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新一轮东北振兴中辽宁化解过剩产能问题-2019年文档资料
新一轮东北振兴中辽宁化解过剩产能问题振兴十多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的印发实施,标志着新一轮东北振兴全面启动实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东北经济下滑的主要问题在工业的重型结构,在经济新常态下,东北重工业占比仍然过高,并且多数是产能过剩产业。尤其是在上一轮东北振兴大潮中,东北重化工业得到了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一些领域已经出现生产规模明显大于预期市场需求的情况,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竞争环境。如何解决东北地区过剩产能问题成为当前影响振兴的一个瓶颈。为准确掌握辽宁省工业领域产能过剩情况,辽宁省总工会和辽宁社会科学院联合课题组在对产能过剩判断指标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主要对辽宁省工业领域产能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调研显示,“十二五”以来,辽宁省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明显下降,各行业产能过剩普遍存在。尤其近几年,传统行业产能利用率继续走低,钢铁、煤炭、石化等行业受周期性产能过剩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十三五”时期,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类产业将逐渐取代重化工业的主导地位,传统重化工业去产能任重而道远。“产能”即生产能力。指的是企业利用现有的资源所能达到的最佳产出量。最佳产出量一般低于理论上依据推算所能达到的最高产出量。由于企业的实际产出量受市场需求波动、企业生产组织有效衔接等内外部多种变动因素影响,企业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量与最佳产出量之间通常存在差异。我们把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量与最佳产出量之比称作产能利用率。当一定时期实际产出量持续小于最佳产出量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产能利用率低于一定水平),一般称为产能过剩。[1]一、辽宁省产能过剩状况的分析为了解近年辽宁省工业企业产能利用情况,我们对全省500个工业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并结合走访调研情况和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一)全省产能利用率较低,近一半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根据辽宁省XX局的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我省41个工业行业中,3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80%的合理水平。同时,根据本次500个工业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产能利用“严重过剩”和“过剩”的企业占比分别为8.6%和35.9%,这两类企业占比之和约为44.6%;认为当前企业有“亏损”和“严重亏损”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6.5%和10.6%,这两类企业占比之和达47.1%;此外,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占比合计约为27.5%。若不考虑规模特别小的行业,按主营业务收入计算,占辽宁工业比重以及占全国同行业比重均超过1%的行业有22个,共占辽宁工业比重的92.3%。其中,5个行业产能利用率超过80%,占工业比重27.3%;12个行业在75%-80%之间,占工业比重51.1%;5个行业在60%-75%之间,占工业比重13.9%。可见,在辽宁的主要行业中,过半的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二)产能过剩普遍存在,重化工业过剩更为明显此次调查所涉及的钢铁、煤炭、化工、水泥和装备制造5个行业产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剩状态,表明辽宁省工业领域产能过剩情况在各行业中普遍存在,并且重化工业产能过剩尤为严重。根据辽宁省XX局调查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等13个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70%。但同时,纺织、皮革毛皮羽绒、造纸及纸制品等3个轻工行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则超过80%。据了解,轻工业资本密集度相对较低,其市场进入与退出相对容易,并且经过多年的所有制改革,轻工业的国有资本比例较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近年来,轻工业产能利用水平相对较为稳定。而重化工业资本投入大,资产专用性较强,产业退出壁垒较高,产能很难在短期内调整。因此,重化工业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2]此外,根据500个工业企业调查问卷显示,在56家钢铁企业中,27家认为企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46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达82%。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连续10个季度低于80%,平均为73.1%,最低时仅64.1%,已属于显著过剩。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是建材行业,占辽宁工业比重为7.1%,占全国同行业比重7.8%,也属于辽宁的支柱产业之一。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个季度平均产能利用率74.1%,且连续10个季度均低于75%,2015年第二季度仅68.5%,属于显著过剩。(三)结构性过剩特征突出,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据调查,在产能过剩行业内,不同技术水平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存在明显差异,技术水平先进、产品较为高端的企业产能利用率明显较高,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的企业产能过剩更为严重,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过剩特征,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中,往往出现落后产能相对过剩和先进产能相对不足共存的现象。以钢铁行业为例,本钢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量已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首位。先进产能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在缺乏政府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大量低端的无品牌,无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充斥着整个市场。扰乱了市场秩序,需引起足够重视。从全国看,每年出口钢材1500多万吨,但在国内市场严重过剩情况下,还需进口5000万吨,因为一些高级合金钢、轴承用钢、发动机用钢国内生产不了。这就反映了钢铁行业的结构问题之重。(四)预期产能利用率恢复正常仍需较长一段时间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速推进,房地产市场进入中期调整阶段,城镇化发展速度逐渐下降,城镇居民的消费逐步从改善型耐用消费品升级为高端的服务类消费品。这意味重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和一统天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下阶段产能利用率走势很不乐观,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的企业合计不足十分之一;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一般”和“较差或很差”的企业占比分别为19.3%、72.9%。因此,企业认为产能利用率恢复正常仍需要较长时间。企业预期产能利用率回升缓慢、恢复正常需要较长时间,一方面是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短期内大幅好转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产能调整艰难也制约了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恢复。调查显示,未来企业主要期望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来实现产能调整,大部分企业没有缩减或转移产能打算,但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2]二、辽宁省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一)表层原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1.市场需求萎缩。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结构进入调整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急剧萎缩,需求不足是当前工业领域产能过剩情况出现的最重要因素。与此同时,部分企业由于需求不足也产生了产能利用不足的现象。根据调查,28.2%的产能利用不足企业认为“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一选项明显高出其他选项,在所有选项中居于首位。近年来,辽宁省经济增长明显回落,辽宁省的GDP增速已经从金融危机之前2007年的15%下降到2015年的3%,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从2007年14.4%和19.4%回落到2015年的-12.8%和-27.8%。可以看出,辽宁省经济在这轮调整中收到影响较大,出口和投资需求调整更为明显,企业普遍面临的是产品需求不足的困境。2.前期产能扩张过度。从供给的角度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为了应对危机,投资过度、产能扩张过度,产能过剩。调查显示,14.2%的企业认为当前产能利用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行业内前期扩张过度”,这一选项在所有选项中居于第四位。从近年来产能过剩比较突出的钢铁、煤炭、水泥等具体行业来看,这些行业的重复建设、过度投资现象严重,这些行业内部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行业内前期扩张过度”是当前产能利用不足的主要原因的占比明显高于总体水平、当然,从供给的角度看,产能过剩在一定程度上是产业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尤其是在产业发展的初期,投资者普遍看好该行业的市场前景,资本的逐利性驱使大量资金进入该行业,但投资设厂过程中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缺乏协调,对投资总量信息难以估计,导致产能快速扩张,超出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林毅夫等(2010)称之为“潮涌现象”,他们认为,这种由投资层面引发的产能过剩,在投资拉动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3]3.企业主动调整生产节奏。当前出现的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高,有部分原因是由于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也就是企业主动调整生产节奏造成的。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再加上产成品价格的降低使得企业开始调整生产经营策略,由此部分企业主动减缓了生产节奏,闲置部分产能,这就造成了产能利用率较低的现象。调查数据显示,19.4%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价格过低,企业主动收缩生产”是造成目前产能利用不足的主要原因,占比位于各选项的第二位。4.资金链紧张。调查显示,15.2%的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目前产能利用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所有选项中居于第三位。在本钢、铁法能源等龙头企业调研中发现,企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压力,尤其在宏观经济形势不明确的背景下,银行收紧银根,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压缩信贷额度,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甚至部分企业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5.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波动。本世纪初开始,全球大宗产品市场进入一个“超级周期”:石油价格由47美元/桶升至147美元/桶,铁矿石价格由连续六年涨价600%,有色金属等几乎所有大宗产品价格都“飞涨”。强劲的国际市场需求给国内许多重化工业企业带来错误的信号,扩大产能成为主要选择。而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本轮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基本结束,世界经济政治局势进入新一轮动荡期,原油、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持续下跌。作为中国重工业最密集的区域,辽宁经济对大宗商品价格最为敏感,由于外部需求不振及投资增速下降导致增速持续下滑,我省以往被高速增长所掩盖的深层次问题再次显现,所以前几年扩张起来的产能就进入了过剩。(二)中层原因: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矛盾1.产业结构失衡:技术老化、基础工业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组织老化。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所占比重较高,新兴产业比重过低,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仍然未能有较大改变。表现为传统产业比重仍然居高不下,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增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规模小,比重低,缺乏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带动作用。在微观结构层面,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多数国有企业债务、冗员和社会负担包袱沉重,不堪重负;企业设备、工艺老化,产品结构单一、传统产品比重过大、企业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企业组织结构上的“大而全”、“小而全”,无法达到规模经济要求,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上下游一体化程度差;企业技术力量不断散失,人力资源能力减弱。作为“共和国装备部”,辽宁“十一五”期间就确立了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的目标。然而,目前辽宁装备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进步有限,研发投入不足,面临无法满足需求升级的困境。以机床行业为例,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是全世界最大的两家金属切削机床生产商,但主要产品仍然是中低档数控机床,主要消费对象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而这一部分需求已经面临饱和;高档数控机床方面,国内用户仍然普遍进口德国、日本厂商的产品,每年进口额都在增长。2.产品结构失衡:产品老化,不适应市场需求。本轮产能过剩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过剩,而不是新兴产业过剩;是“初字号”、“原字号”产品的过剩,而不是高新技术产品和高端消费品的过剩。在市场前景较好的十年间,我省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优势也正好吻合国家重化工业的发展周期,房地产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空间使原有产能得到很好释放,煤炭、化工、制造业等本应立足转型和创新却让位于产能扩张,这些行业在市场利好态势下大幅扩张,经营效益猛增。但绝大多数企业未预料到经济增速将下滑。随着刺激政策结束,这些行业出现过剩在所难免。例如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由于近几年的产能扩张,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两家金属切削机床生产商,但主要产品仍然是中低档数控机床,目前市场已饱和。同时,我省部分高端产
本文标题:新一轮东北振兴中辽宁化解过剩产能问题-2019年文档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22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