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71.《白银资本》一书说,直到19世纪以前,“作为中央之国的中国,不仅是东亚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这一看法()A.否定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B.肯定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地位C.否认白银在中国的普遍流通D.肯定了纳贡贸易体系的作用2.根据海关统计,1915年我国进出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货物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3000万海关两,1919年更减至1600万海关两。这表明()A.中国经济形势有根本改观B.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C.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D.对外贸易走出了困境3.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了推动中国政治文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但最终还是不能如愿。这主要是因为()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B.没有建立真正的革命武装C.没有充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小4.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系根据清末各商会所商讨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军阀政府()A.把发展实业做为国家战略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C.经济立法借鉴清政府的经验D.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5.某位同学用古诗词来形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哪一时期的状况较为贴切()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甲午战争后C.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D.民国初期6.“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材料表明()A.中国已经实现了近代化B.洋务运动成效明显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D.中国实力超过外国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77.据文献记载,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业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机器制茶业兴起B.海关关税的降低C.国内政局的变动D.因际茶市的扩大8.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9.国民党统治后期,造成我国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外部势力主要来自()A.日本B.英国C.法国D.美国10.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C.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D.加剧了中国的落后11.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曾在奏折中的说:“庶几取外人长技以成中国之长技,不致见绌相形,斯可有备而无患”、“有事可以御悔,无事可以示威”。以下实践活动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A.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B.江南制造总局设计制造军舰C.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D.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12.1916年至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新式煤矿的产量,由44.95万吨增至488.97万吨。l913年至1919年中国的轮船吨数,由13.32万余吨增至28.75万余吨。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近代交通业已形成规模B.蒸汽机使用比较广泛C.重工业获得了一定发展D.列强经济侵略已减弱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71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有()①政府的提倡与鼓励②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4.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说明()A.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B.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C.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D.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15.1874年李鸿章主持筹议海防建设时,大理寺卿王家璧警告他“以夷变夏,即可自强,此大误也”。这主要体现了()A.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B.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抵制C.国防重点由塞防转为海防D.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体制16.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17.据史料记载:1873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A.属近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18.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代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经济成分是()A.自然经济B.洋务经济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清人郑裕孚《淡志室公牍》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山西,“十室之邑,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4/7八口之家,无一人之身元洋货”。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山西()A.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B.洋货已经完全取代土货C.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崇尚洋货风气甚于沿海20.1912—1921年,张謇斥资扩建了几个大生分厂。其间,大生资本集团还热衷于投资其他领域,但很快出现无法更新机器设备的问题,最终陷于亏损负债局面。由此可知,该变局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一战结束导致产品成本增加B.民族工业结构没有发生质变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D.张謇的企业投资理念有偏差2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发昌机器厂原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年合伙成立的一个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业锻造作坊,制造资本为200元。1869年已经使用车床,这是它从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后,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但其制造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魏永理《中国近代经济史纲》材料二在筹办纱厂、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荒地时,张謇都是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他“考诸上海各厂,而加以斟酌”,使纱厂在开创之始就建立了一套精干的企业管理机构。……当兴办实业初见成效时,他用企业盈余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摘编自陈争平《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材料三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1-1919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1919年随着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中国近代经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发昌机器厂的特点。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5/7(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企业发展的有利社会因素。(3)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你有哪些认识?2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具有区域特色,江苏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区,涌现出了张謇、荣氏兄弟等影响极大的民族资本家。他们在中国企业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16年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逝世90周年,张謇,江苏通州(今南通)人,清末状元。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其中有南通师范学校、东台母里师范(东台一中的前身——《百度百科》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著《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材料二百年来,“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的洛克菲勒”,这样的王牌称号一直围绕着荣氏家族,他们在商场上纵横驰骋、独领风骚。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6/7二十世纪30年代初期,荣氏家族的事业达到巅峰。当时申新纱厂约占全国民族资本棉纱厂纱锭数的20%,布机数占28%,茂新和福新的面粉厂规模占全国同行业的1/3左右,占上海市的1/2,其旗下企业总数达21家,赫然是当时国内规模第一的民营实业集团。荣宗敬曾很得意地对友人说:“当今中国人,有一半是穿我的、吃我的。”——《百度百科》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经济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有利条件。(2)结合所学分析二十世纪30年代初期荣氏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7/7答案1.B2.B3.D4.D5.B6.B7.C8.C9.D10.C11.B12.C13.C14.D15.B16.A17.A18.C19.C20.D21.(1)特点:资金少;规模小(从小作坊发展而来);使用机器生产;技术薄弱;受外商企业排挤,最后被外商企业吞并。(2)创新:实行股份制;重视企业经营管理;创办职业教育机构。因素: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3)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异常艰难;国家独立是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碍因素。22.(1)主张:经济立法;通过教育培养经济人才;兴办实业(经营国民生计)。特征: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或出现短暂春天。有利条件:国内:辛亥革命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反帝爱国运动国际: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侵略。(2)条件:国民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有利条件:政府的政策、反帝爱国运动、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列强侵略的放松、民族资本家的自强进取精神、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民族振兴)。
本文标题: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5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