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我的母亲》(老舍)
我的母亲——老舍人民艺术家老舍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66年“文革”中不堪忍受屈辱投湖自尽。著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话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等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市民生活,善于运用准确流畅的北京口语,呈现出浓郁的“京味”。写作背景这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上。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是一样。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本文便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扫除字音1.折扣2.敷衍3.撮土4.窘5.刮痧6.绞脸7.殷勤8.庚子9.供给zhékòufūyǎncuōjiǒngshājiǎoyīngēnggōngjǐniànzhǔfùqǐn10.廿三11.嘱咐12.就寝扫除词语1.出阁:2.门当户对:3.款待:4.敷衍:5.庚子闹“拳”:6.供给:7.廿:出嫁。办事不认真负责,只是表面应付一下。亲切优厚地招待。①满足社会购买力的需要;②按一定规格供应或作为伴随物而配给。庚:gēng天干的第七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庚子,指庚子年,庚子闹“拳”即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指结亲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二十。根据下列提示整体感知课文: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1~2段:母亲……第3~6段:母亲……第7~10段:母亲……第11~12段:母亲……第13~14段:母亲……第15~16段:儿子……第17段:儿子……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理思路:文中叙述了母亲的哪些事?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第3~6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第7~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热情好客第11~12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第13~14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第15~16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第17段:儿子对母亲的感谢,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文章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写母亲高尚的品德;第二方面写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第三方面写母亲与儿女之间的挚爱亲情。在阅读的基础上概括出母亲有哪些高尚的品德?母亲对我的影响又有哪些?还有感受一下母子之间浓浓的挚爱亲情。探究一:从这些事情中体现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探究二: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探究三:母亲与儿女之间的挚爱亲情问题探究学习:母亲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勤俭朴实、吃苦耐劳\.热情好客2.善良隐忍、不怕吃亏4.乐于助人3.坚强勇敢5.探究一我的母亲母亲高尚的品德勤俭朴实、吃苦耐劳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坚强勇敢(软而硬的性格))独立抚养子女长大和父亲的寡姐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3、8段)客人来了,无论手中怎么窘,也设法弄一点东西款待(10、11段)亲自贺吊给亲友帮忙,她总跑在前头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11段)她宁可吃亏,不逗气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血光火焰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12段)善良隐忍、不怕吃亏母亲对“我”的影响爱花,爱清洁,守秩序养成好客的习惯形成了软而硬的性格给“我”生命的教育探究二: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形成了软而硬的性格: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作者在文中写道:“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母亲对“我”进行了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什么是“生命的教育”?所谓生命的教育就是教育我怎样做人。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她用自己勤俭朴实、坚强仁爱的一生,用血汗培育我长大成人,用性格熏陶我立身处世,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母亲是我第一位教师,母亲的教育是我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我最重要的一课,她的教育使我终生受益。一句话,是母亲养育了我,把个性品质传给了我。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勤俭朴实、吃苦耐劳、爱清洁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软而硬的性格习惯为人处世性格母亲与儿女之间的挚爱亲情探究三重点段落以及语句研读重点段落研习:重点分析13段中的细节描写的运用,从中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1、充满感情,朗读本段2、第13段从哪三件事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答案)3、找出第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它所体现出的感情。(答案)寻找细节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第13段:细节描写2.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1.写母亲送三姐出嫁。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一系列的动作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女儿依依不舍的深情。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母亲的四次流泪:1.(第9段)为哥哥流泪表明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疼爱。这眼泪是苦涩的,包含的是一种不舍、酸楚与无奈的复杂情感。2.(第13段)为我升学流泪依恋、自我愧疚,同时充满了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和全部的希望。3.(第13段)为我毕业流泪喜悦、欣慰的泪水,写出了母亲的欣喜和百感交集。4.(第14段)为我不结婚流泪这眼泪是伴着伤心和理解产生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的通情达理。母亲对儿女的关爱无须太多的语言,这正是母爱深沉伟大之处。老舍先生能从母亲无言的表情和举动中体悟到这份真情。无论是三件小事还是四次流泪,都表现出母亲对儿女的无私的疼爱,通情达理,宽容善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四段中表现作者对母亲深厚情意的语句。感激母亲回忆往事,悲伤难过、深深的自责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我廿七岁,我上了英国,给了母亲第二次打击。她七十岁大寿那天,我远在异地,后来听姐姐们说那天母亲只喝了一点酒便早睡了。她想念幼子,而不便说出来。七七抗战后我逃出济南,北平被鬼子占领,母亲想念我,跑到西南来,母亲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对母亲深深的惦念、担心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有那不祥的消息。有母亲的人多少可以有些孩子气。失去了母亲就像插在瓶子里的花,虽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对母亲深深的惦念,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悲痛难过去年一年我没有得到关于母亲的消息。九月份我写信去希望有所消息但当接到回信时才得知母亲已经去世一年了。悲伤难过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小结:老舍早年出国任教,回国后又为抗日救亡运动四处奔波,无暇回家陪伴和侍奉母亲,为此,他一直怀着负疚感;而在母亲去世一年后方才得知噩耗时,他的愧疚和悔恨之情达到高潮,无情地折磨着他的灵魂。他将自己比作插在瓶中的花草,“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他心中强大的根是慈祥的母亲,失去了母亲,他的心将作无根的漂泊。母亲带着遗憾而去,留给儿子的是无尽的留念和深深的自责,这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岂是言语所能描述的?唯以“心痛”二字结束全文,但言尽情末了,给我们留下一道人生思考题:母亲为儿女付出的是多少?儿女回报于母亲的又有几许?这或许是永远的不等式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铭记在心探究四:语言特色(白描:用极俭省的语言记叙人物的动作、神态、对话,写出人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2)、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3)、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亲情作业抒写母爱本节课我们歌颂母亲,颂扬母爱,并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之情,请大家回家后将自己写下来的要对母亲说的话,做的事,说给妈妈听,做给妈妈看,并仔细观察妈妈的反应,将它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本文标题:《我的母亲》(老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2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