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5章--农村产业结构
第五章农村产业结构第一节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一、农村产业结构的概念(一)产业的划分—产业:人类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的泛称,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划分产业的方法有两种:依据产业的性质来划分:—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二产业:加工取自然界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从第一、二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并未这两个产业提供社会服务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便于统计口径的角度来划分:—第一产业:广义上的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林业)—第二产业:广义上的工业(制造业、采掘业、煤气、蒸汽、电力、供水)—第三产业: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二)农村产业结构的概念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例。简单地说,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各自所处的不同地位和所占的不同比例。通常用各产业的产值及占用的劳动力数分别占农村经济总产值和总劳动力数的百分比来反映。农村产业结构中包含有众多的亚结构:农业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农业部门结构,等。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关系前者强调各产业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的地位,而后者强调的是产业结构中的行业构成,其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农业是3大产业之一,农村并非只有农业,因此,两者之间是一种从属关系,即农村产业结构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村产业结构的组成部分。(三)农村产业结构的层次包括三个层次的子系统。第一层次: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第二层次:各产业内部结构,如第一产业(农业)内部的第二层次子系统为种植业、林业、牧业与渔业等;第三层次:一般指种植业、养殖业等的内部结构,如种植业的子系统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等。也有另一种划分方法,即将种植业、养殖业等的内部结构作为第一层次;农业结构为第二层次;一、二、三产业间的结构为第三层次。二、农村产业结构的特征(一)农村产业结构的脆弱性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相当脆弱,主要表现在演进状态上的低层次性,农村产业结构中起主导作用还是第一产业;其次表现在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弱。(二)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性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各发展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发展过程可以缩短。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是后一阶段产业发展的基础。从我国各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工业化还没完成,农村产业仍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力量。(三)农村产业结构的产业关联产业关联: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通过价值与实物两种方式实现关联。产业关联存在两个层面:—内部各产业间的关联;—农村产业与农村之外的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因农村产业间存在着种种联系,所以农村产业中某一或某几个产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四)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规律受到双重规律的支配。—自然规律。主要指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农业受自然规律的影响(一是生命体有从生到死的自然成长过程;二是生物体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经济规律。主要表现在价值规律与产业地位更迭两方面。(1)价值规律;市场供求影响价格,商品价格变化影响产品生产规模和产量,从而促进产业优胜劣汰和生产力发展。(2)产业地位更迭;各产业的地位因供需价格发生跳跃性变化而变化,使得支柱产业发生更迭现象,由此推动经济发展。(五)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产业结构演进遵循克拉克法则: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第二节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一、农业结构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种植业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体,围绕着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进行布局和安排。(一)种植业1.粮食作物(谷物、豆类、薯类作物)存在问题:单产水平与国外高产水平有一定差距,且地区间不平衡。改善方法:—增强农田生产能力以提高单产;—积极发展小宗粮食作物的生产;如谷子、高粱、荞麦、绿豆、赤小豆等。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花生、烟草、糖料、麻类、药材等。各类经济作物的生产现状与问题:—棉花: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种植面积和总产不稳,单产不高,且布局分散,品质较差。—油菜: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但生产不稳定,单产低,地区间不平衡;油菜籽含油量低,油质差;加工技术条件差,综合利用不够。—花生:重要的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且单产提高潜力大。—烟草:重要的嗜好类作物之一,面积不稳,晾晒烟面积与烤烟比例失调,烟草质量不高。红塔集团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甘蔗和甜菜:重要的糖料作物,我国糖料作物生产尚不能自给,总产不稳,单产不高,布局不合理,产区分散。—麻类作物:黄、红、苎麻种植面积最大。苎麻是传统出口商品,但品质需改善;黄、红麻种植分散,单产不平衡,种子生产不稳定,质量较差。糖料作物食用方法:煎炸、凉拌、腌制作用:抗肿瘤、降脂保肝、降压等—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栽培技术不规范,品质良莠不齐,布局分散。天麻三七石斛3.其他作物—青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近年来稳中有升—绿肥作物:种植面积下降。—蔬菜、瓜果类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2020年的要求是:棉花总产达到700万吨,油料4500万吨,糖料20亿吨。(二)林业经过多年植树造林,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1.93%(截止2016年),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到2035年达到26%、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现有森林资源和林业配置结构特点:1.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多集中在边远地区三大区域(东北、西南和南方)占全国80%以上,而广大的华北、西北属少林、无林地区。三大区域的森林集中区也分布在偏远、交通不便的江河上游。2.用材林比重大,防护林和薪炭林比重小,林种结构不合理用材林面积占总量的67.0%,防护林占12.2%,薪炭林占3.7%,特用林占2.6%,经济林占11.5%,竹林占3.0%。林种结构不协调。3.有林地质量较高,但现实生产力低我国林地资源质量较高,一、二等地占90%以上,但是现有林地生产力不高,全国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2%左右。4.宜林山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我国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6亿hm2,但有林地面积仅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5.7%,而世界上一些林业发达国家的林地利用率大多在80%以上。我国发展林业的土地潜力很大。㈢畜牧业◦畜牧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我国畜牧业生产较为分散,产值较低,一向居于从属地位。从现代观点和长远观点来看,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呈加快趋势,并将成为独立的产业。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1.主要畜禽产品产量结构肉、奶、蛋是畜禽饲养业的主要产品。2011年,全国肉类总产量为7965.14.8万t,奶类总产量为3657.85万t,禽蛋总产量为2811.42万t。2.畜群结构我国农区与牧区畜群结构有很大差异。牧区牲以放牧为主,畜种类别以牛、羊、马、骆驼为主,畜群结构中猪与牛、羊、马的比例大约为11:84;农区主要是以家庭畜禽饲养为主,畜种以猪、牛为主,猪与牛、羊、马的比例大约为64:34。(四)渔业◦我国渔业生产现状:1.海洋捕捞渔业已退居我国渔业生产的次要地位1985年以前,海洋捕捞渔业产量占全国水产品总量2/3以上;现在占1/3左右。2.淡水和海水养殖业潜力很大我国500万hm2的淡水可养水面只利用了60%左右,海水养殖潜力也很大,约200万hm2滩涂、浅海水域的利用率不到10%。3.鱼类种群结构我国海洋鱼类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为主,海洋水产品中鱼类约占60%,但目前蟹类、贝类以及藻类的比重有增加趋势。淡水鱼类以鲤科鱼类为主,约占一半以上,主要经济鱼种有青、草、鲢、鳙、鲫、鳊、银鱼等。在淡水水产品中,鱼类的比重在90%以上。二、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成就我国经济迅速发展,33年间(1978~201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129倍,同时,在构成上大有改善,三次产业的产值大小顺序由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变为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成就在于——1、农业的基础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与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的比例得到了改善2、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发生了变化3、农村第二产业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从无到有,发展成了独立的产业部门三、农村产业结构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但仍不合理2、农村工业发展迅速,但近年来发展速度放缓主要原因:①技术水平较低;②能源和原材料得不到保证;③缺乏现代管理手段,发展存在盲目性;④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短缺。3、农村第三产业较过去亦有了很大发展,但依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农村商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以及农村技术服务与农村教育等方面仍较为落后。思考题农村产业结构的层次及内涵。第三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困难)1、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另一方面,农民思想观念陈旧2、农业资本投入不足①国家安排的基本建设总投资中,农业基本建设资金比重降低;②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减少;③本该在农业投入中承担较大份额的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也呈下降趋势,还时有挪用、挤占现象发生;④农业建设利用银行贷款与外资的难度大、比重小;⑤农村集体及农民个人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水平呈下降趋势。3、农业科技水平低,技术落后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与步骤㈠目标目标是使产业结构趋于协调,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生产资源在农村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最佳配置和农村经济活动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简言之,调整的目标就是要使产业结构合理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说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是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应该具备以下特征①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增长;②三大产业的产值日益增长,但比重大小顺序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且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远多于第一产业;③种植业与养殖业内部结构合理化(粮食比重下降,经济作物与饲料作物比重增加;生猪比重下降,草食性的牛、羊、兔、禽等比重上升);④农产品品质及其商品率大大提高;⑤各产业协调发展,三大效益高度统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开拓市场,搞活流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保证第一产业绝对增长,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快速增长,相对比重尽快提高。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1.因地制宜的原则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订方针,采取调整措施。2.循序渐进的原则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个渐进的过程,要搞好总体规划,循序渐进,有步骤、分阶段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即要从长远目标入手,以服务现在、着眼未来为宗旨,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保护和环境规划结合起来,寻求长远综合效益的持续提高。4.以市场为导向,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过程。须以市场为导向,但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予以正确引导,以克服市场机制本身的弱点(信息传递的滞后性、目标的短期性等)。5.质量效益原则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了买方市场,因此在稳定基本农产品供应的前提下,必须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步骤1.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综合评价2.拟定方案3.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论证4.经过实践收集反馈信息
本文标题:第5章--农村产业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7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