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人才培养
摘要:文化产业的核心就在于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也就发展了自己国家的文化。要想发展文化,就必须首先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根本途径便是要迅速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复合性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实施人才战略才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关键词:文化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人才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中图分类号:G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05)02-00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张强目前,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界的共识,尤其是十六大将其作为战略目标正式提出之后,我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然后怎样认识文化产业,怎样发展文化产业,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核心问题,二是瓶颈问题。文化产业的核心就在于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也就发展了自己国家的文化。为什么说现在是“西学东进”而不是“东学西进”,为什么说现代中国许多人被西化,而很少有外国人被“中化”,表面上看是文化的影响力问题,究其深处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因。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不如人家强,文化的广告效应、传播力和影响力当然也就远远要逊色于人家。电影剧院里都是外国大片,电视机里放的都是日、韩剧,街面上流行的都是欧美音乐,尤其是在孩子们身上,天天看卡通漫画都是人家日本的,看的动画片都是人家美国的,玩的游戏大多是韩国的。总这么下去,我们的花朵们天天浇人家的水,吸收人家的肥,从小就被异化了,就被西化了,就被洋奴化了,这种情况,我们愿意看到吗?当然不愿意,因此我们必须要抓紧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不发达,文化就不会繁荣,要想发展文化,就必须首先发展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落后,不要说欧美,就是同韩、日等国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缩短差距、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对于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业内许多专家、学者开出了一剂又一剂良方,有的提出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有的强调加大资金投入的必要性、有的着重市场化的影响,还有的倡议要加快内容产业的发展。其实这些观点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看表面,而不究其本质;只抓一点,而不计其余。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再所难免,但是这众多的不足之中,我们将必须要找出影响力的一点。要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首先认识到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我认为,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根本途径便是要迅速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复合性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实施人才战略才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与其它行业不同,其它产业大都是从事物资生产,而文化产业则是从事精神生产的产业。因此,同其它行业相比,它不是单纯固定资产的积累和原材料的投入,而是更注重于人力资本的投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仅以动漫制作为例:我国动漫从业者约为1万人,只及韩国的1/3,更远远落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由此而造成我国卡通动漫发展的落后,电视节目中及市场上外国动漫作品唱主角的现象便不足为奇了。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优先开发物质资源还是优先开发人才资源这一问题,出现了两种不同做法,导致了两种不同结果。一是实施物质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如许多发展中国家);二是实施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大多数发达国家)。两种不同做法带来的结果是,后者的优势明显地大于前者。中国的物质资源并不丰富,只能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之路。而文化产业是适应人才资源优先开发的最好领域。另外,实施人才战略,也是实施其它发展战略的基础和保障。现在,我们中国在经济领域常提的一句话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这句话用之于文化产业是最适合不过了。文化产业是以人为本的产业,有人说要体制改革,但体制改革首先改的是现行的人才体制、有人说要优先发展内容产业,但内容产业存在的根本是技术,而技术的载体便是人。还有人说要加大资金投入,大家试想,没有人才、没有技术、没有项目,资金往哪投,还不都打了水漂?中国的电影厂做不出《黑客帝国》一类的高技术大片,电影《英雄》的后期特技也是拿到外国才做完的,这些都进一步表明,我们缺的不是资金、不是体制、不是热情,而是人,是拥有技术的人才!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而文化产业人才发展起步就更晚。但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同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实施人才战略有优势,也有不足,有机遇更有挑战。概括起来便是三优三劣。其优势:一是我国有丰厚的文化沉积和底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璀璨夺目的文学瑰宝、源远流长的传统长河。民间工艺数不胜数、各行人才举不胜举。这些都是为其它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也是我们本国文化特色和民族文明优势的显现。试想,我们把这些都开发出来,把这些传统人才都利用起来,孙悟空何愁打不过唐老鸭,哪吒何愁敌不过圣斗士。然而要开发这些资源,没有人才不行,不发展人才战略不行。二是我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我国有13亿人口,是一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大国,人才开发潜力巨大。但另一方面,我国在文化产业领域却存在人员总量偏少、精英不多、结构不均等问题。文化部系统的从业人员大约有90多万人,加上影视、出版、广告等部门,中国整个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大约700万人,占总劳动人口不足1%。上述数字,体现出来一个人力资源结构的问题,只要调整得当,我国文化产业人才数量和人才质量就必然会得到较大的发展。三是国家扶持和政策支持。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所有战略的‘制高点’和根本保证,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缺乏不竭的动力。”2005年,国务院两次下文鼓励非公经济进入文化产业,特别是8月份下发的《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进行一步鼓励非公经济进入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领域。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人才发展重视和扶持。同时,人才强国战略的执行也为文化产业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以上说的是几点优势,当然,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我们只讲文化事业而不讲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才做出区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同其它国家相比,发展还很不成熟。二是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我国只有文化事业而不讲文化产业,因而高校一直没有设立文化产业类全日制专业,更没有这方面的研究生培养。及至近期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才稍有改观。目前,有些高校在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开始设立“文化事业管理”一类的专业。一些重点院校也已经意识到设立文化产业专业和相应研究机构对社会急需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建立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北师大、云南大学、上海社科院、山西省成立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教育部还首次批准了山东大学、云南大学等4所高校创办文化产业管理类本科专业。但就整体而言,在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还存在着整体数量不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素质培训与技能培养相结合、专业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等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特别是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不足。三是专业性人才及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入世后我国应对国际挑战所面临技术、产品、市场压力,更凸显了专业性的人才短缺和不足。我们国家并不缺乏传统人才,但如何将传统文化转入市场,将文化形成产业,将本土文化与国际商贸接轨,这一类的人才则少之又少,既懂文化又懂经济,既懂开发又懂市场,既懂产业又懂法律,既懂国际贸易又懂市场运作的外向型、创新型、复合型、协作型人才在人才领域难得一见。只有涌现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从事文化产业的高级经理人,由他们统领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才能完成促进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宏伟大业。在这一方面,我深有体会。我们在一些文化产业项目运作过程中,需要接触到方方面面,没有复合型的人才不行,而现在符合这种要求的人才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我国人才培养机制的缺陷。另外,我们一些专业技术领域的人才还十分匮缺,这些专业领域存在人才数量少、从员人员整体水平低等现象,上面所说的卡通动漫领域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其它影视、演艺等领域也都不同程度上存在这一问题。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人才,要适应时代需要、要适应市场需求,文化产业人才发展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这就必然要求我们选用和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实施人才战略方面要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总结、不断发展。长期在文化产业领域工作的人,对此有切身的体会。人才的培养和提高,有两种方法,第一是个人的努力,第二是企业的促进。把这两方面做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就是:一个是拉的关系,一个是推的关系。二者相携而进,缺一不可。与这两种方法相适应的是两个平台:第一个是企业所搭建的人才培训平台。要求企业或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能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这是纸上谈兵的阶段。二是在企业内部所形成的人才锻炼平台。鼓励大家岗位练兵,在实践中去学。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和单位要敢于用人、放手用人、给人才抬轿子(全面支持人才)、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工作),这是军中谈兵的阶段。关于人才培养还有一个很重要问题就是培养内容的问题。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典故说:“古时有一个人,专门花了很多钱和精力去学屠龙术,学成后却无用武之地。”我们文化产业领域对人才培养绝不能犯这种错误。我们常说要学以致用,培养文化产业的人要注重实用性,既不能学了“屠龙术”也不能“书到用时方恨少。”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关注文化企业个体,更应该从实施文化产业人才战略宏观方面思考问题:第一,转变观念,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资源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最积极和富有创造性的,也是最重要的,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一个优秀人才能活一个企业,能带一行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我国文化产业刚处于起步阶段,万事待兴,光明无限。更需要各类人才大展宏图。有了人才,往往就有好的项目,有好的项目就有资金注入,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第二,完善规划,明确人才工作重点和方向。为搞好人才工作,我们应深入开展调研,在摸清人才资源现有存量和流量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本行业、本企业、本单位人才现状,认真分析我们缺什么人、为什么缺、该怎么解决等问题。要认真研究人才规律,特别是人才的成长规律、流动规律和配置规律,根据文化产业和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出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和发展战略,明确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认真研究相应的工作措施,把真正急需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好,避免出现因人才工作无序开展造成新的人才过剩、人才断层、人才短缺现象。第三,创新思维,建立健全人才选录机制。文化行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一直作为事业单位来管,没有市场化运作,没有形成产业。由于受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我们文化产业领域里,旧的用人机制没有完全转变,大锅饭、排资论辈、外行领导内行等现象仍然大量存在,特别是在人才选录方面,学历、文凭、工作经验等僵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引进和发展。例如,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可谓是天下奇才,但是如果诸葛亮进入当代职场恐怕是要报国无门了,因为他一没受过正规教育,二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人才问题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自身的责任,还牵扯到领导、行政、法规政策等多个方面,在人才选录方面,应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自上而下,从整体上彻底转变旧的不合适宜的用人机制。树立新的人才选录、考核机制。“要开出一条路来,让有才能的人快速成长”。一是要破除“论资排辈”,大胆使用优秀年青人才。二是要破除“求全责备”,树立用人所长的观念。对人才要有正确的定位和认识,注意扬长避短,使人才配置到最适合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三是要破除狭隘思想,兼收并蓄选用人才。要破除身份界限,唯才是举,正确看待文凭与水平、内部人才与外部人才的关系,不断拓宽选用人才的视野。第四,“筑巢引凤”、内部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开发观。要优化引才育才结构,处理好引进与开发高层次人才与一般专业人才、文化艺术类人才、经济科技类人才与社会事业类人才的关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重点引进与开发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及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在处理吸收外来人才与培养本土人才的关系上,做到“不单要两眼向外,求贤若渴;也要两眼向内,人尽其才”。
本文标题: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人才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91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