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袁隆平》观后感党支部组织大家一起观看了电影《袁隆平》,观看一部分后,大家各抒己见讨论了对袁隆平的看法。虽然这次只观看了一部分,之后下载仔细看了一遍,感受良多。首先,谈谈对这部电影中袁隆平的一些了解。电影以生动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举世闻名的生物遗传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十年如一日,倾毕生的精力埋头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这部影片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使人们得以认识、走近真实而杰出的袁隆平,感受到袁隆平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他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远大理想。他勇于面对挫折,越过一次又一次的障碍。记得文化大革命中,“革命小将”对他呵斥,毁了他辛辛苦苦培育的试验田,这些无知的举动严重阻碍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验,但是他没有退缩不前、唉声叹气,依然勇敢地重头再来。三年饥荒中,小凤因为要把宝贵的种子拿出给袁隆平吃而跌落受伤,听到小凤父亲说出那是全家人视为命根的种子,甚至就连小凤妈去世的时候都舍不得吃,袁隆平痛心了。那是新中国最为艰难的时刻,有多少人在挨饿啊!袁隆平说:“我永远忘不了三年自然灾害,刻骨铭心!”花粉败育野生稻苦寻不着;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科研人员缺失;旁人的不解与嘲讽,同事的排挤,一次次沉重的打击,没有击垮这位科研狂人,因为让世界没有饥荒,让农民水稻高产的信念,让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父亲去世了,他没有回家尽孝;儿子年幼,他没有陪着一同成长;他将全身心都投入了他的科研工作中,历经二十余年,终于研制成了三系水稻。1976年,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产量比常规稻增产20%。1995年,在三系水稻基础上,两系水稻研究成功。两年后,67岁的袁隆平又发起了向超级稻的进攻,目前亩产已超过800公斤,而这些杂交水稻增产收获的粮食每年可以多养活一亿人……看完袁隆平走过的人生,深刻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一是要讲科学,二是依靠科学来发展。讲科学,首先就要摆脱愚昧的、蛮干的思维来实现发展,不好大喜功,不片面追求数字。发展归根到底要以科学的思想来指导,要依据科学的精神来论证,要以科学的方法来实现。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少数人的富裕、让大多数人受苦,也不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均等化,而是要在保证绝大多数人的起码幸福的基础上,提倡公平竞争。“以人为本”就是要落实到关切民生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才是对“以人为本”理念最到位的实践。袁隆平在粮食最为紧张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大多数人的吃饭问题,他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动力是对“民以食为天”的深刻认识,那就是要让老百姓吃上饭,甚至能够“在稻穗底下乘凉”,这就是支撑着袁隆平在杂交水稻试验中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理想和信念。作为一名大学生预备党员,学到的东西很多。第一,经历挫折,毫不气馁,一心一意,专研所需。也许有人会说,是那粒无意中发现的稻种成就了袁隆平的神话,那是老天对他的厚爱。但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熟悉这样一句歌词:“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偶然中存在着必然,若没有坚定的信念,毫不气馁的毅力,长期从事“苦中作乐”的艰苦的研究工作,他又怎能“无意”中发现那粒神奇的稻种呢?第二,身体力行,追求真理,勇于实践。他崇敬科学,反对教条主义,敢于挑战权威,不过分迷信苏联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的学说,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货真价实的农学知识。绝非口号喊得好,喊得响,套路线,上纲领,在稻田里造假,在课堂上吹嘘,完全违背自然科学的规律。袁隆平是当时掌握真理的少数人,虽然多数人认为他是错误的,但是他仍然顶着压力,说实话,干实事,用事实证明一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三,全面发展,拓宽能力。袁隆平也并非只懂业务的学究,他喜爱游泳,小提琴拉得很棒,说明他的个人素质很全面。所以我们要注意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专才同时,也要向通才发展。这只是大概的三个方面,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我好好学习,我会以袁院士为榜样,好好学习,刻苦专研,将来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信管1班袁观涛
本文标题:《袁隆平》观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72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