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小学生冬季安全教育主题班会45443
冬季安全教育主题会目的:☺进入冬季后,由于气温下降,冰雪天气增多,对学生住宿、上下学交通、饮食卫生、传染病防控等造成较大影响,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为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确保第四季度平安稳定,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教育局的通知要求,要全面开展冬季安全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树立自救、自护观念,形成安全防范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交通安全☺冬季常有积雪和霜冻,导致路面较滑,有时还有大雾,交通条件比较差。同时,冬季天黑得早,很多学生放学回家时天色已经渐黑,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一、要加强对学生的雪雾天气交通安全教育,广大师生注意上学和放学时的交通安全,放学时不要在学校逗留,在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二、要按时回家,不要在教室或校园内逗留,不要在路上玩耍。三、要教育学生在步行上学和回家时,进出校门应当靠路右边行走。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马路时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过。四、学生严禁乘坐无牌照车辆,严禁乘坐三轮车、两轮摩托、超载车辆等。预防煤气中毒☺冬季用煤炉取暖时,居住在平房的学生要注意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应配合家长认真检查烟囱等通风设施,同时注意经常使室内通风换气,预防煤气中毒。使用煤气灶具时,应调节进风至火焰呈蓝色,使煤气充分燃烧。防滑、防溺水☺进入冬季,河流、机井、景观水道表面结冰,但由于冰层不厚,在冰上玩耍行走时极易发生坠冰溺水事故。要求学生不要在冰上行走玩耍,往返学校经过结冰地带的要绕行,不能走捷径,不能抱侥幸心理而冒险。尤其不要私自到野外结冰水面滑冰。户外冰雪运动中容易发生运动伤害和摔伤,在不安全的冰面上滑冰也非常容易发生冰面溺水事故,各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户外冰雪运动安全教育工作。食品安全☺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防止食物中毒;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不喝生水,不购买无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食品。卫生安全☺爱护环境卫生,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流行病季节,尽量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防寒保暖教育。冬季气候寒冷,学生在户外活动中、上下学路上很容易冻伤,并引发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所以,各班要对学生进行防寒保暖、预防疾病教育。同时要把这种安全教育和合理安排学生户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运动安全☺冬季天气较冷,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易发生扭伤、肌肉、韧带拉伤等身体损伤,请同学们在体育课与课外活动时,遵守体育锻炼规则,作好运动前准备,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注意自我保护,严禁冒险行为。体育老师上课时对活动安全提出防护措施。实验课安全☺在上实验课前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事项;在做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做。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危险。防火、用电安全☺冬季气候比较干燥,火灾隐患比较大。要高度重视学生宿舍防火安全工作和对学生的火灾预防教育工作。教室、宿舍内任何人不准以任何形式乱拉电线,不准连接充电器、热得快、电褥子、暖手宝等电热设备。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严谨燃放烟花爆竹。防拥挤、踩踏教育☺各班要高度重视防拥挤、防踩踏教育活动,教育学生课间上、下楼梯礼让靠右行,上操集会上下楼不求快,要求稳。下晚自习上下楼要按照学校排定的次序下楼,停电时由辅导教师看好学生,没有统一信号,任何人不准下楼,遇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由值班老师引领,按学校的应急疏散演练顺序迅速撤离。老师嘱咐牢记心中1、寒暑假、节假日远离池塘、河流等水域。不到以上这些地方游泳、溜冰、捉鱼虾。不和小伙伴结伙到这些地方玩耍,以防溺水。2、放学后赶快回家,不在路上玩耍,不到同学家玩耍。3、如果到同学家玩,一定要告诉家人,家人同意后才能去。4、放学路上,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向陌生人泄露自己家的重要信息。冬天课间活动要注意什么?1.课间可适当开展一些有益的健身运动,如跳绳、踢毽子等。2.走在有冰冻的路面上要特别小心,预防跌倒摔伤,尤其不能到有冰冻的地方追跑,不得在校园内打雪仗掷雪球,以免砸伤他人。3.在排队下楼梯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不得拥挤和冲撞他人,做到上下楼梯靠右行,预防楼梯口踩踏事故发生。手脚冻僵了应该怎么办?在寒冷的冬季外出活动,常常冻得手脚发僵。手脚冻僵了,千万不要在炉火上烤或者在热水中浸泡,那样会形成冻疮甚至溃烂。那么正确的方法应该怎样呢?1.应该回到温暖的环境中去,使冻僵部位的温度慢慢回升。2.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搓,通过摩擦增加温度,促进自身的血液循环,以恢复正常。
本文标题:小学生冬季安全教育主题班会4544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6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