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散步》名师课堂实录
一、检查预习,引入新课(师生问好,组织上课)师: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叫什么名字?生:(齐)散步。(板书:散步莫怀戚)师:昨天有预习吧?有不认识的字词查过没有?生:(齐)查过。师:查过什么字词啊?生:(七嘴八舌)jiqi师:莫怀戚,莫怀戚会写了么?以前碰到过这个“戚”吗?生:(部分)碰到过,亲戚。师:非常好,还有其他字词吗?生:(部分)sha师:哦,一霎时,什么意思呀?生:(部分)一刹那间,一瞬间。师:哦,一刹那间,一瞬间。一刹那的“刹”,一瞬间的“瞬”会写么?生:(异口同声)会。师:嗯,真好!还有其他字词么?生:(个别小声)没有了。师:没有就没有,要大胆的说,这说明我们基础很好。随后,我们要记住文章里面的个别字词,注意不要写错了。二、研读课文,细细品味师:好,我们的第二项预习作业是,把这篇文章的内容,用几句话把它说一说,试着说过吗?谁先来说一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生1:大概是写了作者和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和儿子,在散步的时候体现出作者的孝顺。师:嗯,体现了儿子的孝顺。内容上,有同学说,我还想再补充一点,补充的更完整、更清楚吗?大致的意思他已经讲到了,什么内容还有补充么?生2:体现了他们浓浓的亲情。师:哦,浓浓的亲情,是你读出来的吗?从哪里读出来的?生2:从课文的注释里。师:哦,从导读里面看出来的,很好,请坐。(板书:一家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师:好,如果咱们完整一点,散步过程中,遇到什么啦?生:(齐)分歧。师:什么样的分歧呀?生:(异口同声)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师:结果?生:走了小路。师:走了小路,那么从刚刚两位同学发言,一位同学看到了儿子孝顺,另一位同学看到了什么?生:亲情。(板书:孝顺爱浓浓的亲情)生3:我从中读到了儿子对母亲的敬意,以及母亲对孙子的那种关爱的心态。师:哦,好的。孝顺,不仅仅有孝顺,恐怕还有敬意,最后敬意这个词用的重不重?生:(部分)不重。师:母亲对儿子、对孙子,那种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是不是体现啦?生:(齐)是。师:好,还读出了什么?最后还记得那个镜头吗?走到一处不好走的地方?生:(七嘴八舌)我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背起了儿子。师:怎样背的?生:(教师领读)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师:有什么感觉?谁来试试看,把你的感觉传递出来?生4:还有很浓的责任感。师:嗯,怎么读出责任感的?生4:就是好像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觉得那个责任感很强烈。责任感很重,要照顾他的母亲和他的儿子,负起一家人的责任。必须要缓缓地、慢慢地,这样才能照顾好。(教师板书:责任感)师:缓缓地、慢慢地。缓缓地是什么?生:(七嘴八舌)慢慢地,仔细的。师:走的稳稳地是什么角度写的?很小心,对吧?慢慢地是速度上,是吧?生:(齐)是。师:走得很仔细是什么呀?生:(部分)小心的。师:也是小心的,是一种态度上的。这整个世界,刚才这位姑娘讲到,他对上,对老是什么样的?生:(齐)孝敬。(教师板书:孝敬老)师:对孩子,对小的下一辈?生:(齐)关爱。(教师板书:关爱小)师:是吧?嗯,我们同学的反映非常好,你看,这么快的,我们把这个文章就已经基本读明白了,读明白了吧?生:(齐)明白了。师:(指着板书“一家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我们看前面这样一件事情,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这件事情小不小?生:(齐)小。(教师板书:小)师:太小了,这样的事情我们是不是经常发生啊?生:(齐)是。师:你看,哪有一家不去散步,不去公园玩,不去看看电影的,这样的事情在每个家庭都会上映。但是从这个小事中,作者莫怀戚,他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我们一上来就感觉到了。(教师在板书中给“浓浓”两字加着重符号)师:感受到了,“整个世界”这个词传递出来的“责任感”。(教师在板书“责任感”下加着重符号)师:这样的感受是不是很大?算不算大?生:算。师:应该算,好。(教师板书:大)师:(指着板书)那么这么小的事情,怎么能够传递出这么大的感触来呢?这个怎么混合的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怎么把这个小事写得这么意义非凡?我们通常是怎么写的,比较一下也许就能发现。先来看第一段,我请一位同学来把第一段朗读一下。(生齐举手)生5: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师:嗯,很流畅。那个孩子,你读的时候,你想传递出一种什么感觉来?其他的同学也轻轻的、默默地读。你想传达出什么感觉来,来,来说说看。生5:我想找到,就是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非常幸福的感觉。生6:我读出了非常悠闲、非常自在的感觉。生7:我看出了他们一家很和睦,很幸福。……师:嗯,一家人全部去了,那我想问大家,通常你们一家去散步的时候,你会怎样去讲这句话,你写作文的时候,你会怎么写?生8:我们家人去田野里散步了。生9:有一天,我和我们家人去散步了。师:好,这两位同学说的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生10:同学9加了时间。生11:同学8的意思是全家都去散步了,而同学9的意思是不一定全家去散步。同学8的意思是他全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什么的都去散步了,而同学9说他和他的家人,有可能是他和他爸爸散步,他妈妈没有出来。生12:人数上有区别,一个是全家人,一个是部分人。……师:好,比较一下,我们一家到田野上散步;我和我的家人到田野上散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三句话的区别在哪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默默的感受一下,作者的表达和我们两位同学表达的区别在哪里?(生出声读)生13:我的感觉是,作者比这两位同学说的越来越具体了。生14:作者在这写的是有次序的,把母亲放在第一个,就说明了对母亲有敬意的感觉;把小辈放在最后面。师:嗯,她还发现了个顺序问题,那放在第一个的是谁呀?生:(齐)我。师:那按照我们刚才那位姑娘的次序,放在第一个的应该是谁呀?生:(齐)母亲。师:嗯,大家已经发现两点了哦,第一点是越来越具体了,第二点是刚才我们这个女同学发现的顺序问题。现在大家能不能来解决这两个疑问呢?那,我们来帮作者改一下,改成我的母亲、然后是我,好不好啊?(学生静默两秒)师:很有挑战性,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孩子问这个问题!(部分学生举手)生15:我想的应该就是,这个“我”放在第一位,说明我的责任最大;把“母亲”放在第一位,母亲的责任就最大,而“母亲”已经老了,我的责任应该是最大的,所以把“我”放在第一位。师:从文章里找出一些支撑你观点的语句来。(面对其他同学)他已经有非常好的感受了,来,小伙子你在读了这么几遍文章以后,你从哪里感受出了,作者的责任感特别特别的强?其他同学如果有的话,可以帮帮他。师:好,我们好多同学想帮你,你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么?(生点头示意)师:好,后面那个女孩子。生16:先是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她现在很听我的话,……一样。”师:嗯,这句话圈一圈,非常好。生16:然后是,第六自然段,“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师:同样要圈一圈,找的好吧?生:(齐)好。师:嗯,还有同学想讲吗?这两句话一定要圈一圈哈,等会我要看你们的笔记。生17: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生18: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师:我们一上来就是从这句读出责任感来的,没有忘记吧?那好,为什么把“我”放在第一位,恐怕作者还是考虑过的吧?至少我们读着,觉得还是有道理的。你看,我们已经有两个发现,作者把这些人物,一个一个的分开,非常具体,这个具体是为了干什么呢?生:我觉得他这样具体的写出这些人物,是为了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写出他们四个人去散步的事情,更能体现出他想表达的浓浓的亲情。师:更能,确实是更能,但怎么就更能?生:我觉得就是,他一个一个介绍,说明这些人对他都非常重要,都是有同样的重要性,不是说他偏向谁。然后,把“我”放在第一个,就是我的责任是,能够帮助他们,能给他们一些温馨的东西,让他们觉得很有,就是很放心吧,跟我在一起。(板书:一个一个介绍很重要)师:很精彩呦!一个一个的介绍,一个一个的登场,你们看到过明星走红地毯么,奥运会明星领奖么,镜头一定慢慢的、一个一个的过去吧?(生点头)师:为什么聚光灯要一个一个的打上,镜头要一个一个的对上去?就是这每一个人都是,(停顿一秒)非常重要的。师:我想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请刚才第一个读这段的那个男孩子,你再来读一下这句话,好吗?其他同学听听看,先回想一下他第一遍读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这一遍他读起来有没有一点调整,好吗?来。生5:我们一家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师:有变化么?生19:他感情有变化。他把“我”,还有“我的母亲”加重了。师:哦,加重了,还有什么变化?速度上有变化么?生:(异口同声)慢了。师:慢了,慢了就怎么样啊?生:(部分)强调。师:强调,强调的意味就出来了。我们一家在田野上散步,那是什么口气呀?生:(齐)欢快的。师:欢快的。(读得很慢)“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生:(七嘴八舌)缓慢的,慢慢地……师:缓慢的,想传递出一种,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或者说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不是?我们为什么要把语速放慢呢?我们依据什么来把语速放慢呢?生20:“散步”两个字可以体现出来,他们速度要很慢,因为散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生21:这几个标点符号可以体现出来,像逗号,冒号,“我”后面有个逗号,“我的母亲”后面也有个逗号。师:红笔圈出来,哎呀,我们同学太精彩了,这个姑娘已经做了好几次大贡献了。依据什么标志?读出浓浓的亲情是我们的感受,对吧?我们从哪里感受到了浓浓亲情,感受到了责任感,你看我们发现,(指着板书“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他这样一个一个排列,说明他对家里每一个人都是重视的。把自己排在第一个,并不是他把自己看得最重,而是他有一种什么?生:(齐)责任感。师:这是我们从这样一种文字、语言中,一点一点感受出来的。我们这种感受合理不合理呢,是要看文字,看句子,看词语,看标点。他发现两种标点,逗号表停顿,这个地方我们通常用什么样的标点?生:逗号。师:为什么不用顿号?顿号的停顿就是?生:短暂的。师:短暂的,比较短促一点的。做了笔记没有,同学们?师:把这个逗号圈一圈,旁边写一写,不用顿号用逗号,有意放慢节奏,将每个人出场的时间,聚光灯打在这个人身上的时间要怎么样?生:要长。师:要长。有感觉了吧?冒号也是,冒号放在这是一种书面的提示下文,书面语的感觉。就像刚刚我们同学还看到,我和我的母亲。你们通常和妈妈去散步会怎样讲?生22:我和我的妈妈去散步。师:“母亲”和“妈妈”这个称呼有什么不一样?生22:我觉得,“母亲”这个称呼就尊重一些。师:嗯,为什么说“母亲”就尊重一些?那“妈妈”是什么感觉呢?生22:用“妈妈”感觉也可以,就是没有,没有,怎么说呢。师:怎么说呢?你有感觉,我就是希望你把这种感觉说出来。我儿子今年高三了,他有时候会喊我“老妈,别烦了!”(师生笑)妈妈、老妈、母亲,这三者有什么区别?生22:说“老妈”的话,我会感觉到比较亲切一点,“母亲”听起来就感觉是对长辈的比较尊重。师:他的感觉非常好,叫“老妈”显得亲切,叫“母亲”是?生:(齐)尊重。师:“老妈”是什么时候用啊?生:(七嘴八舌)平时,随意,偶尔……师:“母亲”往往用在什么场合?生:书面语。师:哦,书面语,有感觉了吧,很好,请坐。你看,第一段里我们有几个发现?(学生七嘴八舌)师:第一点我们发现了,所有对象一一出现,是不是?生:(齐)是。(教师板书:1、对象一一出现)师:第二个我们发现了什么?对象排列的?生:(齐)顺序。(教师板书:对象排列的顺序)师:第三个我们发现了什么?考考你们。我们从什么来判断语速?生:(齐)标点。(教师板书:3、标点)师:我们发现作者有意用了两个强调语速慢的标点,使节奏慢起来的标点,一个是冒号,一个是什么?生:(齐)逗号。(教师板书:逗号、冒号)师:冒号是一个正式的、书面化的提醒;而逗号明确告诉我们节奏要放慢。我们还发现什么?生:(个别)对母亲的称呼。师:对“母亲”的称呼是书面语。(教师板书:4、书面语)师:了不起吧,同学们?现在停下来,带着这种感觉读
本文标题:《散步》名师课堂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2361 .html