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半生缘》中女性意识及人性价值反思
《半生缘》中女性意识及人性价值反思摘要:《半生缘》就是被张爱玲以一种平和、低调、质朴的态度描绘了曼桢与世钧两位主人公的14年感情纠葛。他们的悲欢离合包含了太多太多的茫然、无奈与痛苦。然而,在我们沉浸在苦痛、悲伤的感情中时,《半生缘》中曼桢、曼璐、翠芝、顾母、沈母、石母等鲜明的女性形象也深入读者的心中。在她们身上所暴露出的人性的不足与缺陷,以及身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值得我们世人深思与反省同时也应继续探索与研究下去。关键词:《半生缘》;女性意识;人性价值一、时代背景及社会层次方面影响在分析《半生缘》时,我们不得不联系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和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来具体分析。首先,张爱玲将书中人物的命运置于20世纪40年代的旧上海这个大的社会时代层面。也就是这部小说大的时空背景。没落的黄昏、阴森的月夜、嘈杂的弄堂、封闭的公馆、无爱的婚姻、扭曲的人性、颓败的人生这是世纪年代张爱玲小说世界中的上海是遗少和洋场社会的传奇。她的小说世界充满苍凉没落之感的,更是体现了人欲、物欲、情欲的百丑图。可以说她的作品是遗老遗少们的生活全貌,是旧上海社会的再现。当时的旧上海受到了各种文化的浸染,其中封建主义文化和殖民主义文化对上海的影响最大。“所以《半生缘》的时代背景是封建黑暗的旧中国和灯红酒绿的洋场社会的结合。”二、作者身世背景及人生经历方面影响曾有人这样说过: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张爱玲的祖父,是清代名宦张佩纶,祖母则是李鸿章的女儿。而到她这一代,家道中落。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前清遗少,娶姨太太,抽大烟,母亲却是一个西化女子,抛夫别子到欧洲学习、生活。张爱玲在父亲的深宅大院,从挨打和被囚禁的处所,逃到淑女式教育她的母亲那边,又孤身一人到香港求学,因战事爆发回到上海,住到磕磕碰碰,性格不合的姑姑那儿。她在其间览尽了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对人生的况味也有了独到的领悟。张爱玲对社会,对人生,对文明,充满着危机感,幻灭感,已经有破坏再来,还要有更大的破坏要来,历史和人世的沧桑无常,让她早早体味到个人在时代的滚滚红尘中的微不足道,作品中隐隐透出一种无力,无奈和苦苦挣扎。有学者认为“张爱玲一生从来没有过归属感,常感到人生是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所以她写尽了荒凉的人生,而小说内容也常让人感觉到压抑与无奈”。《半生缘》中的曼璐害怕会随时被丈夫踢出家门,于是竟把陷害自己的妹妹视与丈夫串谋逼使曼桢成为自身命运的替代对象,一手破坏了妹妹的幸福,而妹妹曼桢最终也向命运的捉弄低下了头。《半生缘》中父亲也是几乎不存在的,母亲独占性的重要地位。然而顾太太却并没有担当起家庭的责任,无力又无奈。这样的母亲形象与张爱玲的经历有着相似点,“因为这样的母亲在她的生活中缺席了将近10年,张爱玲四岁时,母亲出国留学,直到八岁时,母亲才第一次回国。在女儿眼里,她的母亲总是若有若离,与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实在太短促。因此,在她的作品中,这样的母亲,形象并不鲜明”,甚至在《半生缘》中出现了颠覆传统母亲形象的顾母、沈母等人物。三、女性意识、人性价值反思(一)对女性自主意识的追求张爱玲是一位及其善于塑造女人形象的女作家,她在现实生活中女里探求女性的位置,她站在女人的一边来谈女人是其一贯的思想立场和方式,因而写出了作为女人的尊严。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主角都是女性,而这些女性形象大都是性格古怪多变、自私绝顶、唠叨、虚荣且狭隘多疑的。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结合自己特殊的人生体验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独到的女性视角分析,把自己的女性身份和细腻感受全部融入了作品当中。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在五四运动的冲击下,张爱玲塑造出了许多女性人物形象,她们在这种新旧交替的文化氛围下也体现出了新旧交织的性格特质。她们在时代社会的冲击下,虽然尚未具备成熟的个体意识,但某种思想已经有所苏醒,但社会的动荡使得她们还是要为了生存而生存,即使是接受新知识的女性,也依然会选择成为男人的附庸。张爱玲时刻保持着清醒的理性,用俯瞰的眼光对女性自身弱点的洞察极深,关于女性的把握与抒写也更为准确细致。《半生缘》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展示女性人物形象的生存状态与悲哀命运以及精神世界,挖掘出张爱玲隐现于其中的女性意识,以女性立场探讨女性只有通过自审才能找到出路。其中的曼桢,虽然对于封建思想具有反抗意识,但最后为了孩子和生活不得不跟祝鸿才结婚,但最后仍然脱离了苦海,追求自身的自由。这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的女性的自主意识,虽然中间还不够成熟,但却表现了女性的深深渴望,渴望挣脱历史上的、文化上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层层束缚,重获女性应有的自由、权利和地位。只有坚持独立自我,挣脱传统男性父权的枷锁,追求主体意识,从而获得真正的、圆满的幸福。(二)人性价值探索张爱玲的小说总是被笼罩着一层悲剧的阴霾,利用悲剧来演绎人生,诠释人性。首先,她对人性是持有怀疑性的,揭露人性的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他笔下的家庭,内部充满自私、冷漠和倾轧,有的只是金钱物质。亲情应该是人类生活中最自然最洁净最温馨的情感,但张爱玲所展现的却是异常冰冷的。《半生缘》里本来就缺少父爱关怀的家庭中,母亲却是破会女儿幸福的帮凶,在她眼中金钱超过了母女之情,维系亲情的只有女儿给的生活费而已。而本应该作为贴心照顾自己的姐姐却是陷害自己亲妹妹的始作俑者,不仅毁了妹妹的人生,更丢掉了自己的幸福。张爱玲笔下的婚姻是无爱的婚姻,是一种经济交易,是作为生存的手段,夫妻间的婚姻就如一纸契约,两人貌合神离,没有感情可言。就如曼璐与祝鸿才,沈世均与石翠芝一样,明明两人之间没有爱情,但却都被婚姻束缚着,而且束缚的心甘情愿。总之,对人性的关注与思考是在张爱玲小说价值所在之一,她对人生的观察室把眼光凝聚在人物形象内心深处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是一种矛盾又复杂的人生态度。她的作品揭示出上海20世纪40年代都市社会中被金钱物质严重扭曲的人性之冷漠、自私和丑恶,具有深深的悲剧性,给人们以独特的心灵感悟。【参考文献】[1]魏亚莉.女性悲剧命运的透视――张爱玲半生缘解读[J].文学探微,2012年第2期[2]Beauvoir,Simonede.TheSoundSex.Trans.&ed.ParshleyH.M.Harmaodsworth:PenguinBooks.1972.608-09[3]麦凤庄.救赎与毁灭--以曼桢为例浅谈对《半生缘》的女性价值反思[J].贵州文史丛刊,2006(3)[4]颜莺.孤傲、软弱、残缺的天使――浅谈张爱玲女性形象的某些特征[J].钦州学院学报,2007.22卷第5期[5]唐凤娟.母爱的缺失与母亲形象的错位――论张爱玲《半生缘》中顾太太形象[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6卷3期[6]卢宽慧.将生命撕碎了又拼贴――《半生缘》中的顾曼桢与张爱玲悲欢人生的比照[J].青年文学家,2010(18)作者简介:何宝玉(1993年3月―)男,湖北巴东人,长江大学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本文标题:《半生缘》中女性意识及人性价值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94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