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不忘初心,仁心仁术(年度跟师总结)指导老师:王静主任时光如梭,转眼跟王静老师学习已经一年。从以前的有点儿懵懂到现在的思路比较清晰,这一切都要感谢王老师和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否则我们基层医生提升自己的业务是很慢的,现在我们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一边为患者服务,一边为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真的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模式--师傅带徒弟,把中医传统文化从基层生根发芽。我的老师对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比较擅长,因此我学到了很多这些疾病方面的经验知识,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胀),心悸,胸痹等治疗尤为突出。她精湛的医术受到了附近居民的赞许,有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曾有一个市区的慢阻肺的患者来找王老师看病,男性,72岁,主诉:喘憋1周加重。现病史:患者6年来每到冬季易发喘憋,喘促气急,端坐呼吸,不能平卧,1周前喘憋加重,大汗,喉间痰鸣,色黄,不易咳出,故来诊。既往:慢支肺气肿病史30年,高血压病10年,无药物过敏史以及传染病史。其他情况: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6.8°C脉搏112次/分呼吸30次/分,喘憋状,口唇紫甘,四肢冷,颈静脉稍怒张,桶状胸,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12次/分,未闻及杂音,腹部软,双下肢可凹形水肿,舌质偏淡,脉滑。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肺型P波,血常规,白细胞稍高,C反应蛋白稍高,肺功能低下。初步诊断:西医诊断依据:根据症状、查体检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不全。中医辩证分析:老师说到,根据症状可以诊断为肺胀,虚喘,复感外邪,肾气虚亏,日久肺肾俱虚导致心气心阳虚弱而喘。诊断为喘证,正虚喘逆。治法:补气温阳,滋肾平喘。方药:党参20附子6黄芪20炙甘草10山茱萸10冬虫夏草6五味子10蛤蚧6生龙骨30生牡蛎30,水煎服,日一剂,避免受凉。同时收入院治疗,完善相关检查。住院一周后,好转出院。王老师告诉我们这样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区分是实喘还是虚喘,并且一定要中西并治。这样的患者不计其数。老师说了,不管任何疾病都不要拘泥于单纯的西医或者中医,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话,就一定要用。因为我们医生的最终目标是为患者解决病痛,并让患者少花钱。老师总是对我们说,任何疾病都要考虑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把症状改善减轻其痛苦。老师永远为患者考虑,这就仁心,一个医生的必有的心。我们当初为什么来做医生,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我的老师做到了,这是我永远遵循的方向,医者仁心。还有就是我们要提高动手能力,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每次老师都会示意我们看舌像和舌下脉络,让我仔细的体会指尖下的脉象。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通过跟师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舌,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若见淡白舌,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若见红舌,多是热证。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临床需仔细观察,以便获取准确信息。至于脉诊,首先要掌握脉象特征。如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里。掌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中细细体会,最好在切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先从浮、沉、迟、数、弦、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单的脉象入手。其次要经常体会。学习切脉好比打球,强调“手感”,必须持之以恒,经常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必有所悟。记得有一次跟着老师上门诊时,老师指着一位高血压的老人要我诊脉,看是什么脉象,怯怯地说“脉好硬,像绷紧的绳子一样”,老师笑着说“像绷紧的绳子不就是弦紧脉吗?”我才恍然大悟,弦脉不就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吗?从此以后对于弦脉就不陌生了,而且体会到见到中老年人弦脉,特别是左关脉弦劲有力,直上寸口,多半是肝阳上亢,甚至肝风欲动的前兆,必须大剂量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品方可防患于未然。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一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包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记录。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前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总之,视患者如亲人,体贴患者,这样患者才会更好的配合你,让你做检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最后,要“用心读书,用心看病,用心总结,用心做人”。这些读书、临证、做人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以及书本上很难学到的。向老师学习,做一个不忘初心,仁心仁术的基层医生,为百姓们把好健康之门。
本文标题:跟师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2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