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跨文化管理》PPT
跨文化管理第一章什么是文化,文化如何影响管理一、文化的定义由人类创造的,经过历史检验沉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文化是一个群体共享的东西。其次,这些东西可以是客观显性的,也可以是主观隐性的。第三,客观显性的文化和主观隐性的文化同时对生活在该群体中的人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最后,文化代代相传,虽然会随着时代改变,但速度极其缓慢。二、文化的两个常用比喻一个比喻是将文化比成洋葱,有层次之分。另一个比喻则是文化冰山说,指出文化的显性隐性双重特征。洋葱的比喻:文化层次论文化洋葱只有三层:表层、中层、核心层。洋葱的表层——表层文化是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东西。中层文化指的就是一个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核心文化是一个社会共同的关于人为什么存在的假设,它触及到该社会中人们最根深蒂固不容置疑的东西。文化的冰山比喻把文化看成由两部分组成:显性部分,即浮在水上的可视部分;隐性部分——藏在水下的不可视部分。三、文化的正态分布蔡安迪斯(1994)用文化的“紧密-宽松”概念所表达。所谓紧密文化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同一种价值观被大多数人拥有和共享,二是社会对意见分歧者的容忍程度很低。四、文化与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1、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2、文化对组织架构设置的影响3、文化对企业制度建立和执行的影响4、文化对领导和员工行为的影响第二章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一、六大价值取向理论(克拉克洪和斯乔贝特)1、对人性的看法;2、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3、人们对自身与他人之关系的看法;4、人的活动导向;5、人的空间观念;6、人的时间观念。二、文化维度理论(郝夫斯特)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理论中至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由荷兰管理学者郝夫斯特(Hofstede,1980,1991)提出。“霍夫斯泰德”——《文化的后果》1980;《文化与组织》1991。20世纪70年代末,郝夫斯特有机会对分布在40个国家和地区的11.6万名IBM员工进行文化价值观调查。文化维度理论的要点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益);2、权力距离(人们对社会或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3、不确定性回避(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4、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追求物质还是强调人际和谐)。5、长远导向与短期导向(着眼于现在还是放眼于未来)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人们关心群体成员和群体目标(集体主义)或者自己和个人目标的程度(个体主义)美国人在个体主义上得分最高(92/100),居全世界之冠;而有中华文化背景的群体如新加坡人,中国香港人,中国台湾人(第一次研究中没有包括中国内地,因为那时在中国尚未设立分支机构)在个体主义上得分则很低(29/100)。比较个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目标、个人独立,而集体主义文化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不可分割。2、权力距离一个社会中的人群对权利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接受程度高的国家,社会层级分明,权力距离大;接受程度低的国家和民族,人和人之间比较平等,权力距离则小。比较权力距离大小在组织结构中会有较明显的表现。权力距离大的文化中的组织一般层级鲜明,金字塔比较陡峭,如日本韩国或者中国的企业;而权力距离小的文化中的组织结构一般就比较扁平,如美国、北欧的公司。另外决策方式也不同,权力距离大的国家倾向于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有时即使高喊民主,也是形式为多。权力距离小的国家则倾向于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善于吸纳底层的意见,而作为低层的人也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3、不确定性回避人们忍受模糊(低不确定性规避)或者感到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威胁(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程度。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的人们敢于冒险,对未来充满信心;而高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的人则相反。4、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人们强调自信、竞争、物质主义(事业成功导向)还是强调人际关系和他人利益(生活质量导向)的程度。5、长期——短期导向一个文化对传统的重视程度。郝夫斯特发现四个亚洲国家和地区(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传统的重视,而且有凡事都想到未来的倾向,而非只想当前,做一锤子买卖。三、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蔡安迪斯)1、个体对自我的定义;2、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的相对重要性;3、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决定个体行为时的相对重要性;4、完成任务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相对重要性;5、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程度。1、个体对自我的定义有一个小练习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一个人对自我的定义。这个练习很简单,就是在最快的时间内写完二十个句子,每一个句子都以“我是……”开头个体性答案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是一个友好的人。我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我是一个大方的人。我是一个喜欢忙个不停的人社会性答案我是一个大学生/研究生。我是一个管理人员。我是一个父亲/母亲。我是一个丈夫/妻子。我是美国人/中国人。我是一个勤劳的员工。我是一个基督徒。2、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的相对重要性亚当.斯密的名著《看不见的手》说明的就是这个意思: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能够实现群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市场就是一只无形的巨手,将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关系自动理顺。这当然为追求个人利益提供了理论依据,使追求个人利益者理直气壮。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于是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最重要基本假设。3、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决定个体行为时的相对重要性4、完成任务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相对重要性5、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程度内群体是指与个体有密切关系的群体,如家人,工作中的团队,在有的情况下,甚至同乡、同胞。外群体则是指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的总和,如其他公司的人,外国人或完全的陌生人。当然,内外群体的边界非常弹性,随时间、地点、场合而变。6、水平-垂直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水平个体主义指的是该文化中的个体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他们并不在乎自己是否比别人得到的更多,并不追求自己高于别人;垂直个体主义者不仅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且要求自己好过他人。水平集体主义则指该文化中的个体追求内群体利益的最大化,但并不太关心自己的群体是否高过其他群体;垂直集体主义者既关心内群体利益的最大化,还追求自己的群体好过他人的群体。四、文化架构理论(强皮纳斯)1、普遍主义-特殊主义;2、个体主义-集体主义;3、中性-情绪化;4、关系特定-关系散漫;5、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6、长期-短期导向;7、人与自然的关系。1、普遍主义-特殊主义3、中性-情绪化主要指人际交往中情绪外露的程度。情绪表露含蓄微弱的文化被称为中性文化,而情绪表露鲜明夸张的文化被称为情绪文化。最典型的中性文化国家为日本、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最典型的情绪文化国家为意大利、西班牙和其他南美国家。美国处在两极之间。中性文化和情绪文化的特点在中性文化里,人与人之间很少身体的接触,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比较微妙,因为情绪表露很少,需要用心领会才行。相反,在情绪文化里,人与人之间身体的接触比较公开自然,沟通交流时表情丰富,用词夸张,充满肢体语言。4、特定关系-散漫关系维度描述和解释在不同文化中生活的人在人际交往方式上的巨大差别。特定关系特定关系文化中的人把生活的不同领域分得很清楚,而且领域与领域之间不渗透,不重叠,所以,什么事情都是一是一,二是二,不混淆。例如“对事不对人”就是将事与人分开的思维习惯的结果。他们常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将这件事个人化”或“这不是针对你这个人的”(Don’ttakeitpersonally)。散漫关系散漫关系文化中的人倾向于把所有的生活领域都联系起来,所有的事物之间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他们来说,要不将具体发生的事情个人化是不可能的,Everythingispersonal。5、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注重个人成就的文化是指在这种文化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他人对该人的评价是按照你最近取得的成就和你的业绩记录进行的。注重社会等级的文化则意味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他人的评价是由该人的出生、血缘关系、性别或年龄决定的,或者是由该人的人际关系和教育背景决定的。第三章用跨文化理论解读外国影片一、日本影片《让我们起舞?》(1995)影片所表现出来的日本文化主要特征1、与外部环境保持和谐2、集体主义倾向3、存在导向4、空间的公共性5、注重过去的时间导向二、李安的电影《喜宴》(1993)影片反映的中美文化特征1、个体主义-集体主义2、长期-短期导向3、权力距离4、内外分明5、不苟言笑与情绪外露三、法国影片《爱弥丽》(2001)影片表现的法国文化1、注重过去的时间导向2、情绪外露3、生活质量高于事业成功4、个体主义四、意大利影片《影院天堂》(1989)影片反映的意大利文化1、宗教的地位2、充满肢体语言的情绪文化3、权力距离与社会阶层五、墨西哥影片《浓情朱古力》(1997)影片反映的墨西哥文化1、家族传统2、男/女性别角色3、高语境高情感文化4、迷信与代沟六、印度影片《雨季婚礼》(2002)影片反映的印度文化1、男权文化2、集体主义散漫型关系3、情绪外露感性4、森严的社会等级第四章跨文化沟通沟通信息发出者接受者编码解码噪音——误解——反馈一、什么是跨文化沟通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沟通的方式当面电话电子邮件托人转告博客网上论坛等等二、口头语言沟通的跨文化差异1、直接与婉转2、插嘴与沉默3、高语境与低语境4、联想与抽象1、直接与婉转2、插嘴与沉默3、高语境与低语境语境是指两个人在进行有效沟通之前所需要了解和共享的背景知识,所需要具备的共同点。这种共享的背景知识越多,具备的共同点越多,语境就越高;反之,语境就越低。4、联想与抽象在用语言沟通时,同质文化中的人由于共享的背景很多,所以常常能用倾听者通过联想来了解自己所说的意思。这样的文化可以称为“联想型文化”,与高语境文化有相似之处。(联想收购IBMpc业务)中国文化是一个高语境文化,很多时候表达含蓄,用字隐晦,要他人根据当时讲话的环境以及其他非语言的线索(如声调、表情和动作)去揣测文字背后或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的沟通讲究点到为止,言简意赅,同时强调心领神会。美国文化是一个低语境文化,在沟通的时候强调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把所有要沟通的信息都用明白无误的可编码的文字语言传达出去,常常没有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义,不需“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四、非口头语言沟通非口头语言沟通是指不通过语言在沟通中传达信息的过程,这些非口头语言包括语音语调、眼神交流、身体接触、脸部表情,空间距离等方面。沟通的大部分含义不在语言之中,而在语言之外体现。近70%的意思是通过言语之外的沟通传达的。非口头语言沟通的跨文化差异1、语音语调2、目光接触3、空间距离4、手势,触摸,身体导向1、语音语调目光接触在美国和其他盎格鲁·萨克森文化中,没有眼光接触的沟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与对方讲话时,或听对方讲话时,一定要看着对方,否则会被视为对话题没兴趣,或心里有鬼不敢正视,或性格过于羞怯,总之是负面的评价。3、空间距离一个阿拉伯人和一个日本人在一次商务会议上认识并开始谈生意,阿拉伯人愿意站得很近交谈,日本人就会觉得不舒服,会后退。这时,阿拉伯人觉得太远无法讲话,又靠近,然后日本人再后退。如此反复,半个小时下来,他们已经从房间的一头谈到了另一头。4、手势,触摸,身体导向摇头在大部分国家都是“不”的意思,但在保加利亚和印度南部就成了“是”。拉美人握手时触摸比较柔软,而北美人握手就强劲有力,因此,握手之中,北美人可能认为拉美人太软弱,而拉美人觉得北美人攻击性太强。五、沟通的另一面--倾听的文化差异1、倾听文化2、对话文化和数据文化1、倾听文化倾听文化中的成员很少主动发起讨论或谈话,他们喜欢先认真倾听搞清别人的观点,然后对这些观点做出反应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倾听文化的沟通顺序认真倾听,理解对方的意图,沉默片刻以作评判,进一步提问澄清,提供建设性反应,保留一定的模糊性,模仿对
本文标题:《跨文化管理》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6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