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PBL教学模式案例光的传播
PBL教学模式案例案例一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此案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小组学习实现问题解决,是一种典型的PBL教学模式案例,可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PBL模式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该案例内容注重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两方面出发,赋予课堂教学新的特点。从信息技术方面看,本节注重联系生活,比如多媒体演示布达拉官夜景,手影游戏等,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从新课程理念方面看,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STS教育。本案例中关于光的传播等相关内容的得出,都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个学习小组的不同实验探究、动手操作最终获得的。以学习小组作为学习单位,并且以确定的不同问题为解决任务,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的过程,既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物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明确了知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尤其对于学生探究方法的掌握和探究思想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另外本案例的设计也充分地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适过课件演示模拟了生活场景,创设了学习情境。又帮助学生从实践获取知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以分组实现学习任务、PBL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使本案例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案例背景(基本信息)设计者:xxx,xxxx中学物理教师学生:xx中学八年级教材: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教学设计指导者:杨薇,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及光速。2.教材编写特点光的直线传播不仅是本章的基础,也是几何光学的基础,进一步学习反射、折射都要用到这节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是以后学习的必备知识。3.教材内容的物理核心思想在这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特意安排了几组可观性强,实验现象明显的实验,便于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关注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对学生进行STS教育。4.教师的思考假如把初中学生将要接触的光学知识看成一座大厦的话,光的直线传播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础,是否把握这一知识点,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光学部分的学习。三、教学(学习)目标与重难点课程标准中的相应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用玩具激光器产生激光,用烟雾显示激光,注意不能直射眼睛),入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增大时,反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也增大。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偏折。教学目标1.如识与技能(1)把握光源的概念,能区分光源与非光源。(2)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l08m/s。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领略光的神奇,光的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小组PBL学习和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教学难点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四、学习者分析学生对光现象并不陌生,在小学自然课中有过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只是认识比较浅显,教师需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观察,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逻辑思维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另外,运用得到的规律解释现象,可以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物理学习中“科学、技术、社会(STS)”的融合与关系。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点,进行探究式教学。但由于八年级学生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与掌握还有不足,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要以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光的传播”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重点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授课时要充分运用现实生活素材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让生活走进物理,同时又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让物理走向社会。根据这一点,教师在设讣这节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实验过程中,学生要自己想办法将光的传播路径“显影”出来,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得出结论。而且结合学生的情况和本节课内容的特点,采用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PBL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含实物投影仪)、激光红外线发射器、小型喷雾器、盛水的小烧杯、小镜子、中间有孔的不透明的罐(另一端是不透明的塑料薄膜)、蜡烛、果冻。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引入新课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出处),如:西藏布达拉官夜景、北京“鸟巢”上方奥运会开幕式时的焰火,夜晚美丽的水立方,灯光下的南京长江大桥等。紧接着,列出一些视觉效果很强的图片:如蓝天、白云、大海、草原等色彩绚丽的自然风光;颜色美观、诱人食欲的蔬菜、水果和果汁等。再列出一组三维立体图片,可以造成一些视觉错觉或动态等特殊效果。学生欣赏利用多媒体展示布达拉宫的夜景和自然光现象。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计算机能将数字、图片等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受的形象,以此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特别是屏幕上出现的彩色画面,能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从而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识活动中去。从而产生无限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讲授新课教师设计情境活动和任务:同学们在小时候或更早的时候做过手影游戏吗?今天,就让大家回到童年,重温儿时的欢乐,谁先来试试?评价一下表演的同学。借助多媒体展示引入新课: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第二章“色彩斑斓的光现象”。教师设置第二个PBL任务:学生做手影游戏学生思考回答找学生来前面做手影游戏,借助多媒体展示来突出效果,设下悬疑从而引入定义。就以学生举出的光源为例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类(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打开电灯,我们就可以看见它的光,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由于光从灯泡到达了我们的眼睛,也就是说,我们要看清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来的呢?1.光源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你知道还有哪些物体是光源?萤火虫、恒星、水母……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做天然光源;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做人造光源。同学们请看一下,老师手里拿着一个激光红外线发射器(用它照射屋顶),那么它是光源吗?为什么呢?【是,可以发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呢?【不是。】我国古代对光的传播规律就早有记载,最早的是4世纪《墨经》记述了一种小孔成像的现象。下面我们重温一下古人观察到的现象。一会儿我们就用手中的小教具也来体验一下古人的成就。2.光的传播老师布置新的PBL小组学习任务: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老师却猜想光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也就是说,光的传播会发生改变。(板书)教师布置PBL小组学习新任务:那到底谁的猜想正确呢?显然,科学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去检验。今天,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进行实验。下面我们欢迎一个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展示:A.用红外线发射器沿白纸照射,显示轨迹B.沿红外线发射器射出喷雾,发现一条光束C.红外线发射器照射蚊香D.红外线发射器照射水分析论证:刚才同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在这些物质中,光是怎样传播的?刚才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积极,思维活跃,并且验证了你们的猜想,有没有同学也验证过老师的猜想是否正确?【有(展示)。没有(请同学再设计实验,探究老师的猜想是否正确。边讨论,边实验。)]展示:A.激光手电照射平面镜,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B.激光手电斜射盛水的酒瓶,光发生偏折,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可以改变学生回答学生观看学生实验多媒体展示若干图片,由学生分组判断哪些属于光源。观看课件里的Flash动画,了解月亮发光的原理,同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多媒体展示小孔成像的原理和过程。结合实物投影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大屏幕突出色彩打出:实验时请不要把红外线发射器对准自己或他人的眼睛。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学生亲身实验及多媒体说明,经历探究,完成光的传播学习。同学们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出示课件),原来光的传播方向还可以发生改变!可见老师的猜想也有一定的道理,而刚才我们也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出示课件)。对比这三种现象,此时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请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光为什么有时沿直线传播,有时传播方向改变了?光到底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情况下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在什么条件下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并提出了这么多新问题,下面让我们都来当一次小科学家,探究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假设: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刚才的实验现象,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展示:光从一种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板书)你为什么有这样的假设?学生:实验中光从空气进入另一种物质(水)时,方向变了。光从一种物质(体)射到另一种物质(体)时,也就是说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设计实验:到底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来验证。哪个小组说说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展示:A.红外线发射器照射平面镜B.红外线发射器斜射有烟雾的瓶子C.红外线发射嚣斜射烧杯(豆浆)D.红外线发射器照射果冻我们看不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能否改进?(用小喷壶在红外线发射器的发射端口喷射。)通过实验,同学们验证了自己的假设。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能否说出光在什么条件下方向不改变(沿直线传播)?结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刚才的探究过程中,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今天所说的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说法不很严密,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做进一步研究。日食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呢?3.光速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放礼花的时候,先看到礼花,后听到响声,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光速大于声速。生活中,你还见到了哪些光速大于声速的例子?(下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完成课堂练习。光速应用(例题)学生观看学生回答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总结各小组学习结论。Flash课件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多媒体展示放礼花过程视频片段,加深学生直观印象。应用多媒体展示光速和相关测量光速的实验,加深学生印象。多媒体辅助多媒体展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人们常用“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来形容一个人眼界狭小,那么我们能否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光源天然光源、人造光源光的传播借助多媒体动画,使学生放松,并设置新的情境,调动小组讨论。及时巩固课件展示八、教学流程图九、课后反思与自我评价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提倡学习的多样化。创设线性探究模块,基本思路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实际应用拓展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努力构建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物理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文标题:PBL教学模式案例光的传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36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