控制,而非出於義務去選擇,但其動機在道德上的意義卻是天壤之別,一個出自於義務,一個出自於喜好!但是這些論點卻不只能提供道德上的依據,最重要的是,在思考的過程中,把理性帶進公共對話,養成關切社群、奉獻共善的精神,培養公共品德,互相尊重,一同建立良善的社會與人生。或許功利主義在某方面而言是可行的,比如在商業營運中計算成本效益,但它有一個致命的盲點,即忽略了人生來不能決定自己是社群中的多數者(主流)或少數者(非主流),如出生地、4/6膚色、種族、性向,甚至是宗教。功利主義的計算在於幸福的最大化,那幸福最大化的指標是什麼?多數者的幸福當然比少數者的幸福的總和還多。所以,功利主義的成立,必優先奠定於把社群分為多數和少數者的前提上,而以滿足多數者的利益追求,來判別一個行動或選擇可否達成幸福最大化的目標,這從一開始就是建立在不合理的基礎上。回到功利主義的探討上,既然這個原則是奠基於不合理的基礎上,換句話說,多數者的利6益永遠比少數者重要,因為滿足多數者利益就能達成幸福最大化的目標。那這原則所產生的結論,能讓人信服嗎?在本書第三和四章節中提到,雖然人生自由,但這份自由是否就能凌駕一切,包括道德倫理的考量,只要你情我願,就可以合理化代理孕母、募兵制、性交易等行為。自由是言論正義的必備要素之一,個人沒有自由,或其行使自由的權力遭剝奪,就是違反正義原則。只要社會成員在不妨礙到他人的情況下,行使本身的自由權力,就符合正義原則。在此前提下,無論是政府立法,或以傳統道德倫理觀,去阻止一個女人自願把子宮出租給某個不孕家庭,通過體外受精手術幫助他們生下孩子;或阻止一個人,無論男女,自願把身體賣給求歡者,讓對方享受一夜春宵;或阻止國家以高薪或其他利好條件,比如說比較容易取得公民權,去招募渴望其公民權或享受高薪的海外公民,就是不義。自由至上主義者卻忽略了一個重點,「自願」!那些“自願”把身體、子宮、甚至是性命當作可計價商品賣出去的人,真的都完全出於自願嗎?在台灣勞力工作者,多來自低下收入的家庭,如哈佛教授桑德爾在其著作舉例,最近幾年,有超過25%的新兵沒有高中畢業。美國平民受過大專教育的佔比是46%,而軍中18至24歲的官兵卻只有6.5%上過大專;接受代理孕母一職者,也是來自社會低下階層的女性。7這些情況都指向一個關鍵問題,即社會環境與條件的不平等,尤其是來自低下階層的成員,其所能做出的選擇,相對的比處於中高階級的社群成員來得少。別說生活富裕,只要吃得飽睡得暖,至少可以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不必擔心下一餐沒著落,有哪一個婦女願意出租子宮?可以安穩坐在課堂上專心聽課,不必擔心明天交不出昂貴的學費,有哪一個學生願意冒著生命危險衝上前線,為別人賣命?更別說是八大行業工作者,若有更好的選擇,誰願意每天都得接受陌生的求歡者所給予的蹂躪糟蹋?5/6書中摘錄了一段約翰.甘迺迪總統的弟弟羅伯.甘迺迪,在爭取1968年總統大選民主黨提名時,在堪薩斯大學演講時的一段話,其中提到美國人已養成錯誤的價值觀,拜倒在財物的積累攢聚之下:「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己經超過八千億美元。這個數值卻包括了空氣污染、香煙廣告、奔走運送公路車禍傷患的救護車。家戶防賊還有監獄關賊的特殊門鎖都在這個數值裡。紅木森林遭到的大舉砍伐、城鄉胡亂擴張所造成的自然奇觀耗損也在這個數值裡。汽油彈、核彈頭、對抗街頭暴動的警用裝甲車也在數值裡。還包含為了賣玩具而宣揚暴力的兒童電視節目。然而,國民生產總值卻不把兒童的健康、他們受的教育好壞、他們玩耍的喜悅歡笑算進來。也不算進詩的優美、婚姻的品質、公共辯論的智識水8平、公職人員的操守。它也不測量我們的風趣或勇氣,不算進智慧或學習,不算進慈悲心或愛國心。總之,除了能增添人生意義的,不然它都算進去了。它可以透露美國的一切,只是說不出美國人為什麼感到自豪。」每位候選人無不挖空心思討好選民,這位老兄卻公然批判老美的自滿心態和對物欲的追求,不怕選票會因之跑掉。由於發表這場演講之後三個月,羅伯.甘迺迪就遇刺身亡,無法得知他所高舉的道德共鳴政治能否實現,先不論甘氏的論點是否正確,但可確定一點,台灣總統大選是不會出現如此有內容的政見。何謂正義?要怎麼做才真正符合正義原則?這本書將帶領我們以客觀的想法,各種觀念的例子輔助,利用各種角度及立場切入,深入的來回思考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哲學家們就不斷提出各種理論,嘗試去解釋、追求道德的最高原則,也就是決定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例如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爭論,但由於每個人看法、立場不同,加上各個事件適用的道德觀念不同,因此無法在每件事取得相同的定論。不過那些理論所提出的觀點,卻值得我們討論,例如:邊沁的功利主義、自由至上主義、康德的自由主義和亞里斯多德的適才適性主義……等,透過瞭解這些大學者的正義觀,進而檢視自己的想法,搞清楚自己抱持著哪些9信念,才能進行理性的思辨與討論。亞里斯多德說:6/6正義是人人各應得的,決定誰得得多得少,就必須決定哪種美德是值得推崇鼓勵的。意思是指如果不先思考,便無法了解甚麼是正義。法律不是萬能的。在我認為教授的觀點是指如何從增進社會福利、尊重權力自由、提升個人美德之間思考最好的方法來維持正義即使遇到緊急時刻,要你迫不得做決定的時候,能應該仔細思考。時時刻刻尊重他人的歧見。我也認為對正義的社會來說道德參與是一種讓前景更好的
本文标题:正义-一场思辨之旅-读后心得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79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