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学基础知识和林县国税局王多军前面的话普通人对国学的认识一、深奥二、遥远后母戊鼎(司母戊鼎)商第一讲导论什么是国学?国学包括哪些内容?四羊方尊商一、“国学”的本意“国学”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什么是国学?毛公鼎西周二、“国学”概念的源起与演化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一)、张之洞:张之洞提倡:“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后来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可见,相对于新学而言,国学指旧学;相对于西学,国学指中学。(二)、章太炎:为了弘扬国学,章太炎发行《国粹学报》,出版《国故论衡》,于是“国学”又有了“国粹”和“国故”的称谓。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三)胡适“‘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四)吴宓“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本院所谓国学,乃取广义,举凡社会之方法,西人治汉学之成绩,亦皆在国学正当之范围以内,故如方言学、人种学、梵文等,悉国学也。”(五)邓实“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六)季羡林:“大国学”“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七)、国外学者外国学者称研究中国的传统学问,一般叫做“汉学“、“支那学”或“华学”。至于“中国学”的称谓,则是海外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和现当代学术的合称。镶嵌琉璃错金银漆壶西汉三、对“国学”概念的总结国学,一国固有之学术。一般来说,是指对中国古代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学术的认知与学习。国学有三个层面:(一)它是一种知识体系(二)它是一种文化传统(三)它是一种思维智慧。漆耳杯汉国学包含哪些内容?以学科分,国学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音韵学、文献学等;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为主导,影响最大,其余各家列从属地位;以《四库全书》分,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内容分,国学分为考据之学、义理之学、经世之学、辞章之学。第二讲国学基础知识一、考据之学二、义理之学三、经世之学四、辞章之学踏飞燕铜奔马汉一、考据之学考据之学是实事求是地考查真相的学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考求文字的真相2.考求书籍的真相3.考求文物的真相舞马衔杯纹银壶唐代(一)考求文字的真相1、研究字形结构的文字学2、研究字音的音韵学3、研究字义的训诂学法门寺纯金四门塔唐代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1、百姓战国以前,多为贵族的总称(当时贫民无姓)。商代贵族总称“百姓”。战国以后,“百姓”多为贫民的通称,与“民”同义。《孟子·滕文公上》:“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2、民古代有别于君臣之称的众庶。《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匹夫古代多指平民中男子,或一般人。《吕氏春秋》:“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惜,此之谓全德之人。”4、布衣即“平民”,古代对百姓的称谓。由平民不能穿丝,只穿麻、布而得此称。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黔首战国时秦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后世亦有用者。“黔”,黑色。“黔首”,即黑头。秦尚黑色,贵族加冠,平民一律以黑布包头,故称“黔首”。6、黎民古对平民百姓的称谓。虽说法不一,但皆指平民。一说,“黎”,黑也,“黎民”犹秦之“黔首”;一说,“黎民”为“九黎族之民”。《诗经·云汉》:“周有黎民,靡有孑遗。”7、黎苗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黎苗”犹“黎民”,指众民。《后汉书·邓皇后记》:“损膳解骖,以赡黎苗。”8、黎燕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史记司马相如·封禅书》:“正阳显见,觉寤黎燕。”9、氓隶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10、赤子指代百姓。《汉书·龚遂传》:“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11、白衣因其穿白色衣服,以此指代百姓。《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12、白屋古代平民的房子不涂彩绘,因名“白屋”,后以此代指平民。《汉书·萧望之传》:“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13、丁口我国古代社会中以成年男子为劳动力(人丁),因而又以此称代百姓。《促织》:“里胥滑黠,假此科敛丁口。”14、白身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亦称“白士”、“白丁”。高适《送桂阳孝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晋书·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5、庶人亦单称“庶”,亦作“庶民”、“黎庶”,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庶”,众多。“庶人”即众人,指百姓。《左传·襄公九年》:“其庶人力于农穑。”16、褐夫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褐”为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袄,为贫贱人之服。“褐夫”为衣褐之人。《孟子·公孙丑上》:“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17、黎藿本指粗劣饭菜,贫民生活困难,常以野菜充饥,就以“黎藿”代替百姓,意为吃粗劣饭菜的人,用以区别肉食者。陈子昂《感遇二十九》:“肉食谋何失,黎藿面纵横。”18、蒿莱指野草,杂草。百姓多住乡野,故称蒿莱。陈凤梧《明》:“我愿吾皇法三代,早施仁政及蒿莱。”19、苍生本是草木生长的地方,有时也借指百姓。李商隐《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20、闾阎本指里巷的门,也常指贫民。《史记·苏秦列传》:“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秦。”21、闾左古时贫者居于闾左,富者居于闾右,“闾左”借指贫民。《史记·陈涉世家》:“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22、民众古时对百姓的称谓。《公羊传》:“赵穿缘民众不悦,起弑灵王。”23、生灵古时对百姓的称谓。《梁书·张缵传》:“拯生灵于宇内。”24、野人我国是农业大国,过去种田的多是穷人,百姓多指那些在田野里耕种的人。因此又称“野人”代指百姓。《孟子·滕文公》:“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二)考求书籍的真相1、研究书籍记录的目录学2、研究书籍版本的版本学3、研究书籍勘误的校雠学4、研究佚书辑录的辑佚学5、研究书籍真伪的辨伪学6、研究书籍年代的避讳学八棱秘色瓷净水瓶唐代(三)考求文物的真相1、调查、发掘、整理研究古迹、文物的考古学2、研究钟鼎彝器、碑铭刻石的金石学3、研究龟甲兽骨刻写记号的甲骨学4、研究出土竹简、帛书的简帛学5、研究西域文献的西域学6、研究敦煌文献的敦煌学7、研究清宫内阁大库档案的档库学等。蟠龙纹甗(二)义理之学义理是研究国学的思想理论、内涵精神之学,也可细分为下列诸项:1.诸子学说2.两汉经学3.魏晋玄学4.道教神仙之学5.六朝隋唐佛学6.宋明理学7.乾嘉朴学8.新儒家唐三彩马(1)儒家①起源:《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②代表人物:先秦:孔子、孟子、荀子汉代:董仲舒唐代:韩愈、李翱宋朝: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明朝:陈献章、王守仁、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清朝:戴震、阮元、曾国藩③经典著作:十三经:《诗经》、《尚书》、《周易》、《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仪礼》、《周礼》、《礼记》、《尔雅》、《论语》、《孝经》、《孟子》④思想旨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子学说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阳明)(2)道家①起源:司马谈《论六家旨要》“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②代表人物:老子、庄子③经典著作:《老子》、《庄子》④思想旨要:自然无为老子庄子(3)法家①起源: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無教化,去仁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於殘害至親,傷恩薄厚。②代表人物:韩非、商鞅、申不害、慎到、李斯③经典著作:《韩非子》、《商君书》④思想旨要:法、术、势韩非李斯(4)墨家①起源: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②代表人物:墨子③经典著作:《墨子》④思想旨要:兼爱、非攻墨子(5)名家①起源: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为之,则苟钩析乱而已。②代表人物:公孙龙、惠施③经典著作:《公孙龙子》、《惠子》④思想旨要:辩名析物(6)阴阳家①起源: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②代表人物:邹衍③经典著作:《邹子》④思想旨要:阴阳五行(7)纵横家①起源: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②代表人物:张仪、苏秦③经典著作:《张子》、《苏子》④思想旨要:连横合纵(8)小说家①起源: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③经典著作:《伊尹说》、《鬻子说》、《虞初周说》、《青史子》(9)农家①起源: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②代表人物:许行(10)杂家①起源: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②代表人物:尸佼、吕不韦、刘安、东方朔③经典著作:《尸子》、《吕氏春秋》、《淮南子》两汉经学(一)简介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汉武帝即位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使得经学日益兴盛和发展起来。汉代经学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汉朝是经学发展最为繁荣和昌盛的时期。(二)代表人物董仲舒、班固、公孙弘(三)经典著作《春秋繁露》、《白虎通义》(四)思想要旨魏晋玄学(一)简介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二)代表人物王弼、何晏、裴頠、郭象(三)经典著作《道德论》、《老子注》、《庄子注》、《周易注》(四)思想要旨道教神仙之学(一)简介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成仙、救济世人,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世界也
本文标题:国学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9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