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课前预习-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初探
1初探“课前预习,先学后教”数学教学模式对于传统教学,我颇有感触,以前我们总习惯“先教后学”的教法,认为教师“深挖洞”——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更快一些。事实上,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学生成了被动的“哑巴”。而“课前预习,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恰恰相反。在课堂结构中,学生主要是自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这样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即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后面的“教”环节打下了基础。一、观念转变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之处是一定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课前需不需要预习,许多教师心存疑虑,他们认为:先让学生预习了内容,新课教学教什么?学生还会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吗?然而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它是学生的一种独立学习活动,还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学生在自学中借助已形成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自主学习、探索与思考,并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二、“课前预习,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实施1、精心备好每一节学案,是先学后教的基础。把学生需要在本节课掌握的知识、技能等编写成一个个问题。将学案与练案融为一体。做好新知识与旧知识,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衔接。预习学案的编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在跨度大的知识之间设置一些过渡性的小问题,就像梯子,可以多设置几个横杠。各备课组确定好每周集体编写学案时间。集体编写学案前,教师们人人看教材,做练习,吃透教材,草拟自己的集体编写学案发言稿。研究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讨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研究如何搞好引导,研究学生可能出现哪些疑难问题,怎样帮助解决,如何用好教具学具等。集体编写学案后,各教师整合集体智慧,根据班级学情,创新编写学案。把大量时间用在课前的充分准备上,以保证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样使每个教师在课前真正忙起来:忙于钻研教材、忙于探索教法、忙于设计预习提纲,忙于当堂作业的精选,忙于生生互动时题目的设计。集体编写学案制度的严格落实,激发了教师的潜能,实现了脑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课后进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教师必在这一时间把精心设计的练案交到学生手中,便于学生自觉学习、自主探索。学生根据练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在规定的时段内进行自主探索,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把要点作上记号,把问题写在练案上。实施预习前移,学生用于新知识探索的时间大大增加,用于训练的时间也得到了有力的保证。23、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让学生在课内忙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1、展示:分为组内的小展示和班内的大展示。展示内容:展示普遍性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出错率高的、能归纳方法规律的重点展示。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2、互评:互评要及时、准确,话越少越精越好。学习小组的竞争态势和生生互动兵教兵的学习方式,克服了学生所固有的惰性。在课堂内形成一个人人都是学习主人的氛围,有竞争,竞争中激发了动力;有协作,协作中增进了友谊;有奉献,奉献中巩固了新知;有提高,提高中增强了信心。4、教师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指挥者。但学生毕竟是学生,学习中总会遇到他们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要实现堂堂清,教师必须把预测到的问题和上课时学生反馈的疑难,全部解决。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生生互动后接下来的时间里进行师生互动解疑难。教师把上述问题精心设计,分解成若干个坡度小的小问题。组织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寻找、去发现解决这些小问题的方法、规律和途经,归纳出完整的解题思路,从而最终突破。师生互动深化了层次,巩固了新知,拓展了知识,使学有特长的学生得到了很好发挥,为培养尖子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通过训练,理解新知,巩固新知,运用新知。我们的当堂训练采用分层次的方式,在当堂训练前,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一般分为基础知识、中等知识和探究知识。每次学案和试卷都是按7:2:1的比例,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都能有收获。课堂上要求学生象竞赛一样快速,自主地进行当堂训练,不讨论、不抄袭。分层次训练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因材施教,保证了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好、留得住,并会逐渐增强学习信心,不断提高。6、教师自己反馈,学生信息反馈和备课组反馈。特别是学生信息反馈,当堂训练结束后,由学生负责检查训练结果,并将这些信息收集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就能在很快的时间内知道课堂效果,利于及时采取措施。同时教师辅导学生和学生辅导学生。在这一时段内,教师巡回辅导,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可以对他的帮扶对子进行辅导,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三、“课前预习,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的效果实现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讲得少、学生想得多、练得多,尊重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驱动学生去阅读、去动手、去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先学后教”能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探究问题,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综上所述,“课前预习,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即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不能到位,就是降低教学要求,也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原因所在。只有使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到位,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变“苦学”为“乐学”。创自己模式的活动,只要我们勤摸索,多总结,一定有收获。
本文标题:“课前预习-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009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