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第十五章陶行知教育思想
第十五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墨西哥演讲犁宫小先生陶行知在社会大学与毛泽东在重庆机场与育才学校的同学陶行知(1891-1946年),原名陶文濬,后改名知行、行知。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生于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一、陶行知的生平及教育活动简介他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毕生倡导和推行生活教育。1906年,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座右铭:“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1914年,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先学市政,后主攻教育,师从于杜威。1917年,学成归国,投身于平民教育,受挫后开展乡村教育。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并于1927年3月正式成立晓庄师范。此期间形成并实践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1932年,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首创“小先生”制。1936年7月,他受救国会的委任,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并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1939年7月创办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成为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并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1946年4月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25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8月11日,延安各界2000余人隆重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周恩来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毫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郭沫若盛赞他“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1946年12月1日,陶行知遗体由上海运回南京晓庄劳山脚下安葬。二、生活教育理论(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1、裴斯泰洛齐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2、立足于对传统教育的改革(二)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1、教育即生活。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1)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离开起教育的作用”“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所以陶行知主张学生要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2)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是有高度的一致的。教育要根据生活的需要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3)关系: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教育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生活即教育思想分析生活即教育强调从实际生活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改造生活中接受教育,在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脱离生社会生活、脱离民众方面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将生活与教育的概念想等同,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通过教育改造民众生活的思想基继承了杜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改良思想2、“社会即学校”“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是从生活即教育派生出来的“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在批判杜威“学校即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了,“一切都减少了,校外有经验的农夫,就没人愿意去领教;校内有价值的活动,外人也不能受益。”因此,他批评“学校即社会”是鸟笼,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关在鸟笼子里一样。(1)“以社会为学校”拆除学校与社会的围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作先生,人人可以作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茶馆、戏院、破庙、茅棚等,都可以成为大众的课堂。(*2)使学校与社会结合“学校含有社会的意义”“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总之,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围墙,依据社会的需要、利用社会的力量、在社会中创建新型的学校。所以社会即学校不是主张不要学校,而是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学校,强调扩大学校的范围,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晓庄”、“山海工学团”、“育才”、“社会大学”都是这样的新型学校。社会即学校分析社会即学校在概念上虽然绝对,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校的特殊性。但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拓展了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和环境。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3、“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是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1)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2)“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么学,怎么学便怎么教。”这里所说的“事”就是实际生活,所以说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3)教学做合一的中心在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1)做是因为“行是知之始”;(2)做的含义是“在劳力上劳心”,手脑联盟;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他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这种陈腐的教学方法,它针对注入式的“教授法”,只注意教师的教和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师的教,而且要注意学生的学,“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要把教与学与实际的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是有巨大意义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大众的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的是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合一。(三)生活课程理论生活课程论的主要特点是:①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做的工具,主张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②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代替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③主张把社会之需要与能力,个人之需要与能力及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主要依据。1、对旧课程的深刻批判(1)教科书仅仅是以文字为中心的“识字书”、“论文书”。(2)教科书是“死的书籍”,不是“活的书籍”。(3)教科书是“吃的书”、“读的书”,不是“用的书”、“生活的书”。2、以培养生活力为目的的生活课程理论:(1)生活课程提出了编写教科书的根本要求。“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2)生活课程提出了编写教科书的基本原则。社会、个人及生活事业本体需要的原则。以实际生活作中心的原则。“用处最大最多最急的事物在课程中占有优先权”的原则。“活”的生动有趣的的原则。(3)生活课程提出了编写教材的具体方法。(4)生活课程提出了衡量教科书编得好坏的标准。第一,“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第二,“看它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想了又想的力量。”第三,“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四)生活教育理论的七大特色第一、生活教育的目的——“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新生命”。中华民族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而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又在于中华民族乡村教育的出路。只有通过农村教育改革,培养农村所需要的人才,建立起适合农村需要和发展的新教育。第二、生活教育的培养目标——“真人”。真人就是真善美的人,真人就是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人,真人就是智仁勇俱全的人。陶行知的真人培养目标是针对传统教育培养“假人”的教育提出来的。陶行知的真人目标是针对传统教育为升学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个人发财而读书提出来的。陶行知的真人是针对传统教育中培养“少爷”、“小姐”式的学生提出来的。真人,要具备五种生活力:即科学的生活力,健康的生活力,劳动的生活力,艺术的生活力,改造社会的生活力。第三、生活教育的内容——以“生活”为中心。“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思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想了又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教育内容体系:第一类有关健康的教学内容;第二类有关劳动生活的教学内容;第三类有关科学生活的教学内容;第四类有关艺术生活的教学内容;第五类有关社会改造生活的教学内容。第四、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三条思路: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第五、生活教育的教学场所——社会即学校。“头上顶着青天,脚下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堂,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他工作,一切人,老的、壮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他的先生,也都是他的学生”。第六、生活教育的根本——“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明确学习目的性。要修身养性,具有“大丈夫”的气概。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把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主动精神放在了突出的地位,作为他的全部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要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既反对”沿袭旧法’又反对“异型他国”。五、创造教育思想疾呼实行“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的生命不会被稻草塞满。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的歌声可以在宇宙中飘荡。”(1)解放小孩子的头脑。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就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2)解放小孩子的双手。因为人类的活动靠双手进行,不许小孩子动手会摧残创造力。他批评中国传统教育是不许孩子动手的,动手就要打手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的时候,才认识到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提出了“双手万能”“会用这双手,什么也不愁,穿也不愁,吃也不愁,玩也不愁。小朋友啊小朋友,千万别忘记,求友不如求手。陶行知的一位朋友的太太,因为小孩把她的金表拆坏了,盛怒之下给小孩结结实实地打了一顿。陶行知得知此事后,对那位太太说:“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掉了。”对她说小孩子这种行动原是有出息的可能,建议她带小孩去找修理匠修表,条件是要你的小孩子在旁边看着他如何修理。陶行知说,这样,“你的孩子好奇心就可得到满足,或者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咧。”并说,“小孩子的双手是要这样解放出来”。(3)解放小孩子的眼睛。不要戴上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到事实。“小孩不视便是瞎孩子。”“我们要想创造新民族,只能提倡科学地看。”(4)解放小孩子的嘴巴。有问题准许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儿童应当有言论的自由,有话直接和先生说,并且高兴的心甘情愿的和先生说。”“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
本文标题:第十五章陶行知教育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3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