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范仲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地理位置返回上页下页岳阳自主回答以下问题:•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并概括中心。•2、本文第一段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第五段中说的“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3、第三、四段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第五段的“进”指什么?“退”指什么?“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6、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第五段中的“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写作背景中文名范仲淹别名朱说、希文国籍中国北宋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真定府出生日期989年(己丑年)逝世日期1052年(壬辰年)职业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毕业院校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信仰儒学主要成就州县办学、戍边御敌代表作品《岳阳楼记》、《明堂赋》、《上执政书》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卒葬地河南洛阳范氏家族墓地作者简介成语故事:断齑划粥范仲淹自幼丧父,随母亲改嫁到长山朱家,就读于长白山寺。他在生活十分困顿的情况下发奋苦读,常于寺中熬一锅粥,划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取山韭野菜,切成数段,用盐腌一腌就着吃。这样度过三年,终于考中进士。(《续资治通鉴》《湘山野录》《幼学琼林》等书对此都有记载)齑(jī):酱菜或腌菜之类。释义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指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寓意比喻不怕生活艰苦,仍然坚持刻苦学习。返回上页下页初读课文•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骄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破句:在不该断句的地方读断或点断注释:按课本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重点掌握加红色的词语返回上页下页规模唐今贤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贬官做太守注意:不是“守卫”之意同“嘱”二、疏通文句口译课文难句解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要按现代汉语习惯颠倒语序: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唐贤今人”的语序应是“唐今贤人”,即唐代和当代的贤人。这叫“互文”。•在上面刻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返回上页下页注释:返回上页下页水流浩大的样子聚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能壮丽景象这样,那么那降职远调的人诗人日光难句解释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既然)这样,那么(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水湘水的尽头返回上页下页注释:返回上页下页这个说坏话国都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昏暗另见后面“说文解字”冲向桅杆桨迫近像那说文解字:冥•下面的“六”是两只手。返回上页下页•冥,两只手把天幕拉上,表示“昏暗”。•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注释:返回上页下页鸟儿栖止另见后面“说文解字”至于又如有时洁白明亮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全一起圆形的玉说文解字:集上半部分是一只鸟的象形。本意是鸟落在树上,即栖止。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返回上页下页注释:返回上页下页啊!为……忧虑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研究为……忧虑或许没有难句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返回上页下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高高的朝堂上就为百姓忧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处在遥远的江湖上就替君主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主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于)天下之忧而忧后(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返回上页下页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属宾语前置,需颠倒语序:吾与谁归。除了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1、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三、质询研讨深入理解被贬,总不是什么好事,范仲淹在文章一开头便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是否让老朋友难堪呢?(课文为什么这样开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才一年工夫,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还重修了岳阳楼,这样开头,既是对他政绩的赞扬,也是为他的被贬鸣不平。•还呼应后文,劝勉他“不以己悲”。返回上页下页2、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3、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写景的句子是?其中哪两个字最有气势?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问题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是全文“关节”。•上承岳阳楼大观,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进而引出关于“古仁人之心”的议论。返回上页下页4、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5、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6、朗读第3段,想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7、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8、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迁客骚人“会”于此?•屈原、贾谊、李白、杜甫、孟浩然、柳宗元、刘禹锡、张说……•现在又有了一个滕子京。返回上页下页指出第三、四段写“迁客骚人”心情的句子。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些迁客骚人因什么而或悲或喜?•因物(景物)、因己。返回上页下页9、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0、“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11、“进”指什么?“退”指什么?“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箴之意。13、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14、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前人之述备矣”呼应前文哪一句?“前人之述”指的是什么?•呼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返回上页下页四、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为什么洞庭湖的“胜状”写得这么简略呢?•因为写景不是本文目的,目的是借景书怀,并劝勉滕子京;•还因为“前人之述备矣”。返回上页下页结尾一段使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这段文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1.抒发政治抱负,2.点明全文主旨。返回上页下页抒发自己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语句(本文主题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返回上页下页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与规箴之意的句子是:微斯人,吾谁与归?从第五段找出四对反义词1.喜—悲2.进—退3.先—后4.忧—乐返回上页下页一、写作的缘由藤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属予作文以记之二、1描写洞庭全景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
本文标题:岳阳楼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8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