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认识——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考纲要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考纲解读: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等概念准确掌握高考定位导航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3)封建社会:1、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公有制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瓦解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春秋战国)——井田制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2、封建土地私有制战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吕不韦《吕氏春秋》(2)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自耕农土地私有制(1)确立:2、封建土地私有制(1)确立:(2)形式:危害: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3)弊端:土地兼并①北魏至唐:均田制②明代(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收税影响国家税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对策:(1)发展历程(2)影响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提高。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雇佣劳动关系)3、租佃关系的发展(私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思考1: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土地制度的变化(纵向延伸)春秋战国中国近代中国现代•★本考点知识与外联系(对外拓展)原始社会夏商周氏族公社公有井田制(国有)封建土地私有制53-56年改造废除土地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18401949井田制内容、特点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下》公田——贵族占有,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经济制度经济基础)井田制(政治制度上层建筑)分封制决定适应•★本考点知识与外联系(对外拓展)•思考2:•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等)材料一:《齐语》记载:“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材料二:《春秋·公羊转》载:“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一、二的基本精神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井田制的瓦解起到了什么作用?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起土地私有制按土地的多少好坏收税。实际上开始承认土地私有。材料: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封建统治者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封建社会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思考3: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徭役兵役(均田、限田)封建国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人头税田赋地租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思考4:•均田制所分配的土地性质是什么?•是哪次改革中开始实施的?•★本考点知识与外联系(对外拓展)封建国有土地所有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租佃制的发展历程战国——产生比较普遍仅次于自耕农更加普遍普及全国汉代:土地兼并严重田庄经济汉代——宋代——明清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更激烈明清: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1、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B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B、西汉建立后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D3、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B4、封建时代,一直存在国有土地所有制形式,下列哪种土地属于此类型:()A.君主的土地B.农民的土地C.地主的土地D.由国家政权直接掌握的土地D5.(浙江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5)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政府“不抑兼并”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C.重农抑商政策D.封建土地私有制D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古代的赋税制度•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赋税制度是随土地制度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包括税和役.•税又分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租),以及其它杂税.役主要是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和兵役等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定义和概念•形式: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趋势:•(1)由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2)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3)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2、中国古代赋税及主要演变趋势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3、奴隶社会的赋税改革•1、井田制下,诸侯向国君按期贡献财物•2、公元前7世纪前期,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3、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开始按亩收税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3、秦朝时期的赋税•(1)土地税:主要是征收粮食等。•(2)人头税:“头会箕敛”(tóukuàijīliǎn)【解释】按人数征税,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谓赋税苛刻繁重。•(3)徭役:•(4)兵役: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4、汉朝时期的赋税•(1)土地税:即田租,十五税一、三十税一等•(2)人头税:口赋:7-14岁年纳20钱;算赋:15-56岁年纳120钱。•(3)徭役和兵役•(4)更赋:代役税,23至56岁丁男为中央服兵役1年,为郡县服兵役1月(2千),戍边3天(3百)。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5、魏晋时期•曹魏:租调制,租是“亩税四升”。调是按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这是我国首次按户征收赋税。•北魏:均田制基础上的租调制。标准是一夫一妇作为一个征收单位,租:粟二石,调:帛一匹,此外,还有徭役和兵役。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6、隋唐时期(一)•隋唐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沿用北魏租调制,并发展、完善为租庸调制。•租庸调制:租—每丁年纳粟二石;调—绢二丈或布二丈五尺,绵三两;庸—每丁年服役二十天,无事则输庸代役,每日绢(布)三尺。•户税:根据财产多少而确定的户等征收。•地税:属于义仓性质,垦田者亩纳二升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6、隋唐时期(二)•郑樵在《通志·货一》中评价租庸调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租者,十一之税也,调者,调发兵车井田之赋也,庸者,岁役二旬,不役则收其资.役多则免调.过役则租调俱免,无伤于民矣!”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6、隋唐时期(三)•两税法780年杨炎•背景:唐中期,封建经济发展,均田制破坏,租庸调无法实施,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内容:780年杨炎主持实施: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租庸杂徭悉省;夏秋两征之.•特点: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影响:改变了战国以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百姓负担.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7、北宋时期•1069年王安石变法:实施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特点:募役法以雇役代替力役,并且开始征收货币.方田均税法以土地为主,按亩收税.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8、明朝时期(一)•明初土地主要分为两大类:官田和民田.官田包括籍没田、还官田、抛荒田等.民田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地主和小自耕农占有的土地.•赋税:编造鱼鳞图册,随粮定区,按亩纳税.•徭役:农民主要负担均工夫役、里甲正役和杂役•特点:赋、役分别征收.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8、明朝时期(二)•一条鞭法:1581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实施•内容:《明史·食货志》: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枆。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8、明朝时期(三)•背景:明朝中期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宦官专权,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中外矛盾尖锐•前提:1578年开始清丈全国土地,明确土地产权和应负担的差粮税额.•特点:1.改革役法为主,把赋、役合并,摊力役于田亩;2.合并了各种役项,完全以雇役为主;3.一律按田亩征银,官收官解.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8、明朝时期(四)•影响:•1.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制度的重大改革,改变了历代赋和役并行的征收制度,统一了役法,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2.纳银代役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无田者免差力役),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俯关系松弛,一定程度抑制了地主的势力.•3.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8、明朝时期(五)•弊病:•1.力役折成丁银,仍然属于人头税性质,丁银数字不固定,给国家和农民带来繁重的负担.•2.把原来正赋以外的加征和摊派都变成正税.•3.纳银代役,变相加重农民的负担.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9、清朝时期一•停止圈地,奖励垦荒•1669年实行“更名田”,部分承认农民土地所有.•1712年宣布以1711年人丁数为主,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9、清朝时期二•停止圈地,奖励垦荒•1669年实行“更名田”,部分承认农民土地所有.•1712年宣布以1711年人丁数为主,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募役法:(免役法)募役法废除了以前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差役法)改为由州县出钱募役充役,按户等征收所需募役的费用。募役法的推行,使原来的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其工料由等地居民按照户等高下分配;私家财力不足的,可向州县官府贷款,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其推行,使得水利工程得以发展,大量的薄地变成了良田。王安石变法内容: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04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