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当代文学》习题库一、填空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1、较为流行的方法是把中国当代文学史划分为十七年文学、文化大革命文学和新时期文学三个时期。2、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当代文学的开始。3、一次文代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选举了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和周扬为副主席。4、1951年,我国文艺界开展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5、1954年秋,对俞平伯在研究《红楼梦》中的学术观点进行批评的两位青年作者是李希凡和蓝翎,他们的文章分别发表在《文史哲》和《光明日报》等报刊上。6、1955年,文艺界开展了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此后升级为政治上的对敌斗争,造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冤假错案。7、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8、“双百”方针贯彻以后,文艺理论界空前活跃,出现了一批批判左倾教条主义、探索文艺界共同关心问题的理论文章,如何直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巴人的《论人情》和的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等。9、“双百”方针贯彻以后,文学创作迅速发展繁荣,著名的作品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邓友梅的《在悬崖上》等。10、1958年,文艺界的“大跃进”风潮主要表现为“新民歌运动”。11、1960年冬,党中央为了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此后,党调整文艺政策的工作也逐步展开。12、1961年6月,中宣部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文化部召开的故事片创作会议同时在北京举行,这就是著名的新侨会议。13、1962年3月,国务院、文化部、中国剧协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此即广州会议。14、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了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提出了当前文艺家创作应注意写好中间人物的看法。15、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期间,康生诬陷李建彤的长篇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的大毒草”。16、1963年到1965年,阴谋家们直接插手文艺界,以整人为目的,先后策划了对孟超的昆曲《李慧娘》以及田汉改编的京剧《谢瑶环》的批判。17、1965年11月,以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为标志,左倾集体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到了极点。18、全国二次文代会于1953年在北京召开。19、全国三次文代会于1960年在北京召开。20、二十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小说以现实主义为主潮。21、十七年历史题材小说,以反映民主革命为主,描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阶段。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和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是四部反映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222、十七年文学中有许多作家以抗日战争和20年代、30年代的革命斗争作为长篇小说的题材,如孙犁的《风云初记》、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德英的《苦菜花》。23、十七年小说中,用长篇的形式反映农业合作化,而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等。24、新中国成立后,赵树理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登记》。25、建国初期的探索性小说有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等。26、《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讲述的是一个闯入者的故事,主要人物是林震。27、农业合作化之后出现的中短篇小说,如王汶石的《新结识的伙伴》、李准的《李双双小传》,在一定程度上抒写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由家庭走上社会,从奴隶到主人的宿愿,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8、梁三老汉、郭世富、姚士杰都是《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29、盛佑亭、刘雨生、邓秀梅都是《山乡巨变》中的人物形象。30、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从贫富两极分化的角度,叙写了两个农民打算买卖土地的故事。31、“小腿疼”、“吃不饱”是作家赵树理的《“锻炼锻炼”》当中的两个“落后”人物。32、欧阳山的《三家巷》透视一条胡同三个家庭的矛盾纠葛,重现了20年代包括省港罢工、广州起义在内的南国风云。33、李准的成名作是农村题材的小说《不能走那条路》,代表作是《李双双小传》。34、萧长春是浩然的长篇小说《艳阳天》中的主人公。35、建国后出版的第一部大规模描写解放战争中重大战役的整个过程的优秀长篇小说是杜鹏程的《保卫延安》。36、真实地反映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从战略撤退到战略反攻的全过程的优秀长篇小说是吴强的《红日》。37、《青春之歌》的突出成就在于富有层次地描写了林道静的成长道路。38、欧阳山《三家巷》成功地刻画了主人公周炳的成长道路和思想性格。39、《林海雪原》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了杨子荣这一英雄形象。这部小说在艺术上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传奇色彩。40、邓友梅的短篇小说《在悬崖上》采用第一人称手法,描述了设计院技术员“我”在婚姻生活中动摇,最终又从“悬崖上”回到人生坦途的故事。41、陆文夫的《小巷深处》写了新生共和国不仅挽救了在旧社会沦为妓女的徐文霞,而且使她获得真挚爱情的故事。42、王愿坚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创作于1954年的《党费》。43、峻青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发表于1955年的《黎明的河边》。44、茹志鹃的《百合花》通过小通讯员、新媳妇和“我”三人之间发生的小纠葛,生动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崇高的思想品格和献身精神。45、《百合花》因清新、俊逸的风格受到茅盾的称赞。46、60年代前期问世的长篇小说,浩然的《艳阳天》,陈登科的《风雷》,描写两条道路的对立和两个阶级的斗争,反映农村社会主义变革的尖锐性和复杂性。47、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诗人们处在调整适应期,创作不多,较为突出的作品是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石方禹的《和平的最强音》、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等。48、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叙事史诗的发掘和整理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嘎达梅林》、撒尼族的《阿诗玛》和傣族的《召树屯》成为这方面的代表作品。49、1959年前后,长篇叙事诗的创作进入高潮,被称为“四杰”的是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闻捷的《复仇的火焰》、李季的《杨高传》和田间的《赶车传》。50、郭小川6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是具有辞赋体特点的《甘蔗林——青纱帐》。351、贺敬之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抒情诗的代表作是《回延安》。52、“新边塞诗”人闻捷的第一本诗集《天山牧歌》中的组诗《吐鲁番情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受到了普遍的欢迎。53、李瑛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被誉为是“战士诗人”。《哨所鸡啼》是他的代表诗作。54、邵燕祥50年代诗歌的代表作品是《到远方去》。55、公刘作为“新边塞诗”人的代表作品是《西盟的早晨》。56、诗歌《轻!重!》的作者是白桦,《草木篇》的作者是流沙河。57、诗歌《骆驼》的作者是郭沫若。58、新中国成立后,艾青诗歌创作最突出的是两种类型的诗作。一是咏物抒怀的抒情短章,如《礁石》;二是国际题材诗歌,如《南美洲旅行》。59,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优秀散文作品有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等。60、1949年至1956年,抒情性散文的写作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如杨朔的《香山红叶》、叶圣陶的《游了三个湖》、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等。61、60年代,散文创作再次掀起高潮,1961年被称为散文年。62、60年代最著名的三个散文创作流派是激情派散文、新小品文散文、诗画派散文。63、激情派散文的主要作家有刘白羽、魏巍等。64、诗画派散文的主要作家有杨朔、碧野等。65、60年代初期,《北京晚报》首先开辟了以“燕山夜话”为题的杂文专栏,邓拓被邀请为专栏作家。66、60年代初期,《前线》杂志和《人民日报》先后开设“三家村札记”和“长短录”的杂文专栏,分别由吴晗、邓拓、廖沫沙三人和夏衍、孟超等五人作为专栏的特约撰稿人。67、1953年至1957年间,独幕剧出现创作高潮,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剧目有孙芋的《妇女代表》、崔德志的《刘莲英》等。68、1956年春天出现的“第四种剧本”是“双百方针”在文艺界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是直接成果。主要的代表作有岳野的《同甘共苦》、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海默的《洞箫横吹》等。69、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的创作出现热潮。影响较大的有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曹禺的《胆剑篇》等。70、剧作《霓虹灯下的哨兵》将战场、营房和社会联系起来,敢于描写英雄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从而开创了军事题材戏剧的新局面。71、被周恩来称为“一部戏救活了一个曲种”的戏曲是《十五贯》。72、歌颂新社会的《龙须沟》是老舍建国初期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73、建国后,代表老舍话剧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是《茶馆》。74、郭沫若创作历史剧《蔡文姬》的目的是为曹操翻案。75、田汉的《关汉卿》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76、《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是“文革”期间林彪、江青等人对全国文艺界实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总纲领,它的核心内容是“文艺黑线专政论”。77、“文革”期间,江青一伙在全盘否定十七年文学的同时,还攫取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剧改革的成果,并将它们连同现代革命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乐《沙家浜》等八个剧目,封为“革命样板戏”。78、为了给“阴谋文艺”提供理论根据,江青一伙以总结创作经验为名,提出了“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创作原则,“主题先行论”等一整套创作理论。79、“文革”期间,地下文学的主要作品有张扬的《第二次握手》等。80、“文革”后期,在诗歌方面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先声的是天安门诗歌。81、诗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作者是食指,小说《波动》的作者是赵振开。4新时期文学(80年代和90年代文学)82、1980年文艺新的指导思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是文艺与政治关系讨论的重要成果,对新时期文艺复苏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83、1985年和1986年,被人们习惯称之为“方法年”、“观念年”。84、新时期第一股声势浩大的小说创作潮流是伤痕小说。85、粉碎“四人帮”后,怀着强烈的爱憎感情,欢庆胜利的十月,表达亿万人民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的典型情绪的长篇抒情诗是贺敬之的《中国的十月》。86、1979年10月,第四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致了祝词。87、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是我国新时期文学的第一声响炮,也是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一块基石。88、王晓华是卢新华小说《伤痕》中的主人公。89、80年代中后期,纪实文学观念悄然兴起,代表作主要有刘心武的《5.19长镜头》,张辛欣的《北京人》系列等。90、“寻根小说”的代表作有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等。91、80年代后期,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是“新写实小说”思潮的崛起。92、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作家有刘震云、刘恒、池莉、方方等。93、反思小说的代表作有古华的《芙蓉镇》、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94、改革小说的代表作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95、依次写出后面人物形象出自哪部作品。钟亦成、张思远、倪吾诚分别出自《布礼》、《蝴蝶》、《活动变人形》。96、新时期知青小说的代表作品有叶辛的《蹉跎岁月》、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97、新时期军旅小说的代表作品有魏巍的《东方》、徐怀中的《西线轶事》等。98、蒋子龙的小说创作较为全面地描写了我国新时期工业、商业、农业等领域的改革开放生活。其中工业方面的有《乔厂长上任记》、商业方面的有《锅碗瓢盆交响曲》、农业方面的有《燕赵悲歌》。99、陆文婷、秦波等任务形象出自谌容的小说《人到中年》。100、谌容荒诞小说代表作是《减去十岁》等。101、1981年,刘心武发表了中篇小说《如意》,这是他走出“问题小说”模式,向人物心灵深处开掘的重要一步。102、《受戒》(作品)用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一个小和尚与村姑的恋爱的故事,汪曾祺
本文标题:《当代文学》习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1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