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药处方调配应注意的问题
1中药处方调配中应注意的问题中药处方调配工作不仅要有中药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中医理论基础,更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配合医生保证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准确、有效。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中药调配时应注意的问题,供各位参考。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请提出意见。一、调剂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中药调剂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强,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顾客的身体健康,而且调剂工作具有法律责任。因为调剂过程中涉及审方、计价、调配、核对、发药工作,所以调剂人员不仅对中药专业知识要熟练掌握,还要具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以监督和检查医师处方是否合理,有无差错,同时要能为顾客提供药品咨询服务。配方时必须集中注意力,不应该与其他员工一边聊天,一边配药。而且禁止在顾客面前谈论医生的处方问题,以免产生不良的影响,这都要求调剂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二、实际处方应付中应注意的中药1.一字之差的中药(1)制首乌与制川乌:两种药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功效却相差甚远,制首乌为补血药,用量为10~30克。制川乌属毒性药材,用量为3~9克。(2)红花与红藤:有些医生简写“芚”字与“花”很象,但红花常与桃仁、当归、川芎、赤芍等活血祛瘀药同用,用量为3~10克。红藤即大血藤,常与金银花、连翘、丹皮等配伍,用量为15~30克。2(3)柴胡与银柴胡:柴胡有南柴胡和北柴胡之分,医生处方多开“软柴胡”,常与黄芩、半夏、葛根、香附等配伍,银柴胡有良好的退虚热功效,常与青蒿、鳖甲、地骨皮配伍。(4)黄连与胡黄连:黄连去中焦湿热,并具解毒作用,常与黄芩、葛根等配伍。胡黄连简称胡连,功效为退虚热,常与银柴胡、地骨皮配伍。(5)天南星与胆南星:生天南星有毒,处方应付为制南星;胆南星是取生南星研末,与牛胆汁加工制成小块状,简称胆星。(6)山茱萸与吴茱萸:山茱萸别名山萸肉,萸肉,枣皮,属收涩药,经常与熟地、山药、泽泻等配伍,山茱萸用量为5~10克,大剂量可用30克。吴茱萸别名淡吴萸,吴萸,属温里药,常与乌药、小茴香、干姜、木香等配伍,用量为1.5~5克。(7)防风与防己:有些医生处方的“风”字与“己”字很相象,但两者的药物配伍可以区别,防风属解表药,常与荆芥、黄芩、薄荷、连翘等同用;防己属祛风湿药,常与肉桂、附子等药配伍。(8)杏仁与枣仁:杏仁即苦杏仁,常与桑叶、菊花、贝母、沙参配伍。甜杏仁功效与苦杏仁近似,但滋润之性较佳。枣仁即酸枣仁、炒枣仁,为滋养性安神药,常与远志、夜交藤、柏子仁等同用。(9)紫花地丁与黄花地丁:紫花地丁别名紫地丁、地丁草,为治疗疔疮的要药;黄花地丁正名为蒲公英,为治乳痈的要药,两者常配伍应用。(10)白蒺藜与潼蒺藜:白蒺藜又名刺蒺藜,蒺藜,白夕利;潼蒺藜又名沙苑子,沙蒺藜,沙苑蒺藜;另外,还有娑罗子又名苏罗子,娑3婆子,易与沙苑子混淆。(11)破故纸与洋故纸:破故纸为补骨脂,功效为补肾助阳,温脾止泻,常与肉豆寇、五味子、吴茱萸配伍。洋故纸为木蝴蝶,又叫千张纸,玉蝴蝶,多与玄参、胖大海、野菊花等配伍。(12)忍冬花与款冬花:忍冬花为金银花、银花、双花,多与连翘、知母配伍。款冬花别名炙款冬花,冬花,常与紫苑、百合、杏仁,贝母同用。另外,还有天麻与升麻、姜黄与片姜黄、石决明与草决明、川贝与川贝也,草河车与紫河车,重楼与红重楼,白薇与白蔹,五味子与五倍子,海螵蛸与桑螵蛸,冬葵子与天葵子等,这些都需要注意区别。2.同名异物的中药(1)豆寇即白豆寇,又叫白寇、叩仁、多骨,另外还有草豆寇,肉豆寇和红豆寇。(2)五加皮指南五加皮,无毒性,其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香加皮为北五加皮,有强心利尿的作用,有毒性,不宜多用。2007年1月1日起规定两种药应区别使用。另外一种叫刺五加,其入药部位是根及根茎,具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功效。(3)牛膝即怀牛膝,其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强,而川牛膝则活血祛瘀力佳,两者有所不同;另外,还有土牛膝应该予以区别。(4)胡麻实际为黑脂麻,别名巨胜子;而大胡麻为亚麻子,又叫胡麻仁;小胡麻则为茺蔚子,又叫益母草子、三角胡麻、坤草子;另外,大麻仁又叫火麻仁、麻子仁,四种药的别名应熟记于心。(5)丁香为姚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又叫公丁香;而母丁香4则为丁香的成熟果实,又叫鸡舌香,两者性味、功效相似。3.同一植物入药部位不同的中药(1)桑树:桑叶、桑枝、桑白皮及桑椹子:桑叶是桑树的叶,桑枝为桑树的嫩枝,桑白皮为桑树的根皮,桑椹子为桑树的成熟果穗。(2)莲子、莲子心、莲须、荷叶、藕节:莲子为莲的成熟种仁,中心部包裹着绿色胚芽,俗称莲子心;莲须为莲花中的花蕊,藕节为莲的地下茎的节。荷叶为莲的叶片。(3)瓜蒌、瓜蒌子、瓜蒌皮、瓜蒌根:瓜蒌子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全瓜蒌兼具以上功效。处方调配时全瓜蒌为瓜蒌子与瓜蒌皮各一半;瓜蒌根即天花粉。(4)橘皮、橘核、橘络、橘叶:橘皮为橘的成熟果实的果皮,又名陈皮、广陈皮、新会皮。橘核为橘的种子,橘络为橘的中果皮与内果皮之间的维管束群。橘叶为橘树的叶。(5)麻黄与麻黄根:麻黄入药部位是草质茎,属于解表药;而麻黄根属于收涩药,两种药中麻黄发汗力强,而麻黄根用于止汗,所以不能混淆。(6)银杏与银杏叶:银杏即白果,需要注意的是大量应用与生食易引起中毒。银杏叶近年来多用于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4.处方中并开药名及实际应付:如潼白蒺藜调配应付为刺蒺藜、沙苑子;焦三仙调配应付为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焦四仙则再加一味焦槟榔;知柏调配应付为知母、黄柏;荆防调配应付为荆芥、防风;藿佩调配应付藿香、佩兰;龙牡调配应付为龙骨、牡蛎;棱术调配应付为三棱、莪术;乳没调配应付5为乳香,没药等。5.不合规范的异体字、错别字常见于处方,加上医生开处方字迹潦草,更加难以确认,如牛夕(膝)、豆叩(寇),连乔(翘),薄(卜)荷、山茱萸(芋)等。如果让顾客重新找医生询问,会不必要地加重顾客的思想负担,降低对医药人员的信任度;如果调剂人员按自己的见解或猜测处理,则难免会造成误解或差错。因此,我们调剂人员在日常处方应付中多注意容易发生错误的中药。例如章又村处方中的蔓荆子与菟丝子的笔划很象,比较难以区别,但两者的配伍不同。蔓荆子属解表药,常与防风、川芎、菊花配伍;兔丝子为补阳药,常与杜仲、续断、补骨脂等补肾药配伍;又如桂枝与桔梗,桂枝为解表药,多与麻黄、附子、茯苓、白术等配伍;桔梗为化痰药,多与杏仁、浙贝、、桑叶、菊花配伍。又如姜蚕与姜黄,有些医生喜欢把白僵蚕的“僵”字写成姜黄的“姜”字,再加上字迹潦草难以确认,应该引起注意。又如有些医生的处方,药名的第一个字比较清楚,后面的字笔划过于简单,这时审方不但要凭我们平时的工作经验,还要根据药物的配伍关系来确定药名。6.中药先煎、后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要求先煎的中药,在医生处方中没有注明时,也要另外包起来先煎。而在后下的中药中,如徐长卿、鱼腥草、沉香、降香、钩藤,在医生处方中如果不注明,可以不用后下;而其它需后下的中药,如薄荷、豆蔻、砂仁、生大黄,有时尽管医生的处方不注明,但也应该另外包起来后下。7.中药剂量需要注意的问题:6有些中药性味浓厚,作用较强,所以剂量不应太大,例如:黄连、肉桂、龙胆草、番泻叶、沉香、檀香等,一般常用剂量不超10克;而性味淡薄,作用较温和的中药,可以用较大剂量,例如:金钱草,黄芪,土茯苓,白花蛇舌草一般常用剂量30克,大剂量可以用到60克。而炒麦芽在回乳时用120克,所以一般是250克分2次煎服。另外,还有黄芪炖鸡,杜仲炖猪腰时,一般用50克(一两)左右。总之,中药配方除药名相近易出现调配错误外,还有因跨味漏味,审核粗心而造成差错;个别医生书写潦草而出现调配错误;医生处方不规范,调配人员未经仔细审方就配药给顾客而出现差错,以上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在中药调配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毛晓英2007.4.29
本文标题:中药处方调配应注意的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94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