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浅谈如何搞好中职语文教学
1浅谈如何搞好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提要:作为初中阶段基础教育淘汰出来的中职学生,大多数都不能正常接受语文素养再教育,在语文学习方面普遍存在智力或心理障碍。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一切学科教育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语文教学要“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同时语文教学也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因此,搞好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大语文教学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爱好安排教学活动,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找到新的学习动力源,进而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动机。关键词:语文中职教育大语文教学观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没有了巨大的升学压力,教学中,也以专业课为主,文化课的比重已大大降低。作为初中阶段基础教育淘汰出来的中职学生,大多数都不能正常接受语文素养再教育,在语文学习方面普遍存在智力或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尤其是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对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有的学生虽然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准,其综合素质较差,想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理、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弱,学习语文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因为听不懂课和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丧失学习信心。不少学生认为,中职生就应该以专业课为主,语文课似乎可有可无,他们认为自己到职校是来学习专业的,语文和专业是两码事,学不学无所谓,只要专业2课学好了,将来就有好的出路,语文课学不学都没关系,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从不主动学习,更谈不上刻苦努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一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们一旦对某一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竭尽全力去认识它、了解它的内部规律,探索它与外界事物的联系,或者如痴如醉地从事某种活动。对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学习的内动力。它的作用远远超过来自家长、教师的外动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爱好安排教学活动,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找到新的学习动力源,进而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动机。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一切学科教育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语文教学要“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同时语文教学也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因此,搞好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大语文教学观。一、如何适应新形势,转变教育理念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转变观念。首先,语文教学必须树立为就业服务的意识。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的合格的初中级技术人才。语文,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应该为学生的职业意识的形成、职业能力的养成打好基础,做好铺垫。为了真正的体现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必须围绕“职”字作文章,突出职教特色,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服务。3要想培育职业能力,首先得先强化职业意识,要强化职业意识,首先得先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只有充分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才能极大地解放“人”的最大潜能,有益于学生个人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语文教学中必须树立这种以“人”为本的观念来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调动学生的自我意识,作为“人”的自我意识,充分认识自我,认清自身在社会中应占何种地位,应发挥何种作用。其次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认识“他人”,认清他人的优劣长短。再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人”的意识,认清社会发展趋势。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教材,加强双边合作,多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逐步培育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是利用教材,巧设疑问,调动并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二是加强双边合作,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成长。三是加强大语文教学观念结合专业开展语文实践学习,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萌发。其次,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语文,是一门工具性质的学科,是开展其他各门类学科的重要工具之一。将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联系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就业服务。语文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是开展各门类学科学习的一项重要工具。只有学好语文知识,掌握好母语,才便于其它各学科的学习。如果字词不认识,不理解,其它学科的学习就无从谈起。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都有着极强的作用。教学中应注重利用教材合理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的学习能力,并且可以逐步将之推广到4其它各学科的学习活动之中。为进一步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加强语文教学与职业能力的结合程度。我们主要从如下方面着手:(1)大胆取舍教材,改变课程内容设置,突出职业性、专业性特点来进行教学。结合各专业特点,合理地调节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突出各专业的特点。(2)实行分层次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同一专业,学生文化层次也有高低,我们有必要划分知识模块,划分掌握层次,层次可划分为合格、良好、优秀三部分,然后根据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有利于大部分学生掌握必备的语言知识,形成必备的语言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语文教学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里,也应该贯穿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通过各种活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建立人文意识,人文思想,完善职业教育构成,为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添砖加瓦。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做的工作。第一:备课方面。首先,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了解学生。知道自己的学生心里在想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厌烦,知道学生的语文水平,智力情况。然后就要想办法引导学生思考下面三个问题:我学到什么程度?我怎样达到这个程度?我是否达到了这个程度?这样就涉及到学习目标,又关系到怎么学,即如何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还关联到学习的评价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就会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良好习惯。其次,有针对的备课。备课应建立在对学生特点的了解之上,应该激发学生5兴趣,让学生有所收获。难度要合适,太难学生失去兴趣,太简单学生又不屑于顾,因此课余应多了解学生对讲课内容的评价。另外,多用些感性的材料,再适当的加些理性的内容,不仅要多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且有必要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提高他们的能力。最后,要灵活的把握教材。中职教材中的许多课文与高中的课文内容是一样的,但考核的要求却不尽相同,高中注重的是知识点的渗透,以备高考;而中专则要求体现“学以致用”,注重实用性。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绝大多数教师都采用高中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学也就步入了应试模式。因此备课时,在广泛了解学生基础后,有意识地增加一些课外阅读,删去原有教材中的过时篇目,同时要渗入与课程相关的富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信息,以达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的目的。第二:教学内容。首先,内容要有吸引力。中职学生厌学,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引导,由浅入深,一步步地把学生引入文学殿堂。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课本与现实联系,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逸事,成语典故等,把握时代的脉动,将最新的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有机的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其次,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专业密切相关。中职生多重专而轻文,语文教学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从而使学生提高对语文学科的重视,更加热爱语文学习。比如,学生普遍对文言文有一种厌烦情绪,那么教师在授课时应有6意识地将古人的良好品德与现有专业的职业道德联系起来,使文言文学习与职业道德的熏陶成为互补。再次,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语文只有用才会越来越会用,越来越有用,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体现实用性,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是有用的,有趣的,有生命力的。只有让学生学会用语文,才会让他们真正感到语文的魅力。比如学习《记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结合录像给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在当地做村长,你将带领村民如何防治泥石流?一旦发生了泥石流,你又将如何指挥疏散被围困的村民?第三: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把中职语文教学与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的关键。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主要通过专业课完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则可以通过语文课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语文教学主要阵地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任务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和有关活动,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懂,而且要教学生学会,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教方法,教会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掌握规律性的东西,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要启发学生的思维,首先要打开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思路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要富有启发性。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激疑”,并且要“激”在关键之处,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思考、议论和补充,然后得出结论.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不待启发,学生自己能主动地多思多想,所以教师提出问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激发学生自己提出各种问题,以进一步打开思路,在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总是有一些是问在点子上的,我7就及时抓住这些问题作范例,既让其他学生有所仿效,从而学会提问,又以此为突破口,或讲、或议,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教学可以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获得知识,而不是机械的接受,长期的锻炼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第四:课堂教学。首先,具体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加入自己的想象,将课文还原到原来的生活情境里,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读者感受并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活经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亲其师,信其道。”创造融洽的课堂气氛,创造一种“如沐春风”愉快的教学环境,用教师的爱憎情感、一言一行,用自信、乐观、敬业的积极一面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其次,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互批作文,互换教与学的角色,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兴奋。批者在阅读他人作文的同时,得到知识的更新。被批作者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很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因而在互相交流、互相协作、互相促进中,培养了学生求得进步的良好心理素质。这种课堂教学会让学生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会是一个很好的提高。第五:课堂外的语文学习。现今社会是开放时代,每个社会成员都要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共事。每个人都要融人社会的大环境中,才能使自己逐步完善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认为:有四种学习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这四种学习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的学会共同生活即指能与他人一道参加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这样才能与他人携手并进。在语文教学中,教8师应该灵活的运用语文学科的开放性,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很好的锻炼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比如,在讲授《药》这一课时自然要分析人物形象,那就可以根据需要把全班同学分成
本文标题:浅谈如何搞好中职语文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7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